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達摩祖師形神之美研探--以夏荊山居士之畫作為例
書刊名:夏荊山藝術論衡
作者:余宥嫺
作者(外文):Yu, Yow-shya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7
頁次:頁41-78
主題關鍵詞:達摩禪宗形神論夏荊山BodhidharmaZen BuddhismForm-spirit theoryXia Jing Sh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49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陳清香(19990700)。達摩事蹟與達摩圖像。中華佛學學報,12,443-4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皓之(20160300)。文化傳承與創新:夏荊山其人其事與佛畫藝術析論。夏荊山藝術論衡,1,75-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道發(2002)。宋代台、禪二宗法統說之爭。南普陀,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偉雄(19921200)。菩提達摩在中國禪宗史的地位。國際佛學研究,2,9-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介騰(20180300)。佛教禪宗與書法--禪思神融會書法表現之探討。夏荊山藝術論衡,5,2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建宇(2015)。由清末民初的書畫發展看夏荊山居士的藝術史定位4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文明(2004)。中土前期禪學思想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兆複(1987)。中國畫研究。臺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田聖山(1975)。胡適禪學案。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俞崑(1984)。中國繪畫史。臺北市: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湯用彤(1982)。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彌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懺華(2001)。中國佛教史。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修平(1992)。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春海(20080000)。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顧偉康(1997)。禪淨合一流略。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曼濤(1977)。禪宗史實考辨。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賢宗(2003)。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慶藩、王孝魚(1961)。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夏荊山(2013)。夏荊山中國佛像畫集。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火慶(2006)。小說中的達摩及相關人物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閱鵬(1996)。禪門公案三百則。台北市: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賈德江(2011)。夏荊山佛像藝術。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春海(20120000)。中國哲學史綱。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印順。第一章菩提達摩之禪,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2/yinshun32-0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