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孫文民權主義形成與發展之探原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莊政
出版日期:1993
卷期:50
頁次:頁1-29
主題關鍵詞:孫中山民權主義建立民國五權憲法革命民權權能區分均權制度建國大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1
  • 點閱點閱:21
期刊論文
1.孫中山(1904)。支那保全分割合論。江蘇,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彥棻(19770700)。五權憲法的理論基礎。中華學報,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家倫、黃季陸(19691124)。國父年譜。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金鑑(1983)。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瀛洲(1956)。中華民國憲法論。謝瀛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1)。孫中山年譜。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申慶璧(1968)。國父憲法理論體系。臺北:淡江文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覺源(1983)。中國黨派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鄒文海(1969)。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紀東(1987)。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劍農(1969)。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知本(1946)。憲法論。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田炯錦(1976)。憲法論集。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傅啟學(1985)。中山思想體系。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鄒魯(1970)。中國國民黨史稿。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公權(19701129)。迹園文存。台北市:環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青(1959)。三民主義概論。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秋(1978)。國父思想與時代思潮。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磊(1986)。孫中山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一智、隋啟仁(1987)。孫中山的思想和道路。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敬恆(1940)。國父孫先生年譜。重慶:國民黨中央宣傳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超俊(1967)。馬超俊先生言論選集。中國勞工福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錫祺(1984)。孫中山與辛亥革命論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宇美(1978)。國父的民權思想。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玉法(1975)。清季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桂圃(1973)。民權主義新論。台北:中國文化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守乾(1960)。三民主義通論。台北:三民主義教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幼炯(1965)。三民主義之理論與制度。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朱諶(1985)。三民主義的時代意義。台北:文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桂崇基(1964)。政治學原理。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崔書琴(1974)。三民主義新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郭湛波(1973)。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120813)。國民黨宣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崔載陽(1968)。國父思想之哲學體系。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羅剛(1974)。三民主義的體系與原理。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呂芳上(19890000)。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龍冠海(1971)。社會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120514)。民立報,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良佐(19361014)。總理業醫生活史之一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13)。國民黨政見宣言,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120305)。中國同盟會開全體大會通吿,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中山(1988)。中國革命史。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中山(1981)。能知必能行。孫文學說。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文(1988)。中華民國之意義。國父全集。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文(19880301)。中國革命史。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上海申報館(1923)。中國之革命。五十年來之中國。上海申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秀清。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太平天國史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德用。國父革命運動在檀島。國父九十誕辰紀念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文(1988)。中國必革命而後能達共和主義。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革命文獻叢錄。廣東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73)。國民黨宣言(民國元年八月十三日)。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文(1988)。三民主義之具體辦法。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漢民(1965)。三民主義連環性。革命先烈先進闡揚國父思想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文(1988)。憲法之基礎。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文(1988)。黨員不可存心做官。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文(1988)。飭內政部通令開放蠻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令。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文(1988)。臨時大總統布告友邦書。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孫文(1988)。三民主義。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文(1988)。地方自治為建國之礎石。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文(1988)。國民要以人格救國。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文(1988)。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文(1988)。民權初步(社會建設)。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文(1988)。要造成真中華民國。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文(1988)。修改章程之說明。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孫文(1988)。吳宗慈著中華民國憲法史前編序。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文(1988)。五權憲法。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孫文(1988)。民權主義。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孫文(1988)。建國大綱。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蔣中正(1988)。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孫文(1988)。中華民國之意義。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孫文(1988)。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88)。陳英士致黃克強書。孫文學說。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萱野長知(1940)。與該魯學尼的談話。中華民國革命秘籍。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