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凋傷印痕、蒼涼流眄--從「敘述話語」論張愛玲小說世界的存有情境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李桂芳
出版日期:1998
卷期:8
頁次:頁20-49
主題關鍵詞:細節描述女性作家女性世界感情結構壓抑符碼中國現代性革命文學鴛鴦蝴蝶派孤島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6
  • 點閱點閱:10
本文著重於「敘述話語」的詮釋,並從而探討張愛玲小說世界中的存有論。以張愛玲短篇小說文本為主,探討話語之間的關係性,如何為權力所組構而成?亦即在討論被話語所指涉的小說人物、事物與情節之間的關係,「敘述話語」如何通過創作主體的意識流洩而出, 這裡隱藏著女性作家對於存有情境重重關卡的驗身,以女性作家的位置作為詮釋權的掌握,探討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世界,其情感結構如何凝縮在舊世代的壓抑符碼中?又相較於女性世界,男性角色在張愛玲小說世界中,叉具有什麼樣的象徵意涵?透過男性角色的原型,探究張愛玲之於傳統宗法倫理中權威形象的定義。最後,探討張愛玲在上海半殖民的文藝氣候下,如何完成意識與技巧的現代性,以女性與細節敘述的歷史突圍意義,探討小說文本與文學現實之間的關係。
期刊論文
1.范智紅(1993)。在「古老的記憶」與現代體驗之間--淪陷時期的張愛玲及其小說藝術。文學評論,1993(6),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幸謙(19950500)。張愛玲少作論--壓抑符碼與文本的政治含義。當代,109,94-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歐梵(19940100)。中國現代文學的「頹廢」及作家。當代,93,2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美麗(19870600)。以庸俗反當代:讀張愛玲雜想。當代,14,105-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幸謙(19951000)。張愛玲的臨界點 : 閨閣話語與女性主體的邊緣化。中外文學,24(5)=281,93-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蕾(1996)。技巧美學時空女性作家從張愛玲的「封鎖」談起。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議。台北:時報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傳興(1996)。子夜私語。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議。台北:時報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朝陽(1996)。文明的野蠻:本外同體與張愛玲評論的壓抑說。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議。台北:時報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魏紹昌(1962)。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上海:上海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愛玲(1988)。張愛玲小說集。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愛玲(1992)。流言。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愛玲(1992)。張看。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愛玲(1996)。傾城之戀--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一。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ell, Daniel、趙一凡、蒲隆、任曉晉(1989)。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毓生(1991)。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蘭•巴特、洪顯勝(1989)。符號學要義。台北:南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水晶(1990)。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台北:大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平原(1990)。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麥克唐納、陳墇津(1990)。言說的理論。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愛玲(1992)。怨女。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愛玲(1992)。半生緣。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愛玲(1992)。惘然記。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陶麗•莫依、林建法(1992)。性輿文本的政治。長春:時代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幼生、陳青生(1994)。上海孤島文學。上海: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Foucault, Michel、尚衡(1990)。性意識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顧燕翎、林芳玫、黃淑玲(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維登.克莉絲、白曉紅(1994)。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樹森(1989)。張愛玲的世界。台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廖炳惠(1985)。解構批評論集。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唐文標(1986)。張愛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孟悅、戴錦華(1993)。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京媛(1992)。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健(1984)。張愛玲的小說世界。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炳良(1985)。張愛玲短篇小說論集。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盧正珩(1994)。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夏志清、劉紹銘(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范伯群(1990)。民國通俗小說奮鴦蝴蝶派。臺北:國文天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周蕾、蔡青松(19950000)。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Foucault, Michel、王德威(1993)。知識的考掘。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Roland, Barthes、李幼蒸(1991)。寫作的零度。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小虹(1996)。戀物張愛玲:性、商品與殖民迷魅。慾望新地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