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心聲新畫--語言和文字
作者:黃沛榮
書刊名:永恆的巨流;邢義田 (主編)
集叢: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
頁次:177-230
出版日期:1981
出版項:臺北:聯合報文化基金會
主題關鍵詞:中國語言中國文字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臺靜農(19510515)。中國文學由語文分離形成的兩大主流。大陸雜誌,2(9),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靜農(19510531)。中國文學由語文分離形成的兩大主流。大陸雜誌,2(10),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易熙吾(1954)。漢語中的雙音詞。中國語文,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陝西周原考古隊(1979)。陝西岐山鳳雛村發現周初甲骨文。文物,1979(10),38-43+10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其容(19600100)。毛詩連綿詞譜。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9,129-150+150_1+151-152+152_1+153-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本漢、張世祿(1978)。中國語與中國文。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世祿(1979)。語言學概論。臺北: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光潛(1963)。文藝心理學。臺北:開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景農(1958)。漢語文言語法。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容庾(1962)。中國文字學。臺北: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振凱(1974)。中國當法史。臺北:藝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76)。中國文字構造論。臺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5)。象意文字。香港:太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東漢(1965)。漢字的結構及其流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法高。中國語文通論。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本漢。中國語與中國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尚書注疏。臺北: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力(1970)。中國現代語法。泰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董同龢(2008)。漢語音韻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元任、丁邦新(1980)。中國話的文法。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元任(1980)。語言問題。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力(1957)。漢語史稿。臺北:泰順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董同龢(1967)。上古音韻表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傅斯年、陳槃(1980)。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龍宇純。中國文字要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郭紹虞。中國詩歌中之雙聲疊韻。語文通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0)。中國文學教科書。劉申叔先生遺書。臺北:京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祖謨。漢字與漢語的關係。問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紹虞(1976)。中國語詞之彈性作用。語文通論。香港:世界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學知(1974)。複詞別義說。文字學論叢。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盼遂(1935)。中國文法複辭偏義例。文學音韵學論叢。北平:人文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祖謨(1979)。四聲別義釋例。問學集。臺北:河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法高(1975)。中國語的特質和發展的趨勢。中國語文研究。臺北:華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