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平等與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革
作者:張德勝
書刊名: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楊國樞 (主編)
集叢:中國人叢書
頁次:173-192
出版日期:1994
出版項:臺北:桂冠
主題關鍵詞:社會平等近代中國社會變革
學門:心理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Freiberg, J. W.(1977)。The Dialectic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in Ancient China。Dialectical Anthropology,2(3)。  new window
2.Gouldner, Alvin W.(1960)。The Norm of Reciprocity: A Preliminary Statement。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5(2),161-178。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榮灼(1990)。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儒家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96-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正焱、林其錟(1988)。中國古代大同思想研究。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how, Tse-tsung(1971)。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Taipei:Rainbow-Bridge Bock Co.。  new window
3.蔡尚思(1950)。中國傳統思想總批判。上海:堂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Rees, John(1971)。Equality。New York:Praeger。  new window
5.Lakoff, Sanford(1964)。Eqality in Political Philosophy。Honolulu:West Center Press。  new window
6.Hyman, Richard、Brough, Ian(1975)。Social Values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A Study of Fairness and Equality。Oxford: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7.石峻(1957)。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hih, Vincent(1967)。The Taiping Ideology。Tokyo: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new window
9.(1966)。孫中山選集。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瞿同祖(1967)。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香港:龍門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費孝通(1967)。鄉土中國。上海:觀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瞿同祖。中國封建社會。香港:未名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隆基(1983)。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香港:臺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康有為(1956)。大同書。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侯外盧(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Homans, George Caspar(1961)。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s。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new window
18.Rogers, Everett M.(1983)。Diffusion of Innovation。New York:Free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黃進興(19871219)。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迷思與事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Thompson, Laurence(1967)。Ta Tung Shu and the Communist Mani-festo。Kang Yu-wei: A Biography and A Symposimn。Tucson: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new window
2.James, Susan(1985)。Louis Althusser。The Return of Grand Theory in. the Human Scienc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5.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6.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7.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8.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9.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0.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1.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2.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3.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14. 經典、習俗與禮法--對喪服「嫡孫承重」的歷史考察
15. 本名張愛玲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