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壞孩子黃錦樹--黃錦樹論
作者:王德威 引用關係
書刊名: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
頁次:415-438
出版日期:2002
出版項:臺北:麥田
主題關鍵詞:黃錦樹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9
期刊論文
1.林建國(19981100)。有關婆羅洲森林的兩種說法。中外文學,27(6)=318,107-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錦樹(20000700)。魂在:論中國性的近代起源,其單位、結構及(非)存在論特徵。中外文學,29(2)=338,47-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顏健富(2000)。「感時憂族」的「道德」書寫--試論黃錦樹的小說。第四屆青年文學會議,文訊雜誌社主辦 (會議日期: 2000/12/15-16)。臺北: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錦樹(1998)。近代國學之起源(1891-1921)--相關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錦樹(1994)。夢與豬與黎明。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錦樹(1997)。烏暗瞑。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錦樹(1997)。一水天涯:馬華當代小説選。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obin Siebers(1988)。The Ethics of Criticism。Ithaca:Cornell UP。  new window
5.蒲松齡。聊齋自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幼蒸(1997)。倫理學危機。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錦樹(1996)。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錦樹(1998)。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遠流:元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Anderson, Marston(1990)。The Limits of Realism: Chinese Fiction in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Los Angele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0.Ricoeur, Paul(1976)。Interpretation Theory: Discourse and the Surplus of Meaning。Fort Worth, Texas:The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黃錦樹(20010114)。艾柯的小說初體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建國(19951216)。反居所浪遊--讀黃錦樹的《夢與豬與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錦樹(1994)。再生產的恐怖主義(代序)。夢與豬與黎明。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錦樹(1997)。非寫不可的理由(自序)。烏暗瞑。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錦樹(1998)。現代主義者黃錦樹(代序)。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錦樹(1998)。華文/中文:「失語的南方」與語言再造。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1980)。《吶喊》自序。吶喊。北京: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icoeur, Paul(1991)。Life in Quest of Narrative。On Paul Ricoeur。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7.鞠藥如。聊齋誌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從文(1995)。三個男子和一個女人。沈從文小說選。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錦樹(1994)。傷逝。夢與豬與黎明。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錦樹(1997)。新柳。烏暗瞑。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錦樹(1997)。魚骸。烏暗瞑。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錦樹(2001)。開往中國的慢船。Dari Pulau Ke Pulau由島至島。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錦樹(1998)。中國性與表演性--論馬華文學與文化的限度。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錦樹(1998)。神州--文化鄉愁與內在中國。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進興(2001)。中國近代史學的雙重危機 : 試論「新史學」的誕生及其所面臨的困難。聖賢與聖徒 : 歷史與宗教論文集。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錦樹(2000)。謊言的技術與眞理的技藝--書寫張大春之書寫。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德威(2001)。在群象與猴黨的家鄉--張貴興的馬華故事。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