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審悲為美」論蘇軾悼亡詞之情感
書刊名:博雅通識學報
作者:顧柔利
作者(外文):Ku, Jou-l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7
頁次:頁103-119
主題關鍵詞:蘇軾審悲為美悼亡詞情感Su ShiAesthetics of sorrowEulogy poemsTrue emo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77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簡怡人、詹美涓、呂旭亞(20051100)。書寫治療的應用及其療效。諮商與輔導,239,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瑞惠(20030900)。華豔與悲哀--論溫庭筠詞中之境。輔大中研所學刊,13,201-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珊玉(20080600)。「比德說」在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審美深化。國文學報. 高師大,8,39-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鄧光志(2011)。從亞里斯多德《詩學》論「淨化」概念(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水照(1991)。蘇軾選集。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珊玉(2000)。盛唐邊塞詩的審美特質。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熙載(1988)。藝概.詞.曲概。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軾、楊家駱(1989)。蘇東坡全集。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鉤(2016)。一個宋粉的宋朝觀察。臺北: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光潛(1984)。文藝心理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樹銘(1983)。蘇東坡詞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一青(1990)。文學創作心理學。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3)。嶺南古今錄.惠州西湖王朝雲墓。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石聲淮、唐玲玲(2008)。東坡樂府編箋注。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朗(2014)。美學原理。臺北:信實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珊玉(20090000)。人間詞話之審美觀。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童慶炳(1994)。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光潛、張隆溪(1983)。悲劇心理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