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氣化宇宙創生下的空間展演--再讀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書刊名:淡江中文學報
作者:許漢祥
作者(外文):Hsu, Han-hsiang
出版日期:2022
卷期:47
頁次:頁211-244
主題關鍵詞: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宮殿賦氣化宇宙Wang Yang-shouLu Ling Guang Dian FuGong Dian FuCosmology of q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楊權(2005)。王莽對「堯後火德」說的移植利用。玉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4),1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錫三(20150600)。《老子》的渾沌思維與倫理關懷。臺大中文學報,4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錫三(20041200)。道家的神話哲學之系統詮釋--意識的「起源、發展」與「回歸、圓融」。清華學報,34(2),327-3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051200)。黃帝與堯舜--先秦思想的兩種天子觀。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2(2),99-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莉芬(20110700)。女神與神醫:漢畫像西王母及其配屬鳥形扁鵲圖像考察。東華漢學,特刊,97-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素娟(20100400)。漢代感生神話所傳達的宇宙觀及其在政教上的意義。成大中文學報,28,3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曲英傑(1994)。漢魯城靈光殿考辨。中國史研究,1994(1),128-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滸(2013)。漢畫像中胡人圖像的宗教意義。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9(6),8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季宏、朱永春(2008)。漢畫像升仙圖中斗拱的文化意義解讀。華中建築,26(1),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莉芬(2012)。圖寫神聖: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與辭賦宮殿書寫的轉變。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2(5),132-140+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少華(2017)。由「諷上」到「頌德」。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4(5),6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玖青(2018)。聖域發現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之神聖書寫。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66-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繆哲(2018)。從靈光殿到武梁祠--漢代帝國藝術的重建。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3,26-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曦(20071200)。《老子》「搏之不得」辨正。東華漢學,6,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儒賓(19960000)。道家的原始樂園思想。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25-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德興(2005)。兩漢氣化宇宙論之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煜(2013)。漢賦中的建築認知(碩士論文)。浙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盧弼(1982)。三國志集解。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天石(1978)。中國子學名著集成。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曄、李賢、王先謙(1982)。後漢書集解。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靈峰(1965)。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Eliade, Mircea、楊素娥(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袁珂(1987)。中國神話傳說。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安、高誘(1986)。淮南子注。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Eliade, Mircea、楊儒賓(2006)。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統、李善(1991)。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充、黃暉(1983)。論衡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慶藩(1993)。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伯峻(1982)。春秋左傳注。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班固、王先謙(1982)。漢書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曉海(2004)。漢賦史略新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復觀(1976)。增訂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勰、范文瀾(1991)。文心雕龍注。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邕(1971)。蔡中郎集。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阮元(1978)。重栞宋本毛詩注疏附校勘記。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阮元(1978)。重栞宋本周易注疏附校勘記。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阮元(1978)。重刊宋本禮記注疏附校勘記。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興祖、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屈原(1983)。楚辭補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舒憲(1992)。中國神話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陸侃如(1998)。中古文學繫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守節(1982)。天官書。史記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