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船山內丹思想研究--以〈遠遊〉註為核心的考察
書刊名:中國學術年刊
作者:康自強
作者(外文):Kang, Tzu-chia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40:秋
頁次:頁1-26
主題關鍵詞: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刀圭入口鍊神養氣盜天The combination of five types of qiThe three phases of transmutationThe absorption of inner elixirQiSpiritStealing qi from heav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8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康自強(20141200)。體內鍊丹術--注釋術語「內丹」的起源與使用。書目季刊,48(3),89-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培(19900800)。從「楚辭通釋.遠游」看內丹的發展。中國文化月刊,130,97-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富春(20080200)。安死自靖,貞魂恆存--從《楚辭通釋》看王船山的生死觀。鵝湖,33(8)=392,19-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明(1986)。《愚鼓詞》注釋。船山學報,6,1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obinet, Isabelle、王秀惠(19960300)。內丹。中國文哲研究通訊,6(1)=21,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沐(1984)。析王船山《楚辭通釋.遠遊》。船山學報,1984(1),2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明、葛洪(2010)。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夫之(1988)。思問錄。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2004)。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國符(1975)。道藏源流考。台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夫之(1988)。莊子解。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儒賓、馬淵昌也、艾皓德(2013)。東亞的靜坐傳統。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夫之(1988)。周易外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夫之(1988)。禮記章句。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翁葆光、戴起宗(1995)。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耜(1995)。海瓊白真人語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仇兆鰲(2011)。參悟集註。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夫之(1988)。老子衍。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夫之(1988)。愚鼓詞。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夫之(1988)。楚辭通釋。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迺欣(2014)。靜坐:當東方靜坐遇上西方腦科學。新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杜正勝(20050000)。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卿希泰(1996)。中國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越利(2000)。金丹派南宗形成考論。道韻(六)-- 金丹派南宗。台北:中華大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柳存仁(2001)。王船山注《楚辭.遠遊》。新古典新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國翔(2012)。儒家傳統的身心修煉及其治療意義--以古希臘羅馬哲學傳統為參照。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卿希泰(1999)。紫陽派的形成及其傳系和特點。金丹派南宗研究論文集。臺北:中華大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