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趙滋蕃的文學創作及其時代意義
作者:張瑞芬 引用關係
書刊名: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 : 當代臺灣文學論集
頁次:161-210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秀威資訊
主題關鍵詞:趙滋蕃文學創作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趙衛民(19860400)。風暴的靈魂:悼趙滋蕃老師。文訊,23,238-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一塵(1953)。《半下流社會》讀後。人生,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旗(1954)。評《半下流社會》。人生,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冷明(1954)。評《半下流社會》。人生,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上官予(1956)。評《旋風交響曲》。幼獅文藝,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傑光(1975)。為風暴見證的靈魂--趙滋蕃(文壽)與其作品。中華文藝,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悟(19850600)。〈重生島〉[趙滋蕃著]研究。文訊,18,7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天行(19860400)。趙滋蕃先生事略。湖南文獻,14(2)=54,4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瘂弦(1988)。慧心與悲憫--「現代大師」。聯合文學,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左海倫(1989)。灼灼風骨一宏才--懷念趙滋蕃先生。幼獅文藝,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芳明(20010600)。五0年代的文學侷限與突破。聯合文學,17(8)=200,164-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芬伶(2005)。戰慄之歌--趙滋蕃先生小說《半下流社會》與《重生島》的流放主題與離散思想。「五十年學術傳承」研討會。東海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秦慧珠(2000)。臺灣反共小說研究(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九年)(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滋蕃(1965)。烽火一江山。臺北:幼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滋蕃(1953)。半下流社會。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滋蕃(1954)。荊棘火。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滋蕃(1956)。飛碟征空。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滋蕃(1956)。蜜月。臺北:中國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滋蕃(1956)。太空歷險記。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滋蕃(1959)。月亮上望地球。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滋蕃(1964)。子午線上。高雄:大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滋蕃(1965)。重生島。臺北:太平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滋蕃(1965)。天官賜福。臺北:文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滋蕃(1969)。半上流社會。臺北:亞洲出版社臺北分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滋蕃(1969)。默默遙情。臺北:三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滋蕃(1971)。海笑。臺北:驚聲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滋蕃(1968)。藝文短笛。臺北: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趙滋蕃(1968)。文壽雜文選。臺北:清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滋蕃(1969)。談文論藝。臺北:三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滋蕃(1969)。人間小品。臺北:三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滋蕃(1970)。生命的銳氣。臺北:大西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滋蕃(1970)。文學與藝術。臺北:三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趙滋蕃(1972)。長話短說集。臺北:彩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趙滋蕃(197411)。夏天的書。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趙滋蕃(1972)。寒夜遐思。臺北:道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趙滋蕃(1975)。永恆的祈禱。臺北:大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趙滋蕃(1975)。趙滋蕃自選集。臺北:黎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滋蕃(1977)。擊劍集。臺北:彩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滋蕃(1979)。十大建設速寫。臺北:中央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趙滋蕃(198009)。流浪漢哲學。臺北:水芙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趙滋蕃(1987)。生活大師。臺北:李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趙滋蕃(1987)。創作大師。臺北:李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趙滋蕃(1987)。遊戲大師。臺北:李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趙滋蕃(1987)。靈魂大師。臺北:李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趙滋蕃(198707)。風格大師。臺北:李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趙滋蕃(1987)。現代大師。臺北:李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趙滋蕃(198710)。自由大師。臺北:李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趙滋蕃(1987)。情趣大師。臺北:李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趙滋蕃(1955)。旋風交響曲。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趙滋蕃(1988)。文學原理。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趙滋蕃(1978)。文學與美學。臺北:道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魏子雲(19630509)。評《子午線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陵(19730805)。評《海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滋蕃(19780404)。孟浪半生--說說《半下流社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應命(19780604)。《戰爭與和平》與《海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濤(19790822)。邦國之光--評介《國家十大建設速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衛民(20010716)。強盜與基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秀玲(20020324)。半上流與半下流之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德威(1998)。一種逝去的文學--反共小說新論。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小說新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滋蕃(1968)。談「子午線上」。藝文短笛。臺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集叢(1975)。趙滋蕃的《子午線上》。王集叢自選集。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左海倫(1977)。風暴的靈魂--評介《海笑》。懷沙。大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小戀(1980)。春風.綠樹.語意長。流浪漢哲學。臺北:水芙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衛民(2004)。趙滋蕃的美學思想。海峽兩岸現當代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