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也斯的七○年代香港新詩論述--以臺灣現代詩檢討風潮為燭照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
作者:王家琪
作者(外文):Wong, Ka-k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1
頁次:頁93+95-142
主題關鍵詞:現代詩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生活化香港臺灣新詩比較Modern poetryNeo-classicismRealismEverydayness poetryComparative study of Hong Kong and Taiwan poet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14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楊宗翰(20030900)。臺灣「現代詩」上的香港聲音--馬朗.貝娜苔.崑南。創世紀詩雜誌,136,140-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須文蔚(20120600)。葉維廉與臺港現代主義詩論之跨區域傳播。東華漢學,15,249-2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維廉(1959)。論現階段中國現代詩。新思潮,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登翰(199504)。論《詩風》。香港文學,12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青(199204)。論《詩風》詩人之詩風--介乎現代與後現代之間的聲音。詩雙月刊,3(5)=17,66-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智德(199902)。放逐的省思:六十年代的香港新詩。呼吸詩刊,6,74-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也斯(1983)。「四季」、「文林」、周報『詩之頁』及其他。文藝,7,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也斯(19721020)。香港文學問題討論之七:在公共汽車上。中國學生周報,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溫健騮(19721027)。香港文學問題討論之八:還是批判寫實主義的大旗。中國學生周報,1058,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溫健騮(19720909)。香港文學問題討論之二:批判寫實主義是香港文學的出路。中國學生周報,10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古蒼梧(19710326)。新詩的出路。中國學生周報,975,版1+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福仁(1976)。香港現階段現代詩概況。龍族詩刊,16,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古蒼梧(19720909)。香港文學問題討論之三:為甚麼嚴肅的文藝給打入冷宮。中國學生周報,10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清田(19720901)。香港文學問題討論之一:看看青年寫作風氣的凋零。中國學生周報,1050,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俊東(19720922)。香港文學問題討論之六:從「批判寫實主義」說起。中國學生周報,10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溫健騮(19710402)。關於「新詩的出路」。中國學生周報,976,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詩之頁編者(19731120)。無題。中國學生周報,1112,版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唐文標(19730800)。詩的沒落--香港臺灣新詩的歷史批判。文季,1,1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古蒼梧(1997)。話說創建學院與詩作坊。讀書人,27,8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家祁(2011)。現代主義、明朗化與國族認同--香港六十年代末「創建學院詩作坊」之詩人與詩風。文學論衡,18/19,109-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智德(1996)。詩觀與論戰--「七、八十年代香港青年詩人回顧專輯」的史料補充。呼吸,1,4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登翰(1995)。論《詩風》。香港文學,126,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登翰(1995)。論《詩風》。香港文學,125,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也斯(19730701)。現代詩人筆下的夏天。文林,8,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也斯(19740620)。詩之頁每期刊出。中國學生周報,1126,版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也斯(1988)。解讀一個神話?--試談《中國學生周報》。博益月刊,14,103-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志清(1976)。製衣女工。詩風,4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半枝荷(19730615)。詩人余光中演講側記。中國學生周報,1091,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卡門(19710514)。詩與節奏。中國學生周報,982,版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古秋城(1977)。古寺魂。詩風,5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詩風編輯室(1973)。幾個有關詩的問題。詩風,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存漢(1975)。我們需要怎樣的詩。龍族,1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余光中(1977)。公無渡河。詩風,5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余光中(1977)。慰一位落選人。詩風,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760305)。座談‧徵文。大拇指,19,版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家昇(1971)。為甚麼不試試「電影詩」。中國學生周報,983,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迅清(1977)。紅樓。詩風,5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苦苓(1976)。苦苓得獎作品四首。詩風,4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凌至江(1976)。葫蘆。詩風,4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原木(1976)。中年人的對話。詩風,49,2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馬若(1978)。讀關夢南的詩簡有感。羅盤,8,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尉天聰(1978)。殖民地的中國人該寫些甚麼?--為香港《羅盤》詩刊而作。夏潮,5(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景熊(1974)。唐娜唐納。中外文學,3(1),13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梁秉鈞(1974)。寒夜電車廠。中外文學,3(1),11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梁秉鈞(1976)。鐘乳石。詩風,49,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雲中君(1976)。城市之光。詩風,49,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國彬(1977)。馬料水印象。詩風,5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國彬(1976)。詩為什麼要現代?。詩風,55,2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楚喬(1975)。五號A車站。四季,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傷物(1973)。嘔吐之一。龍族,10,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詩風社(19750501)。「詩風」一至三十六期總目錄。詩風,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大地詩刊(1972)。發刊辭。大地詩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盤古社、陸離(1968)。新詩座談會--近年港台現代詩的回顧。盤古,11,1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盤古社(1969)。詩的歷史的任務。盤古,21,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凝凝(1973)。管窺荒原。詩風,1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凝凝(19740600)。舊調重彈--重談「橫的移植」和「縱的繼承」。中外文學,3(1),17-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蕭艾(19740501)。從內容說現代詩的路向。詩風,2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癌石(19710416)。新詩的出路像抽水馬桶。中國學生周報,978,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藍笛(19710514)。無題。中國學生周報,982,版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羅幽夢(19710416)。詩絕不可娛人。中國學生周報,978,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關夢南(19710416)。詩和音樂的再結合。中國學生周報,978,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羈魂(1977)。屯門。詩風,5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須文蔚(20150600)。1960-70年代臺港重返古典的詩畫互文文藝場域研究--以余光中與劉國松推動之現代主義理論為例。東華漢學,21,145-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詩風編輯室(197206)。發刊詞。詩風,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余光中(1973)。余光中先生「詩風周年紀念朗誦會」的演講詞: 中國的現代詩,從何處來,向何處去?。詩風,1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阮美慧(2004)。社會與政治:「笠」戰後世代詩人的現實詩學。笠詩社四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籌備處。153-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瀅州(2015)。戰後兩種「現代」的開端:以《文藝新潮》與《現代詩》為觀察對象。戰後香港、臺灣、馬華文學場域的形成與變遷2015 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5年8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香港文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1998)。香港新詩選:1948-1969。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顏訥(2011)。台灣香港存在主義文學傳播現象--以五○至七○年代現代主義文學報刊與書籍為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宗翰(2012)。台灣新詩評論轉型研究(博士論文)。佛光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昱文(2015)。臺灣香港一九七○年代現實主義文學傳播現象--以《龍族》、《羅盤》詩刊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游勝冠(1996)。台灣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集思(1989)。梁秉鈞卷。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也斯(2012)。香港文化十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漢良、蕭蕭(1982)。現代詩導讀--理論、史料、批評篇。臺北:故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族詩社(1973)。中國現代詩評論。台北:林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瀅州(2008)。70年代以降現代詩論戰之話語運作。台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戴華萱(2012)。鄉土的回歸:六、七○代臺灣文學走向。台南: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明諺(2012)。燃燒的年代--七〇年代台灣文學論爭史略。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也斯(1987)。城市筆記。台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也斯(1982)。灰鴿早晨的話。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錢雅婷(1998)。十人詩選。香港:青文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良和(2009)。余光中、黃國彬論。香港:匯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素怡(2012)。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香港:文化工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美君、朱耀偉(2002)。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輝(2001)。書寫浮城。香港:青文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也斯(1996)。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香港:青文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新國(2008)。西方文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解昆樺(2010)。轉譯現代性:1960-70年代台灣現代詩場域中的現代性想像與重估。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黎活仁、龔鵬程(1999)。香港新詩的大敘事精神。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光中(1968)。望鄉的牧神。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Bourdieu, Pierre-Félix、石武耕、李沅洳、陳羚芝(2016)。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步正、鄭臻(1971)。月之芒:詩宗社。台北: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胡國賢(1997)。足跡 剪影 回聲:香港新詩論集。香港:詩雙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瀅州(2016)。戰後臺灣詩史「反抗敘事」的建構。台南:台南市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樹森、熊志琴(2013)。結緣兩地:台港文壇瑣憶。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燿德(1989)。觀念對話。臺北:漢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孟樊(1998)。當代臺灣新詩理論。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繼持(2003)。現代化、現代性、現代文學。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義芝(2006)。聲納--臺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Abrams, Meyer Howard、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王寧(1989)。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簡政珍(20040000)。臺灣現代詩美學。臺北市: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雙英(2006)。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萱人(1998)。香港七十年代青年刊物回顧專集。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也斯(1985)。書與城市。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秀實(19950724)。尋找香港詩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婁(19690325)。中國現代詩的方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曉彤(2014)。兩個「現實」方向的對話:從《大拇指》、《文學與美術》看七十年代中段期香港跨範疇文藝思潮的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曉彤(2015)。從世界到本土的「抗衡」美學建構--以也斯六、七十年代的跨文藝專欄寫作為討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也斯(19680807)。口味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也斯(19740811)。五年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也斯(19690108)。介紹文學季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也斯(19711203)。元素之歌(談聶魯達之三十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也斯(19740714)。全面足球,全面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也斯(19740510)。局外人的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也斯(19761202)。兩種幻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也斯(19720228)。哀歌二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也斯(19720523)。掌門人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也斯(19730415)。無詩之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也斯(19721021)。盜墳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也斯(19740112)。當代的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也斯(19710717)。詩的森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也斯(19730616)。廣闊的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也斯(19730925)。談「文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也斯(19740519)。鄭愁予詩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也斯(19730320)。優雅的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古蒼梧(1968)。請走出文字的迷宮--評《七十年代詩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雅倫(1974)。評一首詩--「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芳明(2001)。余光中的現代主義精神。臺灣現代詩經緯。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陽(1993)。七○年代現代詩風潮試論。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II:文學現象。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豐楙(1993)。民國六十年(1971)前後新詩社的興起及其意義--兼論相關的一些現代詩評論。當代台灣新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淇瀁(2008)。沒有鄉土,哪有文學?--七○年代的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文學@台灣。台南:國家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楓(20030000)。臺灣七0年代新詩潮初探。美麗島文學評論續集。臺北:台北縣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奚密(1998)。邊緣,前衛,超現實:對臺灣五、六十年代現代主義的反思。現當代詩文錄。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