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革命與性愛的極樂戰場--閻連科《堅硬如水》中的身體書寫
書刊名:國文學報
作者:石曉楓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h, Hsiao-fe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51
頁次:頁241-266
主題關鍵詞:閻連科堅硬如水身體革命性愛狂歡Yan LiankeHard Like WaterbodyRevolutionSexCarnivalesqu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7
  • 點閱點閱:121
期刊論文
1.宋丹(2003)。《堅硬如水》:文革話語的敘述與反諷。藝術廣角,6,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顯鴻(2010)。正典•反典•邪典:文革題材小說中情愛修辭的價值型態。社會科學論壇,14,28-3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冰心(2004)。在謔虐隱喻和冷峻反諷裡考量中國--閻連科「文革」政治人小說研究。上海文學,12,56-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思輝、謝廷秋(2010)。在「異境」中拷問人性--解讀閻連科小說中「孤島」空間的建構。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3(3),5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學昕、楊亮(2006)。權力和欲望角逐的話語狂歡--論閻連科《堅硬如水》對「革命+戀愛」模式的解構性敘事。小說評論,4,8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曉蘭(2002)。革命背後的變態心理--關於《堅硬如水》。當代作家評論,4,5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賀桂梅(2006)。「革命+戀愛」模式解析--早期普羅小說釋讀。文藝爭鳴,4,8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劍梅、郭冰茹(2007)。革命加戀愛:政治與性別身份的互動。當代作家評論,5,132-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閻連科、曉蘇(2001)。文學•生活•想像--閻連科訪談錄。讀寫天地,9,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聶偉(2002)。空間敘事中的歷史鏡像迷失--《堅硬如水》閱讀筆記。當代作家評論,4,4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譚華(2009)。互滲與互反的革命與性--閻連科《堅硬如水》一解。時代文學,1,118-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秦勇(2009)。巴赫金軀體理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閻連科(2009)。堅硬如水。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閻連科(2010)。閻連科小說精選集。臺北:新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自芬(2009)。現代性體驗與身份認同--中國現代小說的身體敘事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蓉(2009)。中國現代文學的身體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啟超(1978)。新民說。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藜(2009)。視覺文化下的女性身體敘事。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柯、劉北成、楊遠嬰(1993)。規訓與懲罰。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祝勇(2008)。反閱讀:革命時期的身體史。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金麟(2000)。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閻連科(2006)。為人民服務。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德威(2004)。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巴赫金(1998)。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拉伯雷的創作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文化。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拉伯雷的創作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文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平原(1990)。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Erich Fromm、孟祥森(1975)。人類破壞性之剖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Myers, David G.(2005)。社會心理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斑(2004)。創傷基調的革命後歷史:本雅明的啟示。歷史與記憶:全球現代性的質疑 \\ 氏作。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姜廣平(2004)。經過與穿越:與當代著名作家對話。桂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茅盾(1990)。「革命」與「戀愛」的公式。茅盾全集 \\ 茅盾(著) \\ 茅盾全集委員會(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思和(2009)。試論閻連科的《堅硬如水》中的惡魔性因素。堅硬如水 \\ 閻連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德威(2006)。革命時代的愛與死--論閻連科的小說。為人民服務。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