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文化的烏托邦精神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金觀濤
出版日期:1990
卷期:2
頁次:頁17-32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化烏托邦精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5) 博士論文(4)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2
  • 點閱點閱:91
期刊論文
1.陳伯達(1958)。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紅旗,1958(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上山春平(1986)。朱子的人性與禮論。中國哲學史研究,19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澤厚(1986)。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走向未來,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觀濤(1988)。儒家文化的深層結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影響。新啟蒙,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銳(1989)。廬山會議的由來及教訓。新啟蒙,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紀文勳(1967)。共產黨中國人民公社的思想淵源。太平洋地區語言研究,2,6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美麗(1987)。「大同世界」--儒家烏托邦理念之剖析。儒家倫理研討會。東亞哲學研究所。251-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1985)。儒家君子的理想。儒家倫理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正焱、林其錟(1988)。中國古代大同思想研究。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83)。政道與治道。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明(1984)。五四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榮袓(1983)。晚清變法思想論叢。臺北:聯合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熊十力(1980)。原儒。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Johnson, J. W.(1968)。Utopian Literature。New York:Random House。  new window
7.馬齊彬、陳文斌、林蘊暉(1989)。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1949-1989)。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耀基(1989)。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660801)。全國都應該成為毛澤東思想的大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弱水(1982)。追求完美的夢--儒家政治思想的烏托邦性格。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理想與現實。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anuel, Frank E.(1966)。Toward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Utopias。Utopias And Utopian Thought。Boston:Houghton Mifflin。  new window
3.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析論。晚情思想。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illich, Paul(1967)。Critique and Justification of Utopia。Utopias and Utopian Thought。Boston:Bacon Press。  new window
5.李維漢。回憶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回憶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