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情文與質文--荀況董仲舒禮學較論
書刊名:經學研究集刊
作者:蔡錦昌
作者(外文):Choi, Kam-cheo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4
頁次:頁35-53
主題關鍵詞:荀況董仲舒禮學情文質文XunziDong ZhongshuRitualFeeling-decorationIntention-ritu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顧頡剛(19300600)。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清華學報,6(1),71-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錦昌(20110700)。知擇與致知--兩種中國古代的知識論。哲學論集,44,95-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桂榮(2008)。韓非對荀子的接受研究。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4),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桂榮(2009)。董仲舒對荀子思想的接受研究。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7(2),16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又銘(20070300)。合中有分--荀子、董仲舒天人關係論新詮。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27-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勞思光(1974)。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班固、顏師古(1984)。漢書。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平章(1988)。荀子與兩漢儒學。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暉(2006)。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仲舒、張世亮、鐘肇鵬、周桂鈿(2012)。春秋繁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公權(1980)。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戴震(1982)。孟子字義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謙之(1985)。老子校釋。台北: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韋政通(1985)。荀子與古代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權(2006)。新五德理論與兩漢政治:「堯後火德」說考論。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玄、賈公彥、阮元(1977)。儀禮注疏。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錦昌(19960000)。拿捏分寸的思考:荀子與古代思想新論。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蔣伯潛(1980)。廣解語譯四書讀本‧孟子。臺北:啟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先慎(1986)。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希旦(1984)。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