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村落聯結與雲南怒江傈僳人的基督教儀式--以福貢縣娃底村為中心的討論
書刊名: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
作者:盧成仁徐偉兵
作者(外文):Lu, Cheng-renXu, Wei-b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8
頁次:頁229-253
主題關鍵詞:怒江傈僳族基督教村落聯結儀式Nujiang River AreaThe LisuChristianityVillage bindingCeremon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0
  • 點閱點閱:108
期刊論文
1.龍登高(1998)。施堅雅的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述評。國外社會科學,2,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建雲(2004)。施堅雅市場理論的若干思考。近代史研究,4,7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慶成(2004)。晚清華北的集市和集市圈。近代史研究,4,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美容(19870300)。土地公廟--聚落的指標:以草屯鎮為例。臺灣風物,37(1),53-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陶雲逵(19480400)。碧羅雪山之栗粟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7,327-40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放(2004)。施堅雅模式與中國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04(4),9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嘉明(19730900)。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英章(19960400)。漢人社會研究的若干省思。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2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岡田謙(1937)。台湾北部村落における祭祀圏。民族學研究,4(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美容(1987120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95-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劍波(2003)。「四人堂」紀事--中國鄉村基督教的人類學研究(博士論文)。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海濤(2006)。透視中國鄉村基督教(博士論文)。中央民族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再興(2003)。社會轉型與中國基督教(碩士論文)。四川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慶俠(2006)。魯南農村基督教信仰考察研究(碩士論文)。中央民族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譽矯(2011)。嵌入彝族「禮信」的耶穌(碩士論文)。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志偉(2007)。鄉村社會與鄉土教會(博士論文)。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盧榮和(2004)。少數民族基督教信仰的田野研究(博士論文)。中國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晏欞(2010)。傈僳族的「基督臉」(碩士論文)。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月如。雲南怒江傈僳族基督教文化研究(博士論文)。中央民族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rissman, Lawrence W.(1973)。Town and Country: Central Place Theory and Chinese Marketing System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outhwestern Changhua Hsien, Taiwan(博士論文)。Cornell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
1.李銳(201001)。河北農村基督教喪葬儀式考察研究。改革與開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郁弘芳(2008)。〈風吹稻浪〉--百年小蘇基督教會手記。西安:太白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9)。纂修上帕沿邊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耀輝(2004)。雲南基督教研究五十年。雲南基督教傳播及現狀調查。香港:宣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軍學(2004)。怒江州基督教情況調查報吿。雲南基督教傳播及現狀調查研究。香港:宣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倬雲(2002)。許倬雲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民族問題五種叢書雲南省編輯委員會(1981)。傈僳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繆悔一(1933)。滄怒兩江見聞錄。雲南邊地問題研究(上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尹明德(1970)。雲南北界勘察記。台北:文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西南民族學院圖書館(1986)。雲南傈僳族及貢山福貢社會調查報吿。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福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99)。福貢縣志。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Skinner, George William、史建雲、徐秀麗(1998)。中國農村的市場和社會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莊英章(1977)。林圯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飛(2001)。麥芒上的聖言--一個鄉村天主教群體中的信仰和生活。香港:道風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美容(20080000)。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施堅雅(2000)。十九世紀中國的地區城市化。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