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理想主義與烏托邦--「大同書」中儒家與佛教的終極關懷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金觀濤劉青峰
出版日期:1995
卷期:27
頁次:頁53-61
主題關鍵詞:理想主義烏托邦大同書儒家佛教終極關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2
  • 點閱點閱:47
期刊論文
1.柴田幹夫(1991)。康有為《大同書》研究述論。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u, Jixuan(1991)。The Nondesignability of Living Systems: A Lesson from the Failed Experiments in Socialist Countries。The CATO Journal,11(1),27-46。  new window
3.王傑秀(1991)。康有為進化論思想的二重性。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念群(1989)。佛教神秘主義:《大同書》的邏輯起點。廣東社會科學,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灝(19910400)。略論中共的烏托邦思想--對金觀濤論旨的幾點回應。二十一世紀,4,13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觀濤(19901200)。中國文化的烏托邦精神。二十一世紀,2,17-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美麗(1987)。「大同世界」--儒家烏托邦理念之剖析。儒家倫理研討會。東亞哲學研究所。251-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澤厚(1979)。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rtzler, Joyce Oramel、張兆麟(1990)。烏托邦思想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福建(1985)。卡爾.波柏漸進改革論述評。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Johnson, J. W.(1968)。Utopian Literature。New York:Random House。  new window
5.Djilas, Milovan、葉蒼(1987)。不完美的社會。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