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代的家產分割方式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羅彤華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3
卷期:4:4
頁次:頁1-43
主題關鍵詞:家產分割方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7
  • 點閱點閱:21
期刊論文
1.羅彤華(19910600)。漢代的民間結社。大陸雜誌,82(6),1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華(1980)。提州甘泉山出土東漢劉元臺買地磚券。文物,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英炬(1983)。漢代的小祠堂。考古,8,749-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誘。呂氏春秋。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昉。太平御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佑。通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瞿同祖(1978)。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南:僶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仁井田陞(1983)。唐令拾遺。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鳳喈(1977)。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隱。晉書。廣雅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炎輝(1979)。中國法制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仁井田陞(1943)。支那身分法史。座右寶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78)。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田薰(1943)。唐宋時代□家共產制。法制史論集(卷三)。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福武直(1946)。中國農村社會□構造。中國農村社會□構造。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內日智雄(1956)。中國農村□分家制度。中國農村□分家制度。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牧野巽(1979)。漢代□家族形態。中國家族研究(上)。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大塚勝美(1985)。中國傳統社會□□□□「家」□構造。中國家族法論。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顧頡剛(1990)。讀書筆記﹝第七卷上﹞。讀書筆記﹝第七卷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聶崇岐(1979)。女子再嫁問題之歷史的演變。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董家遵(1979)。從漢到宋寡婦再嫁習考。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蕭公權(1983)。調爭解紛—帝制時中國社會的和解。跡園文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宋)范曄。後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東漢)班昭。女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儀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大戴禮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虎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史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倬雲(1982)。漢代家庭的大小。求古編。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5.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6.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7.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8.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9.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0.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1.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2.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3.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14. 經典、習俗與禮法--對喪服「嫡孫承重」的歷史考察
15. 本名張愛玲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