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清的工商活動與商人地位-
作者:梁庚堯
書刊名:中國社會史
頁次:417-437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主題關鍵詞:工商活動商人地位工商行會社會活動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何炳棣、巫仁恕(1999)。揚州鹽商:十八世紀中國商業資本的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9(2),5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水盛光、陳慈玉(19850600)。傳統中國行會的勢力。食貨月刊,15(1/2),49-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玉茹(20070600)。商業網絡與委託貿易制度的形成--十九世紀末鹿港泉郊商人與中國內地的帆船貿易。新史學,18(2),61-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國棟(19840900)。保標考。食貨月刊,14(5/6),240-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澎生(19951200)。由蘇州經商衝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3,37-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巫仁恕(19971200)。明末清初城市手工業工人的集體抗議行動--以蘇州城為探討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8,47-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岡、陳鐘毅(1977)。中國棉業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卓克華(2007)。清代臺灣行郊研究。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泓(1972)。清代兩淮鹽場的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衣凌(2007)。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學文(1997)。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敏雄(1968)。清代絲織工業的發展。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炳棣(1966)。中國會館史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全漢昇(1978)。中國行會制度史。台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嘉彬(1960)。廣東十三行考:鴉片戰前廣東國際貿易交通史考。臺中:東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炳棣、徐泓(2013)。明清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衣凌(1989)。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邱澎生(19900000)。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石吉(1987)。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慈玉(19820000)。近代中國茶業的發展與世界市場。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英時(20040000)。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仁宇(1988)。從《三言》看晚明商人。放寬歷史的視界。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豪(1974)。新竹之「郊」。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北:方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全漢昇(1972)。鴉片戰爭前江蘇的棉紡織業。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國棟(1982)。懋遷化居--商人與商業活動。中國文化新論:經濟篇--民生的開拓。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全漢昇(1972)。自明季至清中葉西屬美洲的中國絲貨貿易。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豪(1974)。臺灣行郊導言與臺北之「郊」。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北:方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豪(1974)。臺南之「郊」。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北:方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豪(1974)。澎湖、北港、新港、宜蘭之「郊」。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北:方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豪(1974)。光緒甲午等年仗輪局信稿所見之臺灣行郊。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北:方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全漢昇(1996)。清代蘇州的踹布業。中國近代經濟史論叢。臺北: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麗月(2005)。《蒹葭堂稿》與陸楫「反禁奢」思想之傳衍。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6「經濟脈動」。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邱澎生(20120000)。會館、公所與郊之比較 : 由商人公產檢視清代中國市場制度的多樣性。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聯陞、段昌國(1976)。傳統中國政府對城市商人的統制。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石吉(2005)。明清時代江西墟市與市鎮的發展。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7「城市與鄉村」。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鞠清遠(1958)。清開關前後的三部商人著作。社會經濟。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方豪(1974)。鹿港之「郊」。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北:方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