:::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工夫論之研究方法省思
書刊名:東華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林修德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卷期:9
頁次:頁1-19
主題關鍵詞:莊子工夫論研究方法表達方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3
  • 點閱點閱:32
期刊論文
1.李賢中(20070400)。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省思。哲學與文化,34(4)=395,7-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蒙培元(2003)。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哲學動態,2003(10),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清松(20050900)。從「方法」到「路」--項退結與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哲學與文化,32(9)=376,6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成中英(2002)。本體詮釋學體系的建立:本體詮釋與詮釋本體。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52-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楚生(19920800)。莊子論悟道的境界與體道的工夫。東海中文學報,10,25-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宗義(19970600)。知識、思辨與感觸--試從中國哲學研究論牟宗三先生的方法論觀點。鵝湖學誌,18,2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刁生富、刁生虎(2002)。莊子的直覺思維方式及其對現代科技的方法論價值。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7(6),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超群(2008)。理解經典與莊子研究。德州學院學報,13,13-16+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瑋(2005)。時間--邏輯鏈條:莊子道體研究的迷障。安慶師院學院學報,24(4),24-2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成中英(1996)。中國哲學的綜合創造與創造綜合--兼論本體詮釋的涵義。安徽師大學報,24(2),135-143+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成中英(2004)。本體詮釋學三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32(4),397-4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成中英、蔡詩萍(1984)。方法概念與本體詮釋學--一個方法論的新建構。中國論壇,217,4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成中英、毛曦(1996)。本體詮釋學是什麼。唐都學刊,12(4)=50,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媚(2008)。《莊子》的比喻特色研究。讀與寫雜誌,5(5),3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賢中(2008)。中國哲學研究方法探析。文史哲,2008:1,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艷華(2007)。《莊子》寓言敘事模式研究。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7:1,10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沈翠蓮(1994)。莊子修養工夫及其理想境界。孔孟月刊,32(5),17-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唐德正(2005)。《莊子》的狀態形容詞研究。廣西社會科學,2008:8,164-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克謙(2000)。論作為道路與方法的莊子之「道」。中國哲學史,2000:4,66-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公偉(1980)。莊子哲學的修養論。哲學與文化,7(2),75-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漢耀(1989)。從莊子、惠施的論辯看「真人」的四重修養。鵝湖,15(3),10-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子才(2000)。把道理講得入耳入腦--析莊子的說理方法。新聞實踐,2000:11,4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華(2005)。先秦諸子文學之冠--莊子文學創作特點研究。河南圖書館學刊,25(2),7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賴賢宗(2007)。本體詮釋與中國哲學研究方法的省思:以老子為例。哲學與文化,32(4),87-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賴錫三(1998)。莊子工夫實踐的歷程與超形上學的證悟--以〈齊物論〉為其核心而展開。國立編譯館館刊,17(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簡光明(2004)。閱讀《莊子》寓言的方法。中國語文,566,5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嚴靈峯(1979)。莊子的修養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2(6),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福政(1990)。莊子的價值系統--從批判到重建。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周云之(1996)。名辯學論。名辯學論。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韋政通(2006)。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台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桂鈿(200607)。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立文(1989)。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宗陽(1983)。莊子之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勞思光(1991)。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笑敢(1993)。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錦鋐(1977)。莊子及其文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樹人、李明珠(2006)。感悟莊子︰「象思維」視野下的《莊子》。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漢青(20070000)。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生良(2004)。鵬翔無疆--「莊子」文學研究。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包兆會(2004)。莊子生存論美學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華(1996)。讀莊子的方法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