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語言(國/方)政策型態
作者:蘇蘅 引用關係
書刊名:解構廣電媒體 : 建立廣電新秩序
頁次:217-278
出版日期:1993
出版項:臺北:澄社
主題關鍵詞:語言政策方言政策國語政策
學門:傳播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6) 博士論文(7) 專書(3)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期刊論文
1.游國謙(19671200)。從當前本省音樂的頹風談閩南語廣播音樂節目。廣播與電視,5,9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天翔(1968)。台灣電視公司的回顧與前瞻。廣播與電視,7,1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姜龍昭(19780300)。談電視劇的演變及突破。廣播與電視,33,99-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邵玉銘、邱俊欽、羅曉荷(19910200)。談政府發言人的運作。報學,8(4),2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誠(19691000)。談閩南語廣播節目。廣播與電視,12,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柔縉(19910819)。咱來去看電影,正宗的台語片哦!。新新聞,6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Astroff, Roberta J.(1992)。The Polit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of Language, Media Development: Language, Politics and Policies。Journal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Christian Communication,1992(Jan.),3-5。  new window
8.Ferguson, Charles A.、Gumperz, John J.(1960)。Linguistic Diversity In South Asia: Studies In Regional, Social And Functional Vari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4(1)。  new window
9.黃宣範(19911100)。普查四合院--臺灣語言社會學的一些觀察。國文天地,7(6)=78,16-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世敏(1985)。廣播收聽動機及使用程度調查之--一般民眾收聽廣播習慣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史穎君(1984)。我國國語運動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八一年)(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溫世光(1983)。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溫世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文化局(1973)。文化局的第五年。台北:教育部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1976)。中華民國電視年鑑五十年至六十四年。臺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1984)。中華民國電視年鑑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1978)。中華民國電視年鑑六十五年至六十六年。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台視(1992)。台視三十年。台北:台視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新聞局(1988)。七十六年廣播電台訪問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1990)。中華民國電視年鑑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1988)。中華民國電視年鑑七十五年至七十六年。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1986)。中華民國電視年鑑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行政院新聞局(1989)。行政院新聞局局史:四十年紀要。台北: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柳明奎(1975)。中國國語運動。台北:國語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宣範(1992)。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文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華視出版社(1981)。華視十年。台北:中華電視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顏伯勤(1977)。廣告的經營與管理。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Head, Sydney W.(1985)。World Broadcasting Syste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Belmont, CA:Wadsworth。  new window
17.Curran, James、Gurevitch, M.(1977)。Mass Media and Society。London:Sage。  new window
18.Blanc, Chaim(1964)。Communal Dialects in Baghdad。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19.張博宇(1974)。臺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永義(19880000)。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教育部文化局(1968)。文化局的第一年。臺北:教育部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彭懷恩(1990)。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風雲論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新聞信(1990)。電視雙聲道立體系統定期實施,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鼎鈞(1971)。十年來廣播事業的發展。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建國六十年紀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瓊娟(1991)。空中資訊站?空中藥店?--我國廣播廣告之研究。行政院新聞局八十年度研究報告彙編。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揆九(1991)。廣播事業發展概述。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nnett, Tony(1982)。Theories of the Media, Theories of Society。Culture, Society and the Media。New York:Methuen。  new window
5.鄭良偉(1990)。台灣語言演變趨勢。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van den Berg, M. E.(1988)。Taiwan's Sociolinguistic Setting。The Structure of Taiwanese: a Modern Synthesis。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