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悟道之機--晚明儒者「屢空」、「屢中」的詮釋特色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魏月萍
作者(外文):Ngoi, Guat Pe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35:2=89
頁次:頁129-158
主題關鍵詞:屢空屢中聖學朱熹晚明儒學晚明儒者Lü kongLü zhongShengxueZhu XiLate-Ming Confucia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60
  • 點閱點閱:59
期刊論文
1.呂妙芬(19970600)。顏子之傳:一個為陽明學爭取正統的聲音。漢學研究,15(1)=29,73-92+444-4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武道房(2008)。思想史視野中顏回形象的變遷--以《論語》「屢空」句的闡釋史為例。孔子研究,2008(3),105-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勞悅強(20140600)。《論語》〈先進〉篇「屢空」辨。漢學研究,32(2)=77,265-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勞悅強(2016)。孔子的兩端思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265-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月萍(2009)。袁黃《四書刪正》與晚明「尊朱註」的爭議。第二屆中國古文獻與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9.6.17)。香港: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直。衡廬精舍藏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2000)。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管志道。論語訂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俊文(1993)。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愈、李翱(1985)。論語筆解。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松川健二、林慶彰、金培懿、陳靜慧、楊菁合(2006)。論語思想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焦竑(2008)。焦氏筆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載、王夫之(2000)。張子正蒙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畿(1986)。王龍溪語錄。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榮捷(1998)。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榮捷(1998)。近思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鄒元標(1983)。願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漢民(2011)。玄學與理學的學術思想理路研究。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2010)。四書章句集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蔣伯潛(2000)。四書讀本。臺北: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季本(2013)。論語私存。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袁黃(1990)。四書訓兒俗說。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袁黃(1990)。四書刪正。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汝登。四書宗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起元(1994)。楊復所全集。東京:高橋情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起元(1990)。四書眼評。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鄒元標(1995)。南皐鄒先生語義合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薛侃、陳椰(2014)。薛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夫之(2011)。王書箋解。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一本(1995)。黽記。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國立編譯館(2005)。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附古今四書總目。臺北:華泰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俊傑(2004)。中日《四書》設釋傳統初探。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鄧克銘(2013)。晚明四書說解研究。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何晏、皇侃(1991)。論語集解義疏。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慶藩(1989)。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畿、吳震(2007)。王畿集。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亨(1997)。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儒賓(20130000)。從五經到新五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Billeter, Jean François、宋剛(2011)。莊子四講。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逢源(2006)。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佐野公治、張文朝、莊兵、林慶彰(2004)。四書學史的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逢源(20130000)。「融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獻章、孫通海(1987)。陳獻章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程顥、程頤、王孝魚(1981)。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