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研究二二八-
作者:侯坤宏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博揚文化
集叢:人文;26
ISBN:9789866543395
主題關鍵詞:二二八事件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侯坤宏(19940600)。「二二八事件」有關史料與研究之分析。國史館館刊,16,37-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溫臨(20010600)。檔案挖掘與真相探索--近年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的徵集與分析(1991-2001)。國史館館刊,30,7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富三、許雪姬、蔡說麗、朱明發(19930201)。廖德雄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4,5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宏治(19890109)。俞國華嚴重失言!。新新聞,96,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炎憲(19940200)。二二八--臺灣史詮釋的原點。臺灣史料研究,3,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秀政訪問、連偉齡(1993)。林才壽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孔昭(19890200)。從二二八事件看民主與地方自治的要求。當代,34,66-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衡道、張文俐(19920600)。二二八的見聞。臺灣風物,42(2),183-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應彭(19880400)。白頭警官話當年:「二二八事件」二萬死傷的謊言。中外雜誌,43(4)=254,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弱水(19890600)。歷史上的「二二八事變」(幽州事變)。歷史月刊,17,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澤涵、陳芳明、葉芸芸、楊家宜、蔡其達(19910200)。解構「二二八」。中國論壇,31(5)=365,2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炎憲(2003)。二二八事件研究詮釋的總檢討。國史館館刊,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炎憲(2005)。跨越族群的228。二二八會訊,2005(5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雪姬、吳美慧(1993)。簡文發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4,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高影(19920300)。行政長官公署時期臺灣經濟之探討(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七)。臺灣風物,42(1),53-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筱峰(19911200)。二二八事件前的文化衝突。思與言,29(4),185-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韶君(2007)。「檔案解密與歷史真相」座談會紀實。國史館館刊,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南方朔(19870316)。國際學者會診「二二八」。新新聞,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儀深(2007)。評論楊渡《林江邁》紀錄片的爭議。二二八會訊,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秀政、連偉齡(1993)。楊子榮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蔣永敬(1992)。楊亮功先生與「二二八」事件。傳記文學,60(2)=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賴澤涵(19890200)。二二八事件與當代臺灣的發展。當代,34,8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賴澤涵(19920300)。我參與二二八相關研究之經過。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3,98-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0200)。二二八事件專號。口述歷史,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晴佳(20061100)。解構與重構--近二十年來臺灣歷史意識變化的主要趨勢。漢學研究通訊,25(4)=100,13-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三井(1992)。白崇禧與二二八事件。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一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825-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筱峰(1992)。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陳儀的對策。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67-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儀深(1992)。論臺灣二二八事件的原因。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密察(1992)。蔣渭川與二二八事件(初探)。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臺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聖鐵(1992)。臺灣二二八事件的經濟與文化背景--社會期望理論之應用。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臺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少廷(1992)。中共對臺灣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解釋--兼評臺灣統派紀念二二八的政治訴求。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臺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喬(1992)。臺灣二二八研究之片段--由「埋冤一九四七」資料理出。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臺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三屆討論會秘書處(1996)。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三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儀深(2008)。為何考證? 如何解讀?--評論黃彰健著《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94)。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寬政(1992)。『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數的人口學推計。臺北: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4)。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2)。重要口述歷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炎憲(2006)。二二八事件政治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2)。「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澤涵、許雪姬(1994)。柯遠芬先生訪問紀錄。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侯坤宏、許進發(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永興(1989)。拯救臺灣人的心靈。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馬桑敦(1989)。張學良評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進興(1993)。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臺北:允晨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俐甫(1990)。禁忌.原罪.悲劇--新生代看二二八事件。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彰健(2007)。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魁堂(1993)。張學良傳。臺北:新潮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炎憲、李筱峰(1989)。二二八事件回憶錄。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國煇、葉芸芸(1992)。愛憎二.二八。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敏輝(1989)。臺灣意識論戰選集。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總統府(1950)。戡亂時期重要文件分案輯編.第38冊.政治:臺灣二二八事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華民國人事錄編纂委員會(1953)。中華民國人事錄。臺北:中國科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蘇民(1992)。歷史的悲劇意識。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阮美姝(1992)。幽暗角落的泣聲。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德龍、陳芳明(1992)。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博文、許偉泰(2001)。龍應台.馬英九.二二八。台北市: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敖、陳境圳(1997)。你不知道的二二八。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嘉農(1991)。憤怒的臺灣。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爾敏(1977)。史學方法。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木順(1990)。臺灣二月革命。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傅偉勳(1990)。西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藍博洲(1991)。幌馬車之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芳明(1991)。台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台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Pye, Lucian W.、胡祖慶(1992)。中國人的政治文化。風雲論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鳴鐘、陳興唐(1989)。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芳明(1996)。蔣渭川和他的時代。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Droysen, Johann Gustav、Rusen, Jorn、胡昌智(1986)。歷史知識的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5)。臺灣光復三十年。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潘志奇(1980)。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的分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敖(1989)。二二八研究三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Burke, Peter、江政寬(1997)。法國史學革命。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史明(1980)。臺灣人四百年史。臺北:自由時代週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何兆武(1995)。歷史與歷史學。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杜維運(1979)。史學方法論。臺北:華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1993)。悲情車站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敖(1989)。二二八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蘇新(1993)。憤怒的臺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丘念台(19810531)。我的奮鬥史。臺北:中華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渡(2005)。還原二二八。台北:巴札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芳明(1992)。探索臺灣史觀。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興唐(1992)。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賴澤涵、馬若孟、魏萼、羅珞珈(19930000)。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臺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史明(1992)。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社會發展四百年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葉芸芸(1990)。證言二.二八。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芳明(1991)。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臺灣人國殤事件的歷史回顧。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藍博洲(1991)。沉屍.流亡.二二八。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侯坤宏(1997)。國史館藏二二八檔案史料。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1984)。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吳濁流、鍾肇政(1987)。臺灣連翹。臺北:臺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蔣渭川(1991)。二二八事變始末記。臺北:蔣梨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沈秀華、張文義(1992)。噶瑪蘭二二八:宜蘭二二八口述歷史。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曉波(1986)。走出臺灣歷史的陰影。臺北:帕米爾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筱峰(1993)。從終戰到二二八:島嶼新胎記。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1991)。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1987-1990)。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戴國煇(19940000)。台灣結與中國結:睪丸理論與自立.共生的構圖。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戴國煇、魏廷朝(1989)。臺灣總體相。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筱峰(1998)。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胡昌智(19880000)。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翠蓮(19950000)。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公明(1998)。歷史是什麼。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Bloch, Marc、周婉窈(1989)。史家的技藝。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周立軍(2007)。電影名言的智慧。臺北:知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柯保安、李榮泰(1992)。美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回顧與前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Richie, Donald、曹永洋(1980)。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鍾理和、張良澤(1984)。雨。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梁啟超(1973)。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陳捷先、札奇斯欽(1974)。歷史方法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彭鍾金(1992)。鍾理和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彭衛(1997)。穿越歷史的叢林。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曾美麗(2003)。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賈廷詩、陳三井、陳存恭(1985)。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鍾逸人(1994)。辛酸六十年。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藍博洲(2001)。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張炎憲、高淑媛、王逸石、王昭文(1994)。嘉義北回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吳光明(1992)。歷史與思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王建生、陳婉真、陳湧泉(19910325)。一九四七臺灣二二八革命。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淑玲,曾薏蘋,陳希林(20060220)。張力:暫不宜列入教科書.黃富三:勿用情緒化字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庭瑤,林淑玲(20060222)。228責任歸屬報告出爐:政府犯罪.求償五十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旭岑,林諭林,黃哲民(20060220)。國民黨:求客觀 蔣後續作為應列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2)。重要資料取得經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澤涵(19911210)。特務系統要負很大責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20202)。二二八事件蔣公陳儀都下了命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19880308)。二二八歷史的發言權不能讓中共篡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鵬仁(20060220)。228蔣介石有責任非元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光州市殺戮戰場:華麗的假期,http://tw.myblog.yahoo.com/jw!rMW8RCyTExal6QU0R7xP/article?mid=1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邊的波布罪惡館,http://bibibil5.pixnet.net/blog/post/22311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哈利波特經典名句,http://tw.myblog.yahoo.com/jw!VeQTUWeeGxzaxTGwVO0RRA38TQ-/article?mid=8570。  new window
12.紀念228國民黨懸掛受難者肖像,http://tw.news.yahoo.com/060227/4/2w52p.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明勳:中央社沒有228密電,新聞由編輯部門處理,http://news.yam.com/ettoday/politics/200602/2006022023227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二二八元兇研究報告直指蔣介石事前已掌握臺灣訊息默許陳儀武力鎮壓事後又未懲處顯示應負最大責任,http://news.yam.com/tdn/politics/200602/2006022023210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二二八究責責任歸屬報告指蔣介石是元兇陳儀深表示考慮訴諸法律行動27日前做決定北社評估告K黨求償50億,http://news.yam.com/tdn/politics/200602/2006022023212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二二八啟示錄女性論壇學者籲蔣孝嚴代祖父向社會道歉陳翠蓮指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是為讓外省人擺脫228原罪有助化解族群問題,http://news.yam.com/tdn/politics/200602/20060227264870.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正紀念堂改名臺灣民主紀念館,教部:不會粗暴敲圍牆,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0040229)。還原二二八,超越二二八,http://myweb.hinet.net/home6/unity111/allnews/0317/ct/0229-1.htm。  new window
19.朱立熙。韓國518光州事件之處理與借鏡--韓、臺「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的比較研究,http://www.rickchu.net/download/korea518.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蒲青。228/民進黨主張成立228事件真相調査委員會,http://news.yam.com/ettoday/politics/200602/2006022726893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明。二二八元兇直指蔣介石,綠委要求中正機場正名,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2/2006022023587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祖舜。馬英九:願向228家屬不斷道歉,http://news.yam.com/udn/politics/200602/20060228270873.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上筠。求償60億!228家屬批蔣告國民黨,http://news.yam.com/tvbs/politics/200602/2006022726724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諭林,林淑玲。「沒密電」葉明勳:不可能影響派兵,http://news.yam.com/chinatimes/politics/200602/2006022023260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金恆煒。葉明勳.中央社與二二八事件,http://news.yam.com/tdn/politics/200602/20060220232125.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唐孝民。老蔣是228元兇?蔣孝嚴:3天道歉,http://news.yam.com/udn/polítics/200602/2006022023463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立宇,路梅(20060228)。對歷史詮釋頗為歧異:雨中的「二二八」紀念活動,臺北。,http://big5.huaxia.com/xw/zh/2006/0042661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羽珊,莊勝利,葉文彬。228究責元兇故總統蔣介石?國民黨:無法認同,http://news.yam.com/ettoday/politics/200602/20060219230179.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儀深。針對日前蔣孝嚴控告本會一案,獲地檢署「不起訴處分」之聲名:「究責vs.誹謗」,http://www.228.org.tw/news_detail.php?id=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逸卿。紀念228藍綠記錄片大不同,http://news.yam.com/tvbs/politics/200602/2006022726834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暐瀚,蔡清文。228/蔣孝嚴:蔣介石曾下令軍政人員報復以抗命罪論處,http://news.yam.com/ettoday/politics/200602/2006022023475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昇儒。陳儀深:蔣介石派兵鎮壓主導228,http://news.yam.com/udn/politics/200602/20060219230557.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昇儒。蔣孝嚴要求道歉?陳儀深:講笑話,http://news.yam.com/udn/politics/200602/20060220234630.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楊湘鈞。官逼民反?民逼官反?學者論辯,http://news.yam.com/udn/politics/200602/20060226261745.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溫貴香。蔣孝嚴要求道歉,二二八基金會:不可能,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2/2006022023553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蔣志薇,陳心怡。官方報告,總統肯定:真相大白,http://news.yam.com/tvbs/politics/200602/20060219231230.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蔣志薇。藍228紀錄片:阿山本省人皆受害,http://news.yam.com/tvbs/politics/200602/2006022726928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賴正翔。二二八調査報告直指蔣介石是首要元兇,http://news.yam.com/bcc/politics/200602/20060219230789.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繆宇綸。北社炒228責任,國民黨批為政治服務,學者之恥,http://news.yam.com/bcc/politics/200602/2006022023448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謝佳珍。游錫堃:釐清二二八責任,和解的開始,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2/2006021923127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寶靜法師,崔澍萍,孫子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錄(1936年在南通唐閘居士林講),http://www.snjh.tcc.edu.tw/~cmlee/budd,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炎憲(19910313)。二二八事件--臺灣近代國民意識形成的原點,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19880313)。楊亮功--見證二二八事件的關鍵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19920225)。對話、道歉、認錯、賠償,撫平「二二八」,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19920213)。陳水扁指「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有三大保留不應定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920228)。柯遠芬有話要說,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910227)。文化衝突是「二二八」禍端,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邱垂亮(19910312)。二二八不僅是國殤更應是「國慶」,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喬(19920111)。二二八事件死難人數初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阮美姝(19921025)。追尋二二八受難家屬的長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19911202)。江崇林談二二八事件真相,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芳明(1992)。中共對二二八事件史觀的政策性轉變。探索臺灣史觀。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新聞室(19910228)。臺灣暴動事件紀實。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遠芬(1992)。臺灣二二八事變之真像。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Jacobs, J. B.、夏榮和、林偉盛、陳俐甫(1992)。台灣的半山與中國。台灣、中國、二二八。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鄂雲(1992)。看臺灣二二八問題在歷史的天平上。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1)。白部長在臺中向全省同胞廣播詞(1947年3月22日)。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正卿(1989)。試析台灣「二二八」起義前的四大經濟矛盾。二二八研究續集。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柯遠芬(1989)。事變十日記。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漢文(1989)。臺灣二二八起義見聞紀略。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揚風(1992)。台灣歸來。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筱峰(2006)。馬英九從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歷史反省了什麼?。與馬英九論台灣史。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芳明(1992)。戰後初期臺灣自治運動與二二八事件。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里法(1988)。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識份子的歷史盲點。重塑台灣的心靈。臺北:自由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富三(1993)。「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二二八事件。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亮功、何漢文(1989)。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及處理經過。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青(1992)。二二八事變:起因.原型.本質和影響。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台北市: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彭孟緝(1992)。台灣省「二二八事件」回憶錄。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賴澤涵(1991)。陳儀與閩、臺、浙三省省政(1926-1949)。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炎憲(1998)。二二八的歷史意涵--鎮壓、反抗、扭曲與重建。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曉波(1986)。走出「二二八事件」的歷史陰影。走出台灣歷史的陰影。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元良(1964)。湯恩伯將軍二三事。湯恩伯先生紀念集。台北:湯故上將恩伯逝世十週年紀念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炎憲(1995)。從平原到山區的最後抵抗。嘉雲平野二二八。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91)。臺灣省二二八暴動事件報告(1947年3月30日)。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雪姬(19930000)。臺灣光復初期的民變--以嘉義三二事件為例。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92)。中央社臺北3月26日電。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92)。保密局呈蔣主席3月15日情報。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92)。保密局呈蔣主席情報(民國36年3月10日)。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92)。張鎮呈蔣主席3月5日報告。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92)。陳儀為實施清鄉告全省民眾書(1947年3月26日)。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93)。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寅齊密電(民國36年3月8日)。二二八事件資料。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92)。謝冠生呈蔣主席代電及其附件(民國37年3月30日及6月4日)。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92)。魏道明、彭孟緝呈蔣主席電(民國37年1月28日)。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沈堅強。基隆市二二八事變日誌。國家安全局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丁名楠(1989)。一九四九年初陳儀策動湯恩伯起義的經過。二二八研究三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昭文(1994)。嘉義市二二八事件大事記。嘉義北回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健壯(2001)。搞情報怎麽可能沒有秘密?。我不愛凱撒。臺北:新新聞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逸石(1994)。見證歷史,重建自由心靈。嘉義北回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曉波(1988)。「二二八事件」在臺灣現代史的透視。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曉波(1988)。走出「二二八」的陰影--與日本記者談「二二八事件」。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曉波(2004)。陳儀、國民黨和臺盟--「二二八事件」史料選輯的說明。國民黨與二二八事件。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白崇禧(1989)。中樞紀念週白部長報告事變起因及善後措施。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白崇禧(1989)。在臺中向全省同胞廣播詞。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白崇禧(1989)。對全國廣播詞。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白崇禧(1989)。對臺北中等以上學校訓詞。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白崇禧(1989)。對臺灣省參議員等訓詞。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朱堅章(2002)。泛論正義:生活中的公道。正義及其相關問題。臺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江松青(1989)。「二二八」受難者許錫謙家屬對楊亮功調查報告的反駁。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哲夫(1990)。不要替歷史戴面具--評對「二二八」史實的歪曲。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娟(2001)。「實力」史觀--評李永熾與黃富三的臺灣史發言。為歷史留下見證。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曾健民(2001)。臺灣人民主體耶!政治正確耶!。為歷史留下見證。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翼中(1992)。帽簷述事--臺灣二二八事件日錄。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杜偉(1989)。浙江解放前夜的陳儀。二二八研究三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孟絕子(1989)。「二二八」的元兇。二二八研究續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林憲、戴國煇(1990)。二二八的前前後後與丘念台。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林衡道(1991)。二二八事變回憶。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臺中: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侯坤宏(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1、2冊導言。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施正鋒(2003)。臺灣民主運動的反思。「20世紀臺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建構」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柯遠芬(1991)。協助政府完成綏靖工作(1947年4月10日)。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夏奕(1989)。它告訴我們什麼?。二二八研究續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炎憲(1994)。臺灣人抗爭精神史的重建--嘉義二二八事件的思考。嘉義北回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芳明(1992)。他們是這樣寫歷史的--《中央社電文原稿資料》導讀。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芳明(1991)。為了不讓歷史重演。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臺灣人國殤事件的歷史回顧。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芳明(1988)。重建海洋文化的信心。臺灣人的歷史與意識。高雄: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芳明(1992)。距離史實真相還很遙遠--初評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探索臺灣史觀。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芳明(1992)。臺灣歷史上的一天--論戰後以來的四個二二八。探索臺灣史觀。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芳明(1989)。歷史情結的繫鈴與解鈴--評「楊亮功調査二二八事件報告」。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映真(2003)。母親的叮嚀--拜見詩人臧克家。新二二八史像--最新出土事件小說、詩、報導、評論。臺北:臺灣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1991)。陳儀告駐臺全體官兵書(1947年3月16日)。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曾健民(2006)。打破魔咒化的「二二八論述」。二二八:文學和歷史。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曾健民(2003)。為了前進的紀念。新二二八史像--最新出土事件小說、詩、報導、評論。臺北:臺灣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葉明勳(1989)。不容青史盡成灰--二二八親歷的感受。二二八研究續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1991)。蔣介石在中樞紀念週上的講話(1947年3月10日)。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蔣授謙(1989)。陳儀任浙江省主席的歷程。二二八研究三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1991)。蔣渭川蒙難中之手記。二二八事變始末記。臺北:蔣梨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楊聯陞、段昌國(1976)。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1992)。簡文發奉命恢復鐵路交通經過。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蘇新(1989)。二二八起義為何失敗?。二二八研究續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張茂桂(19930000)。「共同體」的追尋與族群問題--序論。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尹章義(1989)。「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在那裡?。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戴國煇(1990)。以客觀、理性的學術立場看二二八。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亦園。以更高的民主解開「臺獨」的問題糾結。二二八事件真相。閩臺通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曉波(1988)。歷史問題必須歷史解決。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陳芳明(1992)。當前臺灣史研究的障礙與出路。探索臺灣史觀。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李喬(1991)。從臺灣人自主性立場看「二二八」。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1987-1990。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葉紀東(1989)。「二二八」事件的是非與評說。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陳少廷(1991)。評中共對臺灣二二八事件的解釋。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1987-1990)。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陳映真(1990)。最好的燔祭。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陳芳明(1991)。民族情緒與共犯結構論:論戴國煇的二二八事件史觀。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1987-1990。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陳俐甫(1990)。關於二二八事件的研究。禁忌.原罪.悲劇--新生代看二二八事件。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玉璽(1990)。歷史傷痕四十年:二二八事件對臺灣社會政治發展的影響。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臺灣革新協會(1989)。臺灣旅滬六團體關於二二八事件報告書。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彭明敏(1989)。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變。二二八研究續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