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作為革命典型的客家婦女:從太平天國到共產革命-
作者:趙樹岡
書刊名:族群、社會與歷史:莊英章教授 榮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張維安, 連瑞枝 (主編)
頁次:439-461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主題關鍵詞:共產革命太平天國客家婦女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31
期刊論文
1.莊英章(2002)。試論客家學的建構:族群互動、認同與文化實作。廣西民族學報,24(4),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Erbaugh, Mary S.(1992)。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Hakkas: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s a Hakka Enterprise。The China Quarterly,132(4),937-968。  new window
3.王于霞(2002)。赣南、閩西客家歌謠的現代化歷史進程。江西社會科學,2002(7),4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房學嘉(2005)。從李氏家藏文書看婦女在傳統社會的地位:以粵東梅縣客家婦女為重點分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6),13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英章、趙樹岡(2011)。十九世紀臺灣契約婚的財產與物權觀:屏東高樹劉氏客家宗族的個案分析。客家研究輯刊,2,1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olachek, James M.(1983)。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Kiangsi Soviet (1928-1934)。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42(4),805-829。  new window
7.Perry, Elizabeth J.(2007)。Studying Chinese Politics: Farewell to Revolution?。The China Journal,57,1-22。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維安(199403)。客家婦女地位:以閩南族群為對照的分析。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系列活動--客家文化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43-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馨蘭(2011)。敬外祖與彌濃地方社會之型塑:圍繞一個臺灣六堆客方言社群之姻親關係所展開的民族誌(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verill, Stephen C.(2006)。Revolution in the highlands: China's Jinggangshan base area。Lanham, 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new window
2.謝重光(2005)。客家文化與婦女生活:12-20世紀客家婦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rrigan, Philip、Sayer, Derek(1985)。The Great Arch: English State Formation as Cultural Revolution。Oxford。  new window
4.松林一男(1996)。客家人的力量。台北:國際村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英章(19940000)。家族與婚姻--臺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樹岡(2014)。星火與香火:大眾文化與地方歷史視野下的中共國家形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費孝通(1987)。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孔永松、林天乙(1982)。閩贛路千里:紅軍轉戰閩贛與創建閩西根據地的鬥爭。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文史資料選輯。北京:中央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衣凌(1999)。明史新編。台北:昭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Leong, Sow-Theng(1997)。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History: Hakka, Pengmin and Their Neighbor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黃道炫(2011)。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上杭縣古蛟區(1952)。上杭縣古蛟區「三八」婦女節工作彙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共梅縣縣委會(1953)。梅縣關於貫徹新婚姻法運動全面宣傳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江西省婦女聯合會(1988)。女英自述。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雪英(2009)。中央蘇區婦女運動史。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梅縣人民委員會(1963)。關於紀念婚姻法頒佈十三週年進一步貫徹婚姻法的指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連瑞枝、莊英章(2011)。客家、女性與邊陲性。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編委會(2007)。福建省小學鄉土教材.龍巖篇。福州: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永發(1998)。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從革命奪權到告別革命。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Skinner, G. Willian、葉光庭、徐自立、王嗣均、徐松年、馬裕祥、王文源(2000)。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上杭縣第七區土改工作隊(19510403)。上杭縣第七區土改工作總結報告(87-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共龍巖地委(19600527)。關於張昭娣同志的錯誤事實和檢查交待情況的報告(15-2-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衣凌(1982)。明末清初閩贛比鄰地區的社會經濟與租佃關係。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上杭民歌編輯小組(1973)。序歌。上杭民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英章、趙樹岡(2007)。離散與聚合之間:梅縣松口陳氏抉雲樓個案初探。多學科視野中的客家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