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思想中的個體社會關係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許功餘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 Kung-yu
出版日期:1997
卷期:60
頁次:頁183-190
主題關鍵詞:莊子思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63
  • 點閱點閱:14
     在莊子思想中,人是被限制在一個虛構的意義世界之中,被陷在不可奈何的社會網 路之中,而無法逃脫。在面對重重的生命限制,在莊子的思想中,一方面重視個體內在的超越 性的的追求,透過「心齋」的修養功夫來超越內在及外在的諸多限制,以使個體能達「虛、無 、忘」之境;另一方面,對個體的社會行為則以「養中」的修養工夫來展現不越矩的交往,以 使個體在無可奈何的社會關係中,保身全生,養新盡年。透過心齋與養中的修養歷程,使個體 在俗世中達到「形就而不入,心和而不出」的境地。
期刊論文
1.朱伯崑(1992)。道家思維方式與中國形而上學傳統。道家文化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世安(1992)。生命、自然、道--論莊子哲學。道家文化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仲德(1994)。《莊子》的音樂美學思想。道家文化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蒙培元(1992)。老莊哲學的思維特徵。道家文化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叔岷(1984)。莊子校詮。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任繼愈(1983)。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unro, Donald J.(1969)。The Concept of Man in Early China。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徐復觀(1983)。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立文、岑賢安、徐蓀銘、蔡方鹿、張懷承(1989)。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方東美(1984)。中國形而上學中的宇宙與個人。中國人的心靈。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