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陸臺商政治認同變遷分析
作者:胡偉星
書刊名:臺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徐斯勤, 陳德昇 (主編)
頁次:407-430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新北:INK印刻
主題關鍵詞:中國大陸臺商政治認同
學門:經濟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林瑞華、耿曙(20080100)。經濟利益與認同轉變:臺商與韓商個案。東亞研究,39(1),165-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耀嘉(20031200)。族群與偏見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社會認同理論的檢驗。本土心理學研究,20,73-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耿曙、林琮盛(20050300)。全球化背景下的兩岸關係與臺商角色。中國大陸研究,48(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宜樺(19980300)。當前臺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9,163-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朝政(20050100)。大陸臺商的認同變遷:理論的歸納與推論。東亞研究,36(1),227-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之瑜、姚源明(20040100)。社會科學研究認同的幾個途徑。東亞研究,35(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孔立(2002)。台灣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灣研究集刊,2002(2),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乃德(19931100)。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臺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4,3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郝時遠(2004)。臺灣的“族群”與“族群政治”析論。中國社會科學,20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震(2001)。論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國家認同問題。台灣研究集刊,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鳳(2000)。試析台灣社會意識的主體特徵與中國意識之關係。台灣研究,20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國深(1999)。台灣『省籍族群』的結構功能分析。台灣研究集刊,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國深(1995)。試論百年來『台灣認同』的異化問題。台灣研究集刊,199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芳彬(2006)。探析台灣意識。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2),55-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察弋勝(1996)。台灣意識的歷史考察。台灣研究,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魏鏞(20020900)。邁向民族內共同體--臺海兩岸互動模式之建構、發展與檢驗。中國大陸研究,45(5),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乃德(19971200)。檳榔和拖鞋,西裝及皮鞋:臺灣階級流動的族群差異及原因。臺灣社會學研究,1,137-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Fearon, James(19991103)。What is Identity (As We Now Use the Word)?。The Conference on the Measurement of Identity in the Social Sciences Weatherhea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2.鄧建邦(2005)。我們是誰?跨社會流動下中國大陸臺商的認同。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公民身份、認同與反抗,世新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2005/12/09-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朝政(2005)。台商在兩岸的流動與認同:經驗研究與政策分析(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aitin, David D.(1998)。Identity in Formation: The Russian-Speaking Populations in the Near Abroad。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Bhabha, Homi(1990)。Nation and Narra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3.Smith, Anthony D.(2003)。Chosen Peoples: Sacred Sources of National Ident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江宜樺(19980000)。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habha, Homi K.(2004)。The Location of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6.Anderson, Benedict R.(1991)。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Verso。  new window
7.Abdelal, Rawi、Herrera, Yoshiko M.、Johnston, Alastair Iain、McDermott, Rose(2009)。Measuring Ident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耿曙(2002)。「資訊人」抑或「台灣人」?大上海地區高科技台商的國家認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_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61.htm,(內政(研)091-061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朝政(2002)。台商在兩岸的流動與認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86.htm,(內政(研)091-086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開煌(2000)。台灣「中國大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