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百年中國“審美”概念的歷史沿革及其意義
書刊名:文學評論
作者:王昌忠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
頁次:103-110
主題關鍵詞:審美無功利審美反映審美意識形態現代性美學體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2
  • 點閱點閱:7
作為一個關鍵字,"審美"不斷出現在中國現代文論、美學話語中。百年來,審美概念所指涉的物件及其發揮的功能,都隨著社會文化、時代精神變化而變化,其內涵與外延也相應地表現出極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回到具體的歷史語境,考察、辨析審美概念的歷史沿革及其意義,可以透視、把握百年中國文藝理論的發展歷程。
期刊論文
1.曾繁仁(2003)。試論當代存在論美學觀。文學評論,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童慶炳(2013)。中國20世紀50年代美學大討論的第一學派。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書瀛、李世濤(2015)。蔡儀先生的美學理論與人生態度--杜書瀛先生美學訪談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澤厚(1956)。論美感、美和藝術--兼論朱光潛的唯心主義美學思想。哲學研究,195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光潛(1957)。論美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哲學研究,19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來祥、鄒華(1988)。美是符合人的理想的社會生活--呂荧的美學思想。文藝研究,198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童慶炳(2005)。新時期文學理論轉型概說。江西社會科學,20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杜書瀛(1987)。論審美活動。華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經之(1987)。論審美活動。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童慶炳(1991)。論審美知覺的基本特徵。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童慶炳(1989)。論審美情感的生成機制。河北學刊,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元驤(1990)。論審美感受。高校社會科學,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元驤(2009)。對"審美意識形態論"的再反思。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錢中文(1986)。最具體的和最主觀的是最豐富的--論審美反映的創造性本質。文藝理論研究,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法(2006)。美學與中國現代性歷程。天津社會科學,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曉芒、易中天(2002)。什麽是新實踐美學。學術月刊,200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立元(2004)。走向實踐存在論美學--實踐美學突破之途初探。湖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潘知常(2014)。重要的不是美學的問題,而是美學問題。學術月刊,20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弘(1995)。存在論美學:走向後實踐美學的新視界。學術月刊,19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春時(2014)。論美學是第一哲學。中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春時(2011)。審美是超越的生存體驗。瀋陽工程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姚文放(2008)。「審美」概念的分析。求是學刊,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立元(2008)。略談當代審美文化的"審美"內涵。瀋陽工程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elsch, Wolfgang、陸揚、張岩冰(2002)。重構美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爾泰(1986)。美是自由的象徵。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中文(2000)。新理性精神文學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童慶炳(1984)。文學概論。紅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中文(1999)。文學理論:走向交往與對話的時代。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曉芒、易中天(1999)。黃與藍的交響。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光潛(1982)。文藝心理學。上海文藝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毛澤東(1991)。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元培(2009)。以美育代宗教說。中國現代美學名家文叢.蔡元培卷。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啓超(2009)。美術與生活。中國現代美學名家文叢.梁啓超卷。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澤厚(1981)。[美學散步]序。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1981)。〈藝術論〉譯本序。二心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實秋(1978)。文學的美。梁實秋論文學。臺北:時報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國維(1996)。論教育之宗旨。王國維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風(1984)。關於“詩的形象化”。胡風評論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風(1984)。人生.文藝.文藝批評。胡風評論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揚(1984)。我們需要新的美學。周揚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