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煩悶」的本質是什麼--「主義」與中國近代私人領域的政治化
書刊名:思想史
作者:王汎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Fan-se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
頁次:頁85-137
主題關鍵詞:政治化煩悶主義Politicization of the private sphereAnguish-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5
  • 點閱點閱:162
期刊論文
1.丁文江(1934)。我的信仰。獨立評論,100,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250905)。愛國運動與求學。現代評論,2(39),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文江(1932)。中國政治的出路。獨立評論,1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一止(1924)。中國青年與戀愛問題。中國青年,51,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5)。怎麼打破灰色的人生。中國青年,79,434-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6)。同學間難於合作嗎?。中國青年,127,3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少峰(1926)。評所謂「工業補習教育運動」。中國青年,143,467-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小立(1924)。戀愛問題。中國青年,57,116-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斌(1925)。婚約解除之困難。中國青年,72,343-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康(1921)。從思想改造到社會改造。新潮,3(1),2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崇樞(1925)。窮學生與書。中國青年,72,342-3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世昌(1946)。中國需要重建權威觀察。觀察,1(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汝良(1924)。人格與國事。中國青年,30,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汪壽華(1983)。汪壽華日記.求知錄。近代史研究,1983(1),37-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求實(1925)。評胡適之的「新花樣」。中國青年,98,715-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根(1924)。青年的革命修養問題。中國青年,4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根(1924)。青年的革命修養問題。中國青年,4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昌群(1926)。怎樣做學生領袖。中國青年,136,281-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范實(1925)。開封「補考」風潮中之國家主義派。中國青年,101,2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政之(1926)。主義與飯碗。國聞週報,3(3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砍石(1927)。反對黨治嗎?。中國青年,140/141,387-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文台(1923)。社會科學與擇業問題。中國青年,11,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針木(1926)。告南京的青年學生。中國青年,115,407-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秦承基(1926)。在「民間」的革命青年。中國青年,128,9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景良(1925)。退學呢?使全家跟著吃苦呢?(通信)。中國青年,62,191-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陸印泉(1937)。青年怎樣才能不苦悶呢。內外什志,2(5),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陶履恭(19180215)。新青年之新道德。新青年,4(2),9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惲代英(1924)。怎樣做小學教師?。中國青年,20,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惲代英(1926)。我們應當開辦小工廠小商店嗎?。中國青年,114,386-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惲代英(1926)。告投考黃埔軍校的青年。中國青年,145/146,519-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惲代英、高爾柏(1925)。孫中山先生逝世與中國。中國青年,71,323-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惲代英(1925)。應該怎樣開步走?。中國青年,96,689-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惲代英(1923)。蔡元培的話不錯嗎?。中國青年,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惲代英(1924)。造黨。中國青年,21,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惲代英(1925)。甚麼地方有較好的學校呢?。中國青年,103,7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熊熊(1925)。介紹共產主義者的戀愛觀。中國青年,66,24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蕭楚女(1924)。脱離家庭及拒婚問題。中國青年,33,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蕭楚女(1924)。一切學問都是研究社會學的工具。中國青年,1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濮鐵符(1926)。革命青年與家庭問題。中國青年,131/132,187-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錢穆(1934)。悼孫以悌。史學論叢,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oughton, Walter Edwards(1957)。The Victorian Frame of Mind, 1830-1870。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趙帝江、姚錫佩(1998)。柔石日記。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仰東(1998)。夢想的中國:三十年代知識界對未來的展望。北京:西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超麟、范用(2004)。鄭超麟回憶錄。北京:東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克誠(1994)。黃克誠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申府(1993)。所憶:張申府憶舊文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茅盾(1997)。我走過的道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靜廬(2005)。在出版界二十年。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衍(2000)。懶尋舊夢錄。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賀麟(1974)。當代中國哲學。台北:台灣時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央檔案館(1981)。惲代英日記。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平心(1939)。青年自學指導。上海:上海雜誌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Snow, Edgar、李方淮、梁民(1992)。紅星照耀中國。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範予、坂井洋史(1997)。陳範予日記。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urke, Kenneth(1989)。On Symbols and Societ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6.李孝悌(19920000)。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永發(1998)。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從革命奪權到告別革命。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夏志清、劉紹銘(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海青(2010)。「自殺時代」的來臨?:二十世紀早期中國知識群體的激烈行為和價值選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獨秀(1993)。說國家。陳獨秀著作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獨秀(1993)。自殺論--思想變動與青年自殺。陳獨秀著作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79)。少年中國學會。五四時期的社團。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汎森(2003)。價值與事實的分離?--民國的新史學及其批評者。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斯年(2003)。青年的兩件事業。傅斯年全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文江(1989)。玄學與科學:評張君勱的「人生觀」。科學與人生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汎森(2009)。後五四的思想變化--以人生觀問題為例。五四運動論著目錄初稿。臺北: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汎森(2006)。「主義」與「學問」--一九二O年代中國思想界的分裂。四分溪論學集--慶祝李遠哲先生七十壽辰。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毛澤東(1990)。健學會之成立與進行。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作人(1982)。麻醉禮讚。看雲集。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邵元冲(1983)。三民主義的人生觀。邵元冲先生文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邵力子(1985)。主義與時代。邵力子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89)。[科學與人生觀]序。科學與人生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雅可夫斯基(1981)。把未來揪出來!。馬雅可夫斯基詩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梁啟超(1936)。評非宗教同盟。飲冰室合集.文集。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灝(2004)。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時代的探索。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守憲、董建中(1987)。安體誠。中共黨史人物傳。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獨秀(1993)。偶像破壞論。陳獨秀著作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獨秀(1989)。[科學與人生觀]序。科學與人生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傅斯年(1980)。人生問題發端。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陸寳千(2004)。我和郭師量宇的鐸瑟關係。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惲代英(1984)。未來之夢。惲代英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葛兆光(1997)。十年海潮音--20年代中國佛教新運動的內在理路與外在走向。葛兆光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魯迅(1957)。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瞿秋白(1986)。自由世界與必然世界。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芳上(2003)。192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有關情愛問題的抉擇與討論。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