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老子指歸》於漢代思潮之援用
書刊名:輔大中研所學刊
作者:林晏如
作者(外文):Lin, Yen-ju
出版日期:2018
卷期:39
頁次:頁35-55
主題關鍵詞:老子指歸漢代思潮Lao Zi Zhi GuiTaoismHan Dynasty trend of though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1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林俊宏(20041200)。「老子指歸」之政治思想試論。政治科學論叢,22,91-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保瑞(20021000)。嚴君平《老子指歸》哲學體系的方法論檢討。哲學與文化,29(10)=341,904-927+9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麗桂(20010500)。「老子指歸」的聖人論。中國學術年刊,22,117-145+476-4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廣忠(20000000)。嚴遵「老子指歸」的思想特色。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9,245-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慧萍(20080600)。論《老子指歸》與《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的天道思想。問學,12,9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鼓應(1993)。《繫辭傳》的道論及太極、大恒說。道家文化研究,3,6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為博(19991200)。試論嚴遵《老子指歸》中的「道」。思辨集,3,173-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福濱(20030900)。「老子指歸」中「道」思想之探究。哲學與文化,30(9)=352,79-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羅鈴沛(2008)。《老子指歸》的養生思想。第六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宣佑(2005)。兩漢《老子》注中之「道論」研究--以《河上公注》、《指歸》、《想爾注》為論(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儷文(1997)。《老子指歸》--書「道」涵義之探索(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德興(2005)。兩漢氣化宇宙論之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忠道(20070000)。魏晉處世思想之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2010)。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春海(20080000)。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遵、王德有(2011)。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任繼愈(1985)。中國哲學發展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皇甫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2)。高士傳。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博(1993)。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友蘭(1995)。新原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雙棣(2013)。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麗桂(20130000)。漢代道家思想。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弼、紀昀(2014)。老子道德經。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慧娟(2014)。兩漢三家《老子》注養生思想研究。花木蘭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慶藩、王孝魚(2012)。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中偉(20040000)。道者,萬物之宗:兩漢道家形上思維研究。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金春鋒(1987)。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