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張曉風科幻小說〈潘渡娜〉的人文省思
書刊名:嘉大中文學報
作者:黃慧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Hui-fe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0
頁次:頁181-201
主題關鍵詞:科幻文學科學反科學潘渡娜潘朵拉文學知識分子Science fiction literatureScienceAnti-scientificPandoraThe literary intellectua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5
  • 點閱點閱:726
1968 年9 月12 日張曉風在中國時報發表小說〈潘渡娜〉,講述一個科學家造人的故事,開放了戰後台灣科幻小說書寫的前聲。有趣的是,台灣與西方首位科幻文學作家都是女性,她們以陰性的女作家身份撰寫出被劃歸為男性科學場域的科幻文學,描述科學家造人的題材,並都以悲劇作結。這兩部早期的科幻小說意不在提昇國民智識,也非歌誦科學、科技帶來的進步與喜悅,亦非推理偵探式的科幻小說,而是有著更多對科學理想的恐懼與質疑。因此本文試圖以〈潘渡娜〉一文為剖析文本,探究張曉風以科幻文學來質疑科技文明的寫作面向,呈顯作家以科幻文學進行人文省思的寫作意圖。
Chang Xiao-feng published "Pandora" on china newspaper in1968 , which open the front sound of the Postwar Taiwan Science Fiction .It's a tragedy about scientist making people. It's interesting that the fist science fiction both in Taiwan and western are writed by woman. They enter science region which was belonged to man. This text try to analyze the writing purpose of Chang Xiao-feng's "Pandora", to highlight the writers of science fiction writing for humanistic reflection.
期刊論文
1.林燿德(19930700)。臺灣當代科幻文學。幼獅文藝,78(1)=475,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鴻全(20020200)。科幻文學在臺灣。文訊,196,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元叔(19690500)。人類工程學。大學雜誌,17,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劍龍(1998)。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基督教--論張曉風的創作與基督教文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利萍(200804)。傳統哲學與現代情懷的詩意整合--論傳統哲學對張曉風散文的影響。學術論壇,2008(8),172-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明澤(19940600)。白紙黑字之內/外--試探「文本互涉」概念在文學批評上的多重可能性。中外文學,23(1)=265,5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傅吉毅(2002)。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明宗(2012)。當代台灣科幻文學之政治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健群(1998)。晚清科幻小說研究 (1904-1911)(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5)。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之傑、黃海、呂應鐘(1981)。中國當代科幻選集。台北:星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系國(1981)。地。台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系國(1980)。星雲組曲。台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曉風(1993)。曉風小說集。台北:道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helley, Mary、李怡萍(2010)。科學怪人。台北市: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應鐘、吳岩(2001)。科幻文學概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重添(19920300)。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縣新莊市: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now, Charles Percy、林志成、劉藍玉(2000)。兩種文化。臺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小楓(1994)。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康(1995)。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城邦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呂應鐘(19810813)。造人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海(20090100)。書評--葉李華著,《衛斯理回憶錄》系列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