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全志. 卷三.住民志‧考古篇-
作者:劉益昌
出版日期:2004
出版項: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ISBN:9789860309508
主題關鍵詞:臺灣原住民考古臺灣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5
期刊論文
1.石璋如(1950)。臺灣有肩石斧與有段石斧的經濟階段。臺灣文化,5(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關丈夫、國分直一、陳奇祿、宋文薰(1950)。臺灣考古學研究簡史。臺灣文化,6(1),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光直(1954)。臺北盆地的史前文化。公論報•臺灣風土,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光直(1954)。再論臺北盆地的史前文化。公論報•臺灣風土,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淑津、劉益昌(2010)。大坌坑遺址出土十二至十四世紀中國陶瓷。福建文博,70,4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美珍(2000)。花岡山文化之研究。宜蘭文獻雜誌,43,67-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森丑之助(1900)。臺北臺中之間にて石器時代遺物有るべき地。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6(1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盛清沂(1957)。光復後臺北盆地邊緣史前採集簡報。臺北文物,6(2),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分直一、劉茂源(1950)。水底寮公荖坪先史遺跡調查。公論報.臺灣風土,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美珍(1994)。臺東縣卑南鄕初鹿遺址發現及地表調査報告:有關初鹿遺址出土龜山文化陶器之初歩探討。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通訊,3,7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文薰(1965)。臺灣西部史前文化的年代(學術座談)。臺灣文獻,16(4),14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山田金治(1932)。本島に於ける石器の發見に就て。南方土俗,1(3),114-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文薰(1961)。臺中縣大甲鎭番仔園貝塚第三次發掘。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7/18,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金關丈夫、國分直一、宋文薰(1956)。臺灣先史考古學近年之工作。臺北縣文獻叢輯,2,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坤修(1994)。臺東縣東河I遺址石板棺搶救發掘簡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通訊,3,6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坤修(200001)。臺灣東部的繩紋陶。宜蘭文獻雜誌,43,38-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坤修(200201)。烏山頭遺址的史前墓葬。南瀛文獻,1,6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坤修、葉美珍(1995)。臺東縣卑南鄕富山遺址1994年試掘報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通訊,5,3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何傳坤(1998)。臺灣更新世晚期澎湖海溝哺乳動物群。中國民族學通訊,36,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傳坤(200005)。臺灣陸橋史前動物及人類化石的新發現。歷史月刊,148,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俊全(199306)。臺灣東海岸地區的海岸線變遷與史前遺址關係之研究。田野考古,4(1),1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宮原敦(1926)。臺中州水底寮の石器時代遺跡。人類學雜誌,41(4),215-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盛清沂(195906)。新近發現之臺北三處史前遺址。臺北文物,8(2),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盛清沂(1961)。記臺北地區二處史前遺址。臺北文物,10(2),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盛清沂(1961)。臺北縣港子平遺址。臺灣文獻,12(3),142-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盛清沂(1962)。臺北縣關渡遺址調査記。臺灣文獻,13(1),29-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盛清沂(1962)。淡水河上游史前遺址調査報告。臺灣文獻,13(4),111-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盛清沂(1963)。記臺中縣大甲附近出土石器。臺灣文獻,14(4),53-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盛清沂(1963)。桃園縣沿海及臺灣地區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4(2),11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盛清沂(1964)。新竹縣地區史前遺址調査報告。臺灣文獻,15(4),93-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盛清沂(1964)。臺灣北部地區史前調查。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劃委員會年報,3,6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盛清沂(1965)。苗栗縣地區史前遺址調査報告。臺灣文獻,16(3),91-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盛清沂(1965)。臺灣省新竹及苗栗ニ縣地區史前調査。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劃委員會年報,4,168-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孫家驥(1950)。大甲史前遺址概況。臺灣風土,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孫家驥(1950)。大甲史前遺址槪況(續)。臺灣風土,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孫家驥(1950)。大甲史前遺址概況(續完)。臺灣風土,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曹永和、詹素娟、李季樺(199006)。臺灣史研究的另一個途徑--「臺灣島史」概念。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5,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光祖(199812)。從歷史文獻看臺灣早期的「考古」發現。田野考古,6,1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光直(199810)。二十世紀後半的中國考古學。古今論衡,1,3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鹿野忠雄(1943)。臺灣先史時代?文化層。學海,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葉美珍(199312)。長光岩棺及長光遺址發現簡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通訊,2,95-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平妹(2003)。氣候變遷--以古爲鑑。科學發展,369,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謝英宗(2003)。大崗山人科動物化石年代初探。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刊,46,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Pearson, R.(1968)。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Easten Taiwan。Asian Perspectives,11,137-156。  new window
45.長野義虎(1936)。生蕃地探險談。臺灣山岳,8,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Pearson, R.(1970)。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Eastern Taiwan。Asian Perspectives,11,137-156。  new window
47.臧振華(19870900)。從考古證據看漢人的拓殖澎湖:兼評澎湖為宋元貿易轉運站說。臺灣風物,37(3),77-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枝萬(19601200)。臺中縣谷關史前遺址。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3,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劉斌雄(19551200)。臺中清水鎮牛罵頭遺址之調查。臺灣文獻,6(4),69-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光直(19540731)。圓山發掘對台灣史前史研究之貢獻。大陸雜誌,9(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光直(1987)。中國東南海岸考古與南島語族起源問題。南方民族考古,1987(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仲玉(19971200)。福建省金門島考古遺址調查。國家公園學報,7(1/2),87-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宋文薰、張光直(19540500)。臺中縣水尾溪畔史前遺址試掘報告。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26-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劉益昌、高淑媛(19950900)。史前文化與原住民關係初步探討。臺灣風物,45(3),7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坤修(20020700)。卑南遺址的新發現及新問題。臺東文獻,7(復刊),4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葉美珍(19971100)。臺東的史前文化。臺東文獻,2(復刊),1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葉美珍(19990500)。舊香蘭遺址出土的石板棺。臺東文獻,復刊5,4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石璋如、宋文薰(19531100)。臺灣紅毛港等十一遺址初步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10-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玉美(20030600)。考古學中人與環境關係的研究:以Site Catchment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0,97-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奇祿(19591100)。猫公阿美族的製陶、石煑和竹煑。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3/14,125-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有貝(20061200)。大坌坑的生業模式探討--陶片矽酸體分析方法的嘗試。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6,125-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玉美(19900600)。研究者與其研究對象的關係--以考古學為例。田野考古,1(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臧振華(19891100)。試論臺灣史前史上的三個重要問題。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5,85-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宋文薰(19621100)。臺中縣番仔園貝塚之墓葬。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9/20,83-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宋文薰、連照美(19750600)。臺灣西海岸中部地區的文化層序。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7/38,85-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盛清沂(19620900)。臺灣省北海岸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3(3),60-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盛清沂(1963)。宜蘭平原邊緣史前遺址調査報告。臺灣文獻,14(1),92-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李光周(19851200)。對於臺灣考古研究的若干認識。臺灣文獻,36:3/4,頁15-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邱馨慧(20090900)。由原住民史料再論一五八二年臺灣船難地點。臺灣文獻,60(3),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臧振華(1989)。澎湖群島拓殖史的考古學研究。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考古組。8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6)。臺灣地區史前文化層序研究的省思。臺灣考古百年紀念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 。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2000)。臺灣中部地區史前晚期文化的檢討。中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中市文化局主辦 1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仲玉(1996)。近兩年來中國南海地區的考古工作。臺灣考古百年紀念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5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Liu, Yi Chang(1997)。Prehistory and Austronesian in Taiwan : An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Studies in Taiwan--Retrospect and Prospect,The Phoebe Hearst Museum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olifornia (會議日期: 1997/10/27-28)。Berkeley。  new window
6.何傳坤(1996)。臺灣澎湖海溝與福建東山島第四紀哺乳類動物群及更新世晩期古人類遷移模式研究。中國地質學會八十五年年會,390-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美珍(1996)。花岡山甕棺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98-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臧振華(1999)。菲律賓考古與南島語族的起源和擴散問題。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南港: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1998)。臺灣西南平原地區史前時代晩期文化的探討。臺灣原住民歴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益昌(2004)。大甲溪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的探討。臺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清水:臺中縣文化局。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益昌、曾宏民、李佳瑜(2007)。番仔園文化的再檢討。2007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 (會議日期: 2006/05/05-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益昌、郭素秋(2005)。金門復國墩遺存在亞洲大陸東南沿海的地位及其意義。中國東南沿海島嶼考古學研討會,連江縣政府文化局、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共同舉辦) (會議日期: 2005/10/29-1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益昌、劉瑩三、顏廷伃(2004)。清水三遺址的新近發掘與初歩成果簡報。2004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主辦,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協辦 (會議日期: 2004/12/4-5),6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傳坤、祁國琴(1995)。臺灣第四紀澎湖海溝哺乳動物群及古生態環境變遷。中國地質學會八十四年年會,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臧振華(1996)。菲律賓考古工作簡報。臺灣考古百年紀念研討會。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5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匡悌(1994)。探討臺灣南端史前聚落的海洋適應:以龜山史前遺址爲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顏廷伃(2000)。臺東縣史前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海岸山脈東側與綠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文薰、連照美(1984)。卑南遺址發掘資料整理報告第一卷:遺址發掘與陪葬品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匡悌(1989)。鵝鸞鼻公園地區史前漁撈活動研究。恆春: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臧振華、高有德、劉益昌(1988)。臺灣早期漢人及平埔族聚落的考古學研究計劃•第一年度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士強、劉益昌、楊鳳屏(1999)。圓山遺址史蹟公園範圍區考古發掘研究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劉瑩三、顏廷伃(2004)。臺中縣清水地區史前文化與環境變遷研究期末報告。清水: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振名(1991)。臺東縣魯凱、排灣族舊社遺址勘察報告。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吳佰祿(1994)。雪霸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研究(一):大安溪上游部分。東勢: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文薰、連照美(1985)。卑南遺址發掘資料整理報告第二卷:墓葬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坤修(1999)。二高路權範圍烏山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坤修、楊宗瑋、劉玉貞、陳金成(2002)。臺南縣官田鄉烏山頭遺址範圍調查探勘計劃(期末報告)。新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仲玉(1997)。金門島考古遺址調查研究。南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維鈞(1999)。金門島史前遺址調查研究。南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士強(1992)。第一級古蹟圓山遺址範圍試掘評估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士強、張慧端、陳維新、朱正宜、陳有貝(1989)。人文史跡資源調查分析 : 東部海岸陸域資源調查及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士強、劉益昌、楊鳳屏(1999)。臺北兒童主題公園圓山遺址考古調查研究計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2009)。臺東縣長濱鄕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劃(第一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臧振華、葉美珍(1997)。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報告:臺東縣、澎湖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益昌(1998)。臺中縣史前遺址現況調查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益昌(2005)。臺中縣和平鄕Babao遺址搶救發掘計劃第一階段緊急考古發掘田野工作期末報告。南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益昌(2010)。清水中社遺址人文內涵與區域發展關係調查研究計劃結案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益昌、李德仁(1998)。臺中縣史前遺址現況調査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益昌、吳佰祿(1995)。雪霸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研究(ニ):大安溪後龍溪上游部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益昌、吳佰祿(2000)。臺灣原住民舊社遺址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益昌、黃正璋(2008)。臺中縣「清水中社遺址」文化內涵與分布範圍調查研究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益昌、鍾國風(2009)。水璉遺址緊急調查研究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光周、鄭永勝、凌平彰、陳維鈞、韓旭東、陳有貝(1985)。墾丁國家公園考古調查報告。屏東縣: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澎湖海域古沉船發掘初勘報告書。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益昌、邱敏勇(1995)。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綠島史前文化調查研究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士強、陳有貝(1990)。東河地區遺址試掘及史前文化重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連照美、宋文薰(1986)。卑南遺址發掘資料整理報告第三卷:遺址堆積層次及文化層出土遺物之分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益昌、郭素秋(2000)。臺北市考古遺址調查與研究。臺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份。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Li, Kwang Chou(1982)。K'en-ting: an Archeological Natural Laboratory near Southern Tip of Taiwan(博士論文)。SUNY-Binghamton。  new window
2.葉美珍(1987)。卑南文化農業型態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坤修(1987)。卑南文化實用陶容器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有貝(1991)。花蓮縣花蓮溪口至秀姑巒溪口附近海岸遺址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連照美、宋文薰(200601)。卑南考古發掘1986~1989。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7)。大安溪後龍溪上游的住民。東勢:内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sang, Cheng-hwa(1992)。Archaeology of the Peng-hu Islands。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4.黃士強(1986)。臺灣史前文化簡介。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鹿野忠雄、宋文薰(1984)。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槪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曾振名、高業榮(1994)。國道南橫公路路線研選--文化遺址調査報告。臺北: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光周、尹建中(1996)。墾丁史前住民與文化。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illey, Gordon R.、Phillips, Philip(1958)。Method and Theory in American Archaeolog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9.宋文薰、連照美(2003)。臺灣新石器時代卑南研究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hen, Chi-Lu(1988)。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Taipei:Southem Materials Center, Inc.。  new window
11.連照美(1996)。第三級古蹟都蘭遺址考古學調查與發掘研究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Li, Kuang Ti(1997)。Change and Stability in The Dietary System of A Prehistoric Coastal Population in Southern Taiwan。Arizona: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new window
13.Pearson, R.(1969)。Archaeology of the Ryukyn Islands。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14.日本考古學協會(1981)。第2次埋藏文化財白書。東京:學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日本考古學協會(2005)。第3次埋藏文化財白書。東京:株式会社ケイ•アイ•メディ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加藤綠(2006)。日本考古學の原點。東京:新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傳坤、屈慧麗、黃正璋(2004)。南勢坑史前遺蹟:王鴻博先生田野調查手稿、南勢坑遺址考古發掘報告。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長野義虎(1897)。生番地探險談。臺北:省立臺北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原英子(2005)。臺灣阿美族的宗教世界。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宮本延人(1985)。臺湾の原住民族:回想•私の民族学調査。東京:六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康培德(1999)。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臺北:稻鄕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信雄(1985)。澎湖宋元陶瓷。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維鈞(2004)。臺中縣二高後續計劃交流道聯絡道路系統改善工程:臺中港特定區特一號道路施工影響暨清水社區遺址緊急搶救發掘報告。清水: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鹿野忠雄(1952)。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史前學研究。東京:矢島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澎湖海域古沉船發掘將軍一號實勘報告書。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黃永川(1999)。澎湖海域古沉船將軍一號試掘報告書。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益昌(1999)。存在的未知--臺中地區的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益昌、陳俊男、曾宏民、李佳瑜(2007)。臺中縣考古遺址普查與研究計劃研究報告。清水: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益昌、陳俊男、曾宏民、李佳瑜(2007)。臺中縣考古遺址普查與研究計劃遺址登錄表。清水: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益昌、趙金勇、鍾國風(2010)。花崗山遺址搶救發掘報告--第1冊•總論(田野考古發掘)--第2冊(近現代考古)--第3冊(金屬器時期)--第4冊(新石器時期)。花蓮:花蓮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益昌、顏廷伃、吳佩秦(2010)。臺南縣考古遺址普查計畫(第二期--溪南地區11鄕鎭)結案報告。新營:臺南縣政府文化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Pearson, R.(1966)。The Prehistoric Cultures of the East Taiwan。Tokyo:Eleventh Pacific Science Congress of the Pacific Science Association。  new window
33.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1988)。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濟(1928)。西陰村史前的遺存。清華大學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1999)。臺灣原住民史:阿美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廖守城、李景崇(1992)。阿美族歴史。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Pearson, R.(1967)。The Prehistoric Cultures of the East Taiwan。Tokyo:Eleventh Pacific Sience Congress of the Pacific Science Association。  new window
38.劉益昌(1996)。臺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臧振華、劉益昌(2001)。十三行遺址:搶救與初步研究。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翁佳音(19980000)。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何傳坤、劉克竑(2005)。鹿寮遺址標本圖鑑。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光直(1995)。考古人類學隨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益昌(1992)。臺灣的考古遺址。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臧振華(1995)。臺灣考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金関丈夫、國分直一(1979)。臺灣考古誌。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益昌、劉得京、林俊全(1993)。史前文化。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宋文薰、連照美(2004)。卑南考古發掘1980-1982--遺址狀況、堆積層次及生活層出土遺物分析。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連照美(20080000)。臺灣新石器時代卑南墓葬層位之分析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台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國分直一(1981)。台灣考古民族誌。東京:慶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劉益昌(20020000)。臺灣原住民史:史前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Chan, Kwang-chih(1969)。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New Haven。  new window
其他
1.何傳坤,劉克竑,陳浩維(1998)。臺中縣清水鎭清水遺址:調查暨考古發掘報告 (認識臺灣考古文化資産種子教師培訓營田野實習課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0)。臺灣東部地區史前文化的新資料及其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講論會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濟(1972)。史前文化的鳥瞰。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第一本‧史前部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1)。試論鳳鼻頭文化的性質與卑南文化的年代。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2001)。考古學與平埔族群研究。平埔族群與台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米澤容一(1987)。臺灣の考古學史。臺灣の民族と文化。東京:株式會社六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臧振華(1998)。考古學與臺灣史。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1998)。再談臺灣北、東部地區的族群分佈。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1988)。文化史蹟衝撃評估。民國77年度環境影響評估講習班講義。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傳坤(1977)。臺中縣大肚山臺地及彰化南投縣境八卦山臺地史前文化調查。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査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盛清沂(1960)。臺北縣志。史前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玉美(1991)。客觀的資料?客觀的分析?客觀的解釋。考古與歴史文化(上)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光直(1977)。濁水溪大肚溪流域考古--「濁大計畫」第一期考古工作總結。臺灣省濁水溪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益昌(1989)。第三史前遺蹟篇。臺中縣志卷一土地志。豐原:臺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益昌(1993)。臺灣史前史料概說。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益昌(1997)。雪霸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査及其意義。中臺灣自然保育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内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臺灣省臺中環境綠化基金鲁:中國時報報系: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益昌(2002)。臺灣史前文化層序研究的省思。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考古•歷史•文化。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益昌(2004)。世變與傳承--史語所在臺灣的考古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南港: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益昌(2004)。臺灣考古未來發展趨勢與可能。2004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報告集。南港: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益昌(2007)。大肚臺地的史前文化變遷。中縣文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益昌(2008)。劉斌雄先生與臺灣考古學。寛容的人類學精神--劉斌雄先生紀念論文集。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益昌、曾宏民、李佳瑜(2006)。臺中縣和平鄉Babao遺址的發掘與問題。九十四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報告集。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Dewar, Robert E. Jr.(1977)。牛罵頭 、頂街與舊社三個遺址考古報告。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益昌(1994)。綠島史前文化槪說。宋文薰與臺東。吳敦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宋文薰(1980)。由考古學看臺灣。中國的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益昌(1998)。史前時代臺灣與華南關係初探。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玉美(19950000)。夫妻、家屋與聚落--蘭嶼雅美族的空間觀念。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益昌(2007)。初期南島語族在臺灣島內的遷移活動:聚落模式以及可能的遷徙動力。東南亞到太平洋:從考古學證據看南島語族擴散與Lapita文化之間的關係。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專題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