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忘心乃得道,隱几詩千首:王安石詩歌中的《莊子》典故及莊子審美意味
書刊名:新亞論叢
作者:王欣悅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0
頁次:頁251-267
主題關鍵詞:王安石詩作莊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63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林曉娜(2015)。從王安石的「鐘山情結」看其隱逸情懷的演變。世界文學評論,4,142-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生龍(2015)。宋以後對《莊子·秋水篇》之推崇與思想藝術探驪。中國文學研究,2015(2),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曹逸梅(2014)。午枕的倫理:晝寢詩文化內涵的唐宋轉型。文學遺產,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金浩(1995)。宋代文人的午睡晝寢及其審美心理。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涂光社(2002)。說《莊子》之「忘」--心靈的淨化和無差別境界的追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邵明珍(2013)。王安石的仕隱心態及其詩文之理性。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33-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寧(2005)。論王安石絕句對中晚唐絕句的繼承與變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萬伯江(2013)。論王維的「莊禪合一」思想及其詩歌中的「莊意」。中國詩歌研究,9,286-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秦羽(2013)。王安石莊學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記忠(2017)。北宋老莊之學與詩文研究(博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怡(1976)。禪與老莊。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陶潛、逯欽立(1979)。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先謙(2012)。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安石、李壁、高克勤(2010)。王荊文公詩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祥俊(2000)。王安石學術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鼓應(1983)。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雷發(1978)。說詩管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聿、石牧(1998)。觀林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雱、尹志華(2016)。老子訓傳、南華真經新傳、元澤佚文。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洋(2013)。王安石詩作與佛禪之關係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安石、聶安福(2016)。臨川先生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夢得、吳家駒(1998)。石林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安石、顧宏義。熙寧奏對日錄、老子注、楞嚴經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小躍(2012)。禪與老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徹(1998)。鞏溪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正孫(1998)。詩林廣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復觀(2007)。中國藝術精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周、郭慶藩、王孝魚(2004)。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衍、錢仲聯(1999)。陳衍詩論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段玉裁(2013)。說文解字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