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文化運動的「下行」--以江浙地方讀書人的反應為中心
書刊名:思想史
作者:瞿駿
作者(外文):Qu, Ju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6
頁次:頁47-97
主題關鍵詞:新文化運動地方江浙地區讀書人New Culture MovementLocal regions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Intellectua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0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王汎森(20090600)。五四運動與生活世界的變化。二十一世紀,113,44-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章清(2010)。五四思想界:中心與邊緣--《新青年》及新文化運動的閱讀個案。近代史研究,2010(3),5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汎森(20031200)。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新史學,14(4),177-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1)。衙前農村小學校宣言。新青年,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文叔(1931)。我的自學的經過。中學生,11,1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璜(1928)。國家主義者的生活態度。醒獅週報,19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予同(1920)。中等以下的學校為什麼不應該設讀經科。新學報,1,1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維垣(1920)。服務上各種報告。北京高師教育叢刊,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寄塵(1923)。一封曾被拒絕發表的信。最小,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俞(19130600)。小學教育現狀論。教育雜誌,5(3),5067-5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瞿駿(2014)。入城又回鄉--清末民初江南讀書人社會流動的再考察。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3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汎森(20130900)。「煩悶」的本質是什麼--「主義」與中國近代私人領域的政治化。思想史,1,8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沈楚(2003)。茅盾發起組織桐鄉青年社。茅盾研究:第七屆年會。北京:新華出版社。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仲民(2010)。舒新城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376-4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自清、朱喬森(1988)。朱自清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舒新城(1925)。教育叢稿。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宗剛(2008)。胡先驌先生年譜長編。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策縱、周陽山(1979)。五四與中國。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阪井洋史(1997)。陳範予日記。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覺哉(1984)。謝覺哉日記。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瞿秋白(2009)。多餘的話。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毓黻、《金毓黻文集》編輯整理組(1993)。靜晤室日記。瀋陽:遼瀋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沫若(1979)。學生時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汎森(2014)。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俞秀松傳》編委會(2012)。俞秀松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gulhon, Maurice、Lloyd, Janet(1982)。The Republic in the Village: the People of the Var from the French Revolution to the Second Republi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呂雲彪(1933)。白話文做法。上海:新文化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雲彪(1920)。新文學研究法。上海:大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杜春和、耿金來(1992)。白堅武日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作人、止庵(2002)。知堂回想錄。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性堯、金文男(2008)。星屋雜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其淦、祁正(1991)。元八百遺民詩詠。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曹聚仁(2001)。我與我的世界。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文新(2006)。中國文學編年史(現代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範予、阪井洋史(1997)。陳範予日記。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舒新城、文明國(2013)。舒新城自述。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賈豐臻(2014)。中國理學史。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管庭芬、虞坤林(2013)。渟溪日記(外三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貞晦、茅盾(1921)。中國文學變遷史。上海:新文化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兆瑋、李向東、包岐峰、蘇醒(2013)。徐兆瑋日記。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顧頡剛(2007)。顧頡剛日記。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錢穆(2005)。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張棡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紹寬。厚莊日記,溫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110816)。中央教育會第十四次大會紀,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30628)。第六期聖學講座,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曉先(19200104)。新時代的危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蓀(19190926)。各自改造,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風聲(19221103)。一是之學說,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元(19191030)。個人的各自革命,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雲窩(19180509)。江蘇教育進行之商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英時(2005)。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子水(2011)。對於蔡先生的一些回憶。毛子水文存。北京:華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自清(1996)。《文心》序。朱自清全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自清(1997)。朱自清日記。朱自清全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懷天(1920)。《廣宥言》序。松江朱懷天先生遺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懷天(1920)。朱懷天致祖康。松江朱懷天先生遺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懷天(1920)。朱懷天日記。松江朱懷天先生遺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懷天(1920)。朱懷天先生事略。松江朱懷天先生遺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芳吉(2014)。吳芳吉致吳宓。吳芳吉全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芳吉(2014)。吳芳吉日記。吳芳吉全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泰昌(1988)。憶「五四」,訪葉老。葉聖陶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迅行(2014)。文化偏至論。河南。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予同(2012)。僵屍的出崇--異哉所謂學校讀經問題。經學和經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作人(2009)。讀各省童謠集。周作人散文全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柳無忌(1984)。古稀人話青少年。柳無忌散文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適(2003)。《國語講習所同學錄》序。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適(2003)。介紹我自己的思想--《胡適文選》自序。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適(1934)。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國新文學運動史資料。上海:光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茅盾(1987)。茅盾致周作人。茅盾書信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茅盾(1996)。智識饑荒。茅盾雜文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宗祥(2013)。冷僧自編年譜。張宗祥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厭如(1998)。張厭如致鄭振鐸。鄭振鐸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紀霖(2012)。重建社會重心--現代中國的知識份子社會。大時代中的知識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昌濟(2008)。論湖南創設省立大學之必要。楊昌濟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國強(2008)。論清未知識人的反滿意識。晚清的士人與世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文心(1994)。保守與激進--試論五四運動在杭州。中國現代化問題--一個多方位的歷史探索。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賈豐臻(2010)。今後小學教科之商榷。北洋政府檔案。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蔡元培(1998)。蔡元培致李石曾。蔡元培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錢穆(1998)。談當前學風之弊。學龠。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謝六逸(1929)。文化與出版物。國語文選。上海:大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羅志田(2014)。近代中國社會權勢的轉移:知識分子的邊緣化與邊緣知識分子的興起。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顧頡剛(2011)。顧頡剛致殷履安。顧頡剛書信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顧頡剛(2011)。顧頡剛致葉聖陶。顧頡剛書信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顧頡剛(2011)。顧頡剛稟父。顧頡剛書信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