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沈周「寫意冊」中物化審美思想研究--以〈莊生夢蝶〉為論旨
書刊名:東吳中文學報
作者:王祥齡
作者(外文):Wang, Hsiang-li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4
頁次:頁59-91
主題關鍵詞:沈周寫意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3
  • 點閱點閱:45
     藝術與生活相互地激盪,生活又與思想相嬪相生,有什麼樣的思想,就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也就表現出什麼樣的藝術風格與審美的態度。對美學的研究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美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上仍是一種精神性存在,屬於主體生命的特殊表現形式。這種文化哲學的反思,其主旨在弘揚人的主體意識,探究人類文明發展的出路。這種研究的方法,是把審美主體自身放到文化的背景中去進行反思,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去揭示人類審美活動的本質。 沈周為明四家之一,開吳門畫派之宗,影響後世頗具。後世對其畫作詩文研究者,大多著重於其畫,而忽略了其詩文的研究,以致對其畫作藝術思想根源的理解,也都是賡續前人所述,習慣性地將想看到的並具是已經看到的東西西,沿續前人所述,再作一番梳理,了無新意。 本篇之作則是從美學的文化學角度來審視沈周「寫意冊」中「莊生夢蝶」的題詩審美意識,旨在把人的審美活動置身於廣闊而深遠的人類文化背景中,使美學獲得一種豐厚的視野,進而開拓人們的生命氣象。
期刊論文
1.劉梅琴、王祥齡(199612)。沈周「夜坐圖」與莊子「齊物論」思想研究。故宮學術季刊,14(2),127-166+左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伯敏(1993)。吳門畫派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鍾書。談藝錄。香港:龍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光潛(1973)。文藝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積寅(198501)。中國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一葦(197911)。欣賞與批評。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大經(1966)。鶴林玉露。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1965)。故宮書畫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家孝(1982)。張大千的世界。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勞思光(1991)。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天治(1987)。藝術感通之研究。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良志(1995)。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原祁(1975)。麓臺題畫稿。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蘇軾、楊家駱(1964)。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德霖(1978)。中國歷朝年代干支表。中國歷朝年代干支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蘇軾(1967)。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宋人題跋(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復觀(1980)。環繞李義山「錦瑟」詩的諸問題。中國文學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王國維(1975)。人間詞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沈周(1968)。石田先生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德清禪師(1973)。憨山老人夢遊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祥齡(1996)。沈周《夜坐記》與道家審美意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明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李商隱(1965)。上令狐相公狀二,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瞬民(1966)。跋百之詩畫,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公遠(1983)。野趣有聲畫(上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清)沈德潛(1971)。說詩晬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清)王士慎(1985)。蠶尾集,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清)錢謙益(1968)。石田先生事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永武(1986)。生活十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杜甫。杜工部詩集,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莊周(1982)。莊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晉)陶潛(1974)。靖節先生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清)方薰(1984)。山靜居畫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宋)韓拙(1983)。論用筆墨格法氣韻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陸治(1989)。幽居樂事圖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五代)荊浩(1984)。山水節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宋)郭熙,(宋)郭思(1983)。林泉高致、畫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