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北韓政策之研究
作者:禹炳國
作者(外文):Woo, Byeong-Gu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指導教授:葛永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中共外交政策後冷戰北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2
進入後冷戰時期以來,北韓由於其內部政局的不穩定與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成了朝鮮半島格局轉型中最值得注意的關鍵變數。同時,作為目前北韓最大的支持者兼「大後方」的中共對朝鮮半島的政策,也自然地成為相關國家的決策者及學者們所關注的對象。
  本文總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文研究的主題與目的、研究途徑與方法及研究架構等。本文研究的目的有三個:首先,是要解釋中共的北韓政策背後的認知與其實際行為以及兩者之聯繫;其次,是瞭解中共對北韓政策組織及政策形成的流程;最後,是基於前面的兩種成果,來預測近期之內中共對北韓政策的發展方向。
在第二章裡,先敘述中共對北韓政策的演進過程,再來分析冷戰結束前中共對北韓政策的特徵,以作為本文主題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
第三章則是分析影響中共朝鮮半島政策的背景因素:首先,中共對外政策的相關組織及運作方式本身的變化,可以說是影響中共對外政策變化的起點。亦即,中共的對外政策歸根到底是決定於其內部政治過程中。中共的領導層,必須先在內部政治中維持其政權,同時,他們是透過內部政治過程來認識外交問題的;其次,在中共決定外交政策時,會考慮的諸因素中,影響最直接、最深刻的,非當時的國內外客觀環境莫屬。國際格局中各種力量的態勢、組合及其演變趨勢,本國力量在格局中的地位、角色是一國確定對外政策的根據,對其對外政策的選擇發揮制約性影響。惟從國內外客觀環境來的資訊,則經過「內輸入」的過程,由中共權力菁英自身來進行輸入。因此,在本文中,則以中共對環境的認知的角度進行分析。
  第四章。中共全球戰略思想的重大變化,必然會影響到其外交戰略、政策原則及政策取向。本章主要分析在新的環境認知之下中共所選擇的對外戰略及其特徵。在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上的特色最主要是以發展為主軸,力求確保和平的國際環境,著重大國外交、經濟外交、多邊外交。當前中共力求抓住與美國改善關係的機會,全力發展,藉由參與重大國際戰略議題,突顯本身愛好和平的形象,同時中共亦力求在美國勢力之外,在週邊環境中,開闢自己的外交主導空間。
  第五章。中共全球戰略思想的重大變化,必然的影響其外交戰略,也連帶的影響中共對朝鮮半島局勢的評估以及對北韓的認知。本章裡所分析的是,後冷戰時期中共有關朝鮮半島及北韓的各項認識與判斷。主要內容包括:中共對該地區局勢的基本認識、有關周邊大國的政策意圖之評估、有關南北韓關係現狀及統一前景的看法以及中共對北韓內部情勢的評估等。
第六章。本章中分析的是中共根據後冷戰時期外交戰略及對朝鮮半島局勢與北韓情勢判斷而採取的實際作為。主要內容包括針對北韓的政策、對南北韓和解與統一問題的態度及其扮演的角色與政策實踐、與周邊大國之間的互動等。
  最後一章則是結論,在本章裡,先總結前面各章的分析後,提出研究發現及有關後續研究的建議以及展望。經由上述幾章的分析發現,國、內外因素對中共的對外政策及對北韓政策皆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且隨著國際局勢的緩和與內部建設的需求,經濟因素在中共對外政策中,日趨重要的趨勢。中共為了達成其內部的國家政策目標,其對朝鮮半島及北韓的政策目標,主要在於維持現狀與局勢的穩定之上。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北韓的政策越來越實用主義化,其目的在於爭取其國家利益的極大化。中共以自身對北韓的影響力為基礎,並利用其在朝鮮半島的關鍵地位,透過運用權力平衡來獲得利益,並取得了對東北亞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影響力及地位。由於中共與北韓具有反對美國支配朝鮮半島事務之共同安全與政治利益,中共亦希望在美、日、俄積極介入之際,避免其對朝鮮半島之影響力被減弱,而北韓在經濟上尤需中共的支援,所以兩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繼續維持有限的「傳統友誼」。
參考及相關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主編,《中國外交概覽》(1987-1995各卷,從1996年起改名為《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199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著《中國外交》(1996-2002各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2002。
4. 《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編委會,《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1992-1993),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3。
5. 《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編委會,《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1994),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4。
6. 《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編委會,《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1995),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6。
7. 《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編委會,《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1997),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7。
8.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編,《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國際形勢分析報告》(1997- 1998),北京: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1998。
9. 世界知識出版社編,《世界知識年鑑》(1995-2002各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2002。
10. 王兆錚編,《從十二大到十三大》,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11. 王明星,《韓國近代外交與中國(1861-191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2. 王泰平主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13.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4.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new window
15. 石之瑜,《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政治文化與心理分析》,台北:五南,1995。
16.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1999。new window
17. 石志夫、鄭宇碩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稿》第二卷(一九六五∼一九七八),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6。
18. 石源華,《韓國反日獨立運動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9. 申相振,《分裂國家:交叉承認模式》,台北:商務印書館,1987。
20. 田曾佩主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
21. 朱聽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
22. 江振昌主編,《國際新秩序的探索與中共》,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3。
23. 江澤民,《論黨的建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24. 安德魯‧內森、羅伯特‧羅斯著,《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對安全的尋求》(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柯雄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
25. 任慧文、鄭永年、國世平編著,《江澤民跨世紀藍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
26. 任慧文,《中南海領導秘聞錄》,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9。
27. 何頻,《鄧小平之後的中國》,台北:新新聞,1994。
28. 杜攻主編《轉換中的世界格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
29. 李明,《南北韓政經發展與東北亞安全》,台北:五南,1998。
30. 李慎明、王逸洲主編,《2001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31. 李鴻文,《30年代朝鮮共產主義者在中國東北》,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32. 沈學明、鄭建英主編,《中共第一屆至十五屆中央委員》,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33. 宋成有、姜忻、王蕾等著,《中韓關係史》(現代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34.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1。new window
35. 林德昌,《海峽兩岸員外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1999。new window
36. 林輝基主編,《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
37. 松村 劭著,《中國內戰》,楊鴻儒編譯,台北:凱侖出版社,1995。
38. 金羽主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39. 周照主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台北:政大外交系、外交所,1994。
40.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8。new window
41. 郭少棠,《後冷戰國際秩序之形成》,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7。
42. 洪秀菊,《決策研究法在危機外交研究上的運用》,台北:五南,1988。
43. 高滿榮等譯,《亞太安全譯文彙輯(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
44. 高崇雲,《中共與南北韓關係的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89。new window
45. 宮力主編,《鄧小平的外交思想與實踐》,哈爾賓: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
46. 孫運來、沙尹中主編,《吉林省邊疆民族地區穩定和發展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
47. 唐家璇主編,《中國外交辭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48. 唐逸鴻,《關鍵問題:中國即將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
49. 陳子明、王軍濤主編,《解除中國危機:關於中國政經環境的祕密報告》,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
50. 陳漢文編著,《在國際舞台上:西方現代國際關係學淺說》,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51. 陳峰君主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52. 陳墇津,《中共的權力機制》,台北:唐山,1995。new window
53. 梁守德主編,《國際政治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54. 盛邦和、井上聰主編,《東亞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55. 張建華主編,《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
56. 張蘊嶺主編,《轉變中的中、美、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57. 馮特君、張心緒主編,《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學習手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58. 馮特君編,《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59. 《當代世界》編輯部編,《大國走向》,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7。
60.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外交政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1. 楊繼繩,《鄧小平時代》,香港:三聯書店,1999。
62. 蔡瑋,《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new window
63. 蔣光化,《訪問外國政黨紀實》,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
64.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5. 劉吉主編,《中國共產黨七十年(1921-199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66. 劉金質、楊淮生主編,《中國對朝鮮和韓國政策文件匯編5(1974-199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67. 劉賢俊、田為本編著,《歷屆總理副總理傳略》,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68.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new window
69. 趙全勝編著,《分裂與統一:中國、韓國、德國、越南經驗之比較研究》,台北:桂冠,1994。
70. 廖光生,《排外與中國政治》,香港:明報出版社,1987。
71. 鄭宇碩編,《中國與亞洲》,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社,1990。
72. 鄭宇碩、石志夫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稿(一九四九-一九六四)》(第一冊),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4。
73.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74. 薛君度、陸忠偉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形勢》,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
75. 盧子健,《一九四九以後中共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0。
76. 謝益顯,《當代中國外交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
77. 韓念龍主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78. 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1979-1989)》,台北:三民書局,1992。
(二)期刊論文
1. 丁宗裕,〈北韓為何能在朝鮮半島興風作浪〉,《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7期(1994),頁42-54。
2. 丁宗裕,〈中共與俄羅斯等國合力開發圖們江〉,《俄情雜誌》,第4卷第4期(1995),頁38-40。
3. 丁樹範,〈九0年代中共與東亞關係的展望〉,《中國大陸研究》,第34卷第6期(1991),頁47-56。new window
4. 丁樹範,〈國際變局中的中共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34卷第7期(1991),頁42-52。new window
5. 丁樹範,〈從冷戰時期中共與亞太地區之和平與安定〉,《國際關係學報》,第8期(1993),頁25-39。new window
6. 于美華,〈朝鮮半島形勢及中國政策分析〉,《現代國際關係》(北京),第10期(1996),頁34-38。
7. 于美華,〈新時期美、日、俄對朝鮮半島政策特點及走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7年第1期,頁32-34。
8.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嚴基河整理),〈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座談紀要〉,《亞太資料》(北京),1994年第40期,頁1-5。
9. 王公龍,〈多邊主義與東亞的安全困境〉,《當代亞太》,2002年第10期(總第94期),頁13-19。
10. 王邦佐,〈現實與展望:世紀之交的東亞格局〉,《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上海),1996第2期,頁22-26。
11. 王旭,〈後冷戰時期中共與東北亞國家的關係〉,《當代中國研究》,1996第2期(總第53期),頁63-80。
12. 王飛凌,〈冷戰以後中國的東亞安全政策簡析〉,《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5年(總第10期),頁11-22。
13. 王純銀,〈朝鮮半島安全形勢展望〉,《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6年第6期,頁10-12。
14. 王喬保,〈四方會談與朝鮮半島局勢〉,《外國問題研究》(長春),1996年第3期,頁28-31。
15. 王緝思,〈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國外交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3年(總第2期),頁83-93。
16. 尤東曉,〈試析朝鮮半島統一前景及其影響〉,《東北亞論壇》(長春),1997第3期(總第23期),頁63-68。
17. 史振寬、于文生,〈吉林省同朝鮮邊境貿易及地方易貨貿易的態勢分析〉,《東北亞論壇》(長春),1995第1期(總第12期),頁52-55。
18. 史敏,〈朝鮮半島的統一與東北亞的新秩序〉,《亞太研究》(北京),1993第6期,頁15-19。
19. 未名君,〈中國的亞太戰略與對策〉,《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6年第1期(總第185期),頁35-38。
20. 朴斗福,〈中共對朝鮮半島政策與韓中關係〉,《韓國學報》,第9期(1990年),頁198-209。new window
21. 朴成昊,〈東北亞新秩序與朝鮮半島〉,《社會科學輯刊》(瀋陽),1996年第1期,頁78-81。
22. 朴鍵一,〈朝韓首腦會談和朝鮮半島局勢〉,《當代亞太》,2000年第7期,頁3-9。
23. 朴鍵一,〈布希政府的對朝政策及其影響〉,《當代亞太》,2001年第10期(總第82期),頁40-45。
24. 朱松柏,〈後冷戰時期的朝鮮半島〉,《問題與研究》, 32卷2期(1993年),頁23-33。new window
25. 朱松柏,〈中共與韓國的政經關係〉,《中國大陸研究》,37卷1期,頁67-76。new window
26. 朱松柏,〈金日成猝死與朝鮮半島局勢〉,《問題與研究》,33卷9期(1994年,頁15-27。new window
27. 朱松柏,〈中共與南北韓關係的現況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36卷3期(1997年),頁28-42。new window
28. 朱松柏,〈朝鮮半島四邊會談的構想與實際〉,《問題與研究》,36卷8期(1997年),頁19-28。new window
29. 朱松柏,〈北韓的飛彈外交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39卷2期(2000年),頁1-11。new window
30. 朱毓朝,〈圖們江開發區與中國參加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問題〉,《中國研究月刊》(東京),1996 6月號,頁31-37。
31. 李大光、李莉,〈東北亞安全形勢特點及走向〉,《現代國際關係》,1998第6期,頁19-22。
32. 李明,〈從冷戰時期北韓政經動向和亞太地區安全〉,《國際關係學報》,第8期(1993年),頁55-79。new window
33. 李明,〈中共軍備轉移與外交政策關係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11期1996,頁49-100。new window
34. 李明,〈信心建立措施〉在朝鮮半島:實踐與成效〉,《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1期(2000年),頁56-82。
35. 李相文,〈朝鮮北南雙方總理會談的基礎和前景分析〉,《亞太資料》,1991年第42期,頁1-7。
36. 李相文,〈朝鮮和平統一的前景〉,《亞太研究》(北京),1992年第1期(創刊號),頁51-56。
37. 李相文,〈朝鮮的對外開放及其新動向〉,《亞太研究》(北京),1992年第4期(總第4期),頁40-45。
38. 李相文,〈金泳三的『共同體統一方案』及其對南北韓關係的影響〉,《亞太資料》,1994年第40期,頁6-14。
39. 李登科,〈中共與國際新秩序〉,《國際關係學報》(台北), 第7期(1992年),頁123-137。new window
40. 何方,〈下世紀初中國國際環境的若干思考:談談國際問題研究中的幾個爭論問題〉,《戰略與管理》(北京),1995第3期,頁86-93。
41. 何頻,〈鄧小平的外交戰略與鄧後的中國外交:訪中國前高級外交官陳有為(上)〉,《鏡報月刊》(香港),1994年 3月號,頁61-63。
42. 何頻,〈影響中國外交的四個變數:訪中國前高級外交官陳有為(下)〉《鏡報月刊》(香港),1994年 4月號,頁66-68。
43. 邱坤玄,〈中共與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韓國學報》,第14期(1996年),頁233-243。new window
44. 池元吉、李曉,〈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圖們江地區經濟開發〉,《亞太研究》(北京),1993年第1期(總第7期),頁44-50。
45. 汪亭友,〈冷戰後朝鮮內政與外交的重大變化與前景展望〉,《國際政治》月刊,2002年 9月號,頁130-134。
46. 吳心伯,〈東北亞的抉擇: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01年第9/10期,頁20-24。new window
47. 吳榮鎮,〈鄧小平外交政策取向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18卷第6期(1992年),頁15-22。
48. 孟琳,〈中韓建交推遲內幕〉,《鏡報月刊》(香港),1992年 5月號,頁42。
49. 孟琳,〈中國對朝鮮半島再申立場〉,《鏡報月刊》(香港),1993年 6月號,頁46。
50. 孟慶義,〈國家利益:中韓建交的歷史意義〉,《延邊大學學報:社科版》(延吉),1995第2期,頁44-46。
51. 宗道一,〈中國外交部年輕了!〉,《鏡報月刊》(香港),1996年9月號,頁55-57。
52. 金文達,〈怪胎式的中朝經濟關係〉,《當代月刊》(香港),1994年10月號,頁92-93。
53. 金正浩,〈冷戰結束後的東北亞新格局〉,《延邊大學學報:社科版》(延吉),1996年第2期,頁1-4。
54. 金正浩、戴緒魁,〈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的前景〉,《延邊大學學報:社科版》(延吉),1996年第4期,頁31-36。
55. 金克宜,〈北韓對外關係之演變〉,《經濟前瞻》,第7卷第3期(1992年)(總27期),頁97-99。
56. 金熙德,〈東北亞兩類安全問題及其發展趨勢〉,《當代亞太》(北京),2000年第8期,頁26-30。
57. 周建明,〈從地緣政治到地緣經濟:亞太地區戰略考慮中的變化〉,《亞太論壇》(上海),1993年第1期,頁1-3、8。
58. 周建明,〈朝鮮半島緊張局勢與四方會談〉,《亞太論壇》(上海),1996年第6期,頁1-5。
59. 周煦,〈十四大後的中共外交政策:持續與改變〉,《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1期1993,頁51-59。new window
60. 周煦,〈後冷戰時期大陸學者對美國國際關係研析之分析〉,《國際關係學報》,第10期(1995年),頁229-288。new window
61. 周祉元,〈中共1996年的黨際活動〉,《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5期(1997年),頁43-48。
62. 倪峰,〈論東亞地區的政治、安全結構〉,《美國研究》,2001年第3期,頁7-26。。
63. 俞新天、湯忠興,〈朝鮮核問題與東北亞國際關係〉,《亞太論壇》(上海),1994年第5期,頁3-7。
64. 姜虎松、小林,〈朝鮮南北關係:靜悄悄地變化〉,《國際社會與經濟》(北京),1996年第3期,頁8-10。
65. 唐世平,〈理想安全環境與新世紀中國大戰略〉,《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6期,頁42-49。
66. 韋木,〈中韓建交與東北亞局勢〉,《廣角鏡月刊》(香港),第240期(1992年),頁26-29。
67. 夏立平,〈對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的一些看法〉,《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6年第12期,頁12-15。
68. 陸建人,〈圖們江地區開發項目(TRADP)的進展與現況〉,《當代亞太》(北京),1995年第5期(總第23期),頁41-48。
69. 陸俊元,〈朝鮮半島的地緣戰略特徵〉,《外國問題研究》(長春),1996年第2期(總第140期),頁6-9。
70. 陸俊元,〈從地緣戰略看朝鮮半島的安全價值〉,《當代亞太》(北京),1996年第4期(總第28期),頁29-32。
71. 陸俊元,〈朝鮮半島的地緣戰略結構及其演化〉,《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6年第9期,頁33-35。
72. 陸華聲,〈中共重組『社會主義陣營』對抗西方〉,《北京之春》,1996年5月號(總第36期),頁63。
73. 陸華聲,〈中共軍方反對拋棄北韓小兄弟〉,《北京之春》,1996年5月號(總第36期),頁64-65。
74. 宮故藏,〈朝鮮半島局勢與中國〉,《廣角鏡月刊》(香港),1994年12月號(第267期),頁34-37。
75. 陶炳蔚,〈朝鮮半島形勢的歷史性轉折〉,《國際問題》(北京),1992年第2期,頁1-5。
76. 陶炳蔚,〈東北亞局勢的發展變化〉,《國際問題研究》(北京),1996年第2期,頁13-16。
77. 陶炳蔚、吳晶晶,〈金泳三就任韓國總統與朝鮮半島的局勢〉,《國際問題研究》(北京),1993年第2期,頁15-20。
78. 高科,〈冷戰結束後東北亞區域內的國際政治框架及走勢〉,《東北亞論壇》(長春),1996年第2期,頁11-14。
79. 高科,〈中美日俄韓五國多角關係結構與東北亞政局〉,《黑龍江社會科學》(哈爾賓),1998年第3期,頁64-67。
80. 高連福,〈俄羅斯在東北亞的地位極其政策〉,《當代亞太》(北京),1996年第6期(總第,30期),頁11-15。
81. 涂象鈞,〈後冷戰時期的東北亞戰略格局〉,《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5年第1期,頁57-60。
82. 涂象鈞,〈朝鮮半島局勢與大國關係〉,《國際展望》(上海),1996年第2期,頁13-14。
83. 郭學堂,〈朝鮮半島統一:問題與前景〉,《國際觀察》(上海),1996年第5期(總第23期),頁26-31。
84. 陳龍山,〈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淺議〉,《當代亞太》(北京),1997年第2期(總第32期),頁24-28。
85. 秦柳方、谷源洋,〈東北亞經濟貿易合作發展的前景〉,《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6年第3期,頁59-62。
86. 孫玉璽等,〈朝鮮半島石破天驚〉,《世界知識》(北京),2000年第22期,頁。
87. 徐文吉,〈朝鮮的對外開放與東北亞區域經濟開發〉,《東北亞論壇》(長春),1996年第2期(總第17期),頁63-66。
88. 黃仁偉,〈90年代亞太地區安全格局及我們的對策〉,《亞太論壇》(上海),1993年第1期,頁4-8。
89.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經〉,《問題與研究》,36卷4期(1997年),頁45-61。new window
90. 許志嘉,〈鄧小平時期的中共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36卷7期1997年,頁35-58。new window
91. 曹麗琴,〈南北朝鮮加入聯合國與朝鮮半島統一問題〉,《韓國學報》,第13期(1995年),頁155-167。new window
92. 曹麗琴,〈朝鮮半島局勢的緩和與東北亞地區的多國合作〉,《亞太論壇》(上海),1996年第1期(總第26期),頁6-12。
93. 曹麗琴,〈金日成去世後朝鮮內外政策的變化及前景展望〉,《亞洲研究》(香港),第 19期(1996年),頁297-320。new window
94. 程玉潔,〈朝鮮半島的核問題〉,《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3年第9期,頁17-19。
95. 程玉潔,〈朝鮮半島的核問題的來龍去脈〉,《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4年第9期,頁43-47。
96. 程玉潔、戚保良,〈北朝鮮半島新變化及其發展趨向〉,《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2期,頁53。
97. 楊志恆,〈中共援外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14期,1999年12月號,頁127-142。new window
98. 楊洪常,〈中國為何重視與北韓的關係〉,《鏡報月刊》(香港),1991年10月號,頁78。
99. 趙春山,〈後冷戰時期的中共對外政策〉,《理論與政策》,第6卷第4期(1992年),頁3-25。new window
100.劉中民,〈冷戰後國際政治形勢的特點〉,《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6年第5期,頁2-6。
101.劉妙龍、孔愛莉、張偉,〈亞太地區新形勢下的中國地緣政治戰略〉,《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武漢), 第4期(1994年),頁122-126。
102.劉瑛華、袁樹人,〈不可小視的朝鮮自由經濟貿易區〉,《東北亞論壇》(長春),1997年第3期(總第23期),頁69-72。
103.劉鳴,〈有關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最新發展及各方立場〉,《亞太論壇》(上海),1995年第3期,頁1-2。
104.劉鳴,〈韓國防務政策和軍力的現狀及其走向〉,《亞太論壇》(上海),1996年第6期,頁6-13。
105.劉鳴,〈中國對東亞安全問題的基本考慮與目標〉,《亞太論壇》(上海),1997年第4期,頁12-18。
106.劉德海,〈中共的韓國政策之變遷:觀感與外交政策〉,《韓國學報》,11期(1992年),頁20-36。new window
107.劉德海,〈中共對北韓政策之變遷:從戰略核做到政治支持〉,《韓國學報》,12期(1993年),頁193-207。new window
108.劉德海,〈九0年代中共的朝鮮半島政策與兩韓研究〉,《韓國學報》,13期(1995年),頁183-204。new window
109.劉德海,〈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東北亞國際關係研究之評估:兩韓與日本〉,《國際關係學報》,10期(1995年),頁79-142。new window
110.劉德海,〈後冷戰時代北韓的戰略外交、外交戰略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2期(1999年),頁71-92。new window
111.張少文,〈中共與韓國建交之背景目的與影響評估〉,《韓國學報》,12期(1993年),頁221-236。new window
112.張如海,〈試析美朝達成核協議後的東北亞態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5年第3期,頁30-34。
113.張英,〈朝鮮半島的穩定在東北亞地區和平中的作用〉,《亞太論壇》(上海),1996年第 6期(總32期)(1996年12月),頁14-20。
114.張武,〈過渡時期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主要特徵〉,《亞太研究》(北京),1994 年第2期(總14期),頁12-19。
115.張雅君,〈中共在朝鮮半島核武危機中的影響力〉,《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8期(1994年),頁40-52。new window
116.張植榮,〈後金時代中朝關係變化微妙〉,《當代月刊》(香港),1994 年8月號,頁63-65。
117.張璉瑰,〈朝鮮半島核問題縱橫談〉,《國際社會與經濟》,1994年第9期(總136期)頁1-5。
118.張寶仁,〈中朝邊貿及朝鮮對圖們江開發對策〉,《亞洲研究》(香港),19期(1996年),頁100-118。new window
119.路寶春,〈析論冷戰後朝鮮半島局勢與和平統一前景〉,《東北亞論壇》,2000年第3期,頁7-11。
120.詹世亮,〈亞太地區形勢及中國睦鄰友好政策〉,《國際問題研究》(北京),1993年第4期,頁。
121.虞少華,〈朝鮮半島形勢的發展與前景〉,《國際問題研究》(北京),1997年第4期,頁11-16。
122.虞少華,〈東北亞形勢的新特點〉,《國際問題研究》(北京),1999年第3期,頁36-40。
123.鄭保勤,〈朝鮮對東北亞經濟合作的態度〉,《亞太資料》(北京),1990年增刊第2期,頁1-11。
124.鄭保勤,〈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與前景〉,《亞太研究》(北京),1993年第4期(總10期),頁30-33。
125.蔡瑋,〈中共的決策模式及行為〉,《中共研究》,第31卷第4期(1997年),頁99-111。new window
126.魯競,〈江澤民主政後中共外交走向分析〉,《中共研究》,第30卷第3期(1996年),頁26-39。
127.駱志安,〈中朝政治求穩經濟求『脫』:金日成死後的中朝關係展望〉,《當代月刊》(香港),1994年8月號,頁57-58。
128.閻學通,〈中國的東亞安全政策〉,《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總10期(1995),頁5-10。
129.諶取榮,〈東北亞安全環境的特徵及其敏感性〉,《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2年第6期,頁19-26。
130.戴郁軌,〈中韓兩國分裂類型之比較與研究〉,《韓國學報》,14期(1996年),頁271-286。new window
131.戴郁軌,〈北韓與中共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亞洲研究》(香港),19期(1996年),頁144-179。new window
132.韓鎮涉,〈東北亞形勢與朝鮮半島〉,《亞太研究》(北京),1994年第6期(總18期),頁3-7。
133.韓鎮涉、徐葵,〈關於東北亞未來安全問題的幾點看法〉,《當代亞太》(北京),1995年第5期,頁49-54。
134.蕭蓉,〈金日成之死衝擊東北亞〉,《當代月刊》(香港),1994年8月號,頁60-62。
135.蕭楓,〈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宏觀構想〉,《亞太研究》(北京),1993年第5期(總第11期),頁45-49。
136.嚴基河,〈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選擇〉,《亞太資料》(北京),1990年增刊第5期,頁1-7。
(三)學位論文
1. 姜孝伯,〈中共外交政策取向演變與其變數之研究(1982∼1992)〉,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new window
2.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3. 楊洪常,〈東北亞新格局下中國與南北韓關係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學部哲學碩士論文,1992。
4. 龍嘯天,〈從圖門江流域開發計劃(TRADP)分析東北亞地區推動區域經濟整合的可行性〉,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四)專案研究報告
1. 朱雲漢主持,《中共對台智庫角色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7。
二、英文部分
(一)Books
1. Allison, Graham T.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1971.
2. Barnett, A. Doak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Structure and Process.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5.
3. Barnett, A. Doak China and the Major Powers in East Asia. Washington D.C.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7.
4. Bobrow, Davis B. Steve Chan and John A. Kringen. Understanding Foreign Policy Decisions: the Chinese Case. N.Y.: The Free Press, 1979.
5. Chan, Gerald.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China: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N.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1998.
6. Deng, Yong and Fei-Ling Wang eds. In the Eyes of the Dragon : China Views the World.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9.
7. Deusch, Karl W.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1988.
8. Dittmer, Lowell and Samuel S. Kim eds. China’s Quest for National Identit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9. Dougherthy, James E. and Robert L.Pfaltzgraff 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3rd ed., N.Y.: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0.
10. Goodman, David S.G. and Gegal Segal eds. China Rising.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11. Hamrin, Carol Lee and Suisheng Zhao eds. Decision-Making in Deng’s China : Perspectives from Insiders. N.Y.: M.E. Sharpe, Inc., 1995.
12. Hao, Yufan and Guochang Huan eds. The Chinese View of World. N.Y.: Random House Inc., 1989.
13. Harding, Harry, ed.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1980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14. Holsti, K. J. The Dividing Discipline: Hegemony and Diversity in International Theory. Boston: Allen & Unwin, 1985.
15. Holsti, K. 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8.
16. Johnston, Alastair Iain and Robert S. Ross ed. Engaging China: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 London and N.Y.: Routledge, 1999.
17. Jordan, Amos A. Korean Unification: implications for Northeast Asia. Washington, D.C.: Pacific Forum/CSIS, 1996.
18. Kihl, Young Whan ed. Korea and the World.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4.
19. Kim, Samuel S. China and the World: New Directions in Chinese Foreign Relations. 2nd ed.,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9.
20. Kim, Samuel S.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3rd ed., Boulder, Colorado : Westview Press, 1994.
21. Kim, Samuel S.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 4th ed.,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8.
22. Kwak, Tae-Hwan ed. The Four Powers and Korean Unification Strategies. Seoul: Kyungnam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 Lampton, David M., ed. 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he era of Reform,1978-2000.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4. Lieberthal, Kenneth G. Governing China. N.Y.: W.W. Norton and Company, 1995.
25. Lieberthal, Kenneth G. and David M. Lampton, eds.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Decision-Making in Post-Mao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26. Lieberthal, Kenneth G. and Michel Oksenberg.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27. Liao, Kuang-sheng, ed.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in East Asia. H.K. :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3.
28. Lu, Ning. The Dynamics of Foreign-Policy Decisionmaking in China.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7.
29. Neack, Laura, Jeanne A. K. Hey and Patrick J. Haney.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Its Second Gener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1995.
30. Robinson Thomas W. and David Shambaugh eds.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4.
31. Roy, C. Macridis. ed. Foreign Policy in World Politic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2.
32. Roy, Denny,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33. Shambaugh, David, Beautiful Imperialist: China Perceives America, 1972-1990.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34. Smith, Hazel, Chris Rhodes, Diana Prichard and Kevin Magill ed., North Kore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6.
35. Snyder, Richard, H. W. Bruck and Burton Sapin, Decision Making as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Foreig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4.
36. Swaine, Michael D.,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i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 Revised Edition. Santa Monica: Rand, MR-782-1-OSD, 1998.
37. Zhao, Quansheng, Interpreti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 The Micro-Macro Linkage Approach.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8. Zhao, Suisheng, Power Competition in East Asia. London : Macmillan, 1997.
39. Yahuda, Michael, Toward the End of Isolationism : China''s Foreign Policy After Mao. N.Y. : St. Martin''s Press, 1983.
(二)Articles
1. Bedeski, Roberte. “Sino-Korean Relations: Triangle of Tension, or Balancing a Devided Peninsula?,”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L, no.3, Summer 1995, pp.516-538.
2. Chen, Qimao. “New Approache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The Post-Cold War Era,” Asian Survey, Vol. XXXIII, No.3, March 1993, pp.237-251.
3. Cotton, James. "The Unravelling of China and the China-Korea relationships,"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Spring 1994, pp.67-82.
4. Cotton, James. "China and TUMEN River Cooperation: Jilin’s Coast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sian Survey, Vol. XXXVI, No. 11, Nov. 1996, pp.
5. Eberstadt, Nicholas. “China’s Trade with the DPRK, 1990-1994: Pyongyang’s Thrifty new Patron,”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vol.19, no.4, Winter 1995, pp.665-685.
6. Garrett, Banning and Bonnie Glaser. "Looking Across the Yalu: Chinese Assessments of North Korea," Asian Survey, Vol. XXXV, No.6, JUNE 1995, pp.528-545.
7. Glaser, Bonnie S. “China’s Security Perceptions: Interests and Ambitions,” Asian Survey, Vol. XXXIII, No.3, March 1993, pp.252-271.
8. Han, Yong-Sup. "China''s Leverages over North Korea,"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Summer 1994, pp.233-249.
9. Hao, Jia and Qui-bing Zhuang. "China''s Policy Toward the Korean Peninsula," Asian Survey, Vol. XXXII, No. 12, Dec. 1992, pp.1137-1156.
10. Hao, Yufan. “China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A Chinese View,” Asian Survey, vol.XXVII, no.8, Aug. 1987, pp.862-884.
11. Hao, Yufan and Zhi-hai Zhai. “China’s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 History Revisited,” The China Quarterly, vol.121, Mar. 1990, pp.100-116.
12. Hu, Weixing. “Beijing’s Defense Strategy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Fall 1995, pp.50-67.
13. Huan, Guo-Cang. “China’s Policy towards Northeast Asia: Dynamics and Prospects,” 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Vol. III, no. 2,Winter 1991, pp163-186.
14. Kim, Il-Pyong J. "The Normalization of Chinese-South Korean Diplomatic Relations,"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Fall 1992, pp.483-492.
15. Kim, Yongho. “Forty Years of the Sino-North Korean Alliance: Beijing''s Declining Credibility and Pyongyang''s Bandwagoning with Washington,” Issues & Studies, Vol.37 No.2, 2001. 3/4, pp.147-176.
16. Kim, Samuel S. “China’s Korea Policy in a Changing Regional and Global Order,” China Information, Vol. VIII, Nos. 1/2, 1993, pp74-92.
17. Kim, Samuel S. "Mainland China in a Changing Asia-Pacific Regional Order,” Issues & Studies, Vol. 30, No. 10, Oct. 1994.
18. Kim, Samuel S. "Chinese and Russian Perspective and Policies toward the Korean Reunification Issue,"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Winter 1994, pp.695-729.
19. Koh, B. C. “Trends in North Korean Foreign Policy,”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Summer 1994, pp.61-74.
20. Lee, Dong-Bok. “Kim Jong Il’s North Korea,”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Fall 1994.
21. Liu, Hong. "The Sino-South Korean Normalization: A Triangular Explanation," Asian Survey, Vol. XXXIII, No. 11, Nov. 1993, pp.1083-1094.
22. Möller, Kay. “China and Korea: The Godfather, Part Three,”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Vol.XV, No.4, Winter 1996, pp.35-48.
23. Okonogi, Masao.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Revival of the old Equilibrium in the new Context,"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Spring 1989.
24. Rozman, Gilbert. “A Regional Approach to Northeast Asia,” Orbis, Vol. 39, No. 1, Winter 1995.
25. Shin, Sang-jin. “Pyongyang-Beijing Relations and China’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Vantage Point: Developments in North Korea, Vol. 22, No. 4, pp.38-47.
26. Sismanidis, Roxane D. V. “China and the Post-Soviet Security Structure,” Asian Affairs : An American Review, Spring 1994, pp.39-58.
27. Shuja, Sharif M. “Russian and Chinese Diplomacy in Korea: Continuity and Change,” Issues & Studies, Aug. 1995, pp.46-67.
28. Tang, Shiping. “A Neutral Reunified Korea:A Chinese View,”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Seoul), Vol. XIII, No.2, Fall/Winter l999, pp.464-483.
29. Wang, Fei-Ling. “China and Korean Unification: A Policy of Status Quo”,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Summer 1998, pp.177-198.
30. Yi, Xiaoxiong. “China’s Korea Policy: From ‘One Korea’ to ‘Two Koreas’,” Asian Affairs : An American Review, Vol.22, No.2 Summer 1995, pp.119-140.
31. Yu, Bin. “The Study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Problems and Prospects,” World Politics Vol.46, No.2, January 1994, pp.235-261.
32. Zhang, Jia-lin.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A Chines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Vol. XIV, No. 2, Summer 1995, pp.45-61.
33. Zhao, Quansheng. “Patterns and Choices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sian Affairs : An American Review, vol.20, no.1, Spring, 1993, pp.3-15.
34. Zhao, Suisheng. “Beijing’s Perce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Seoul), Vol.XI, No.3, Fall 1992, pp.70-83.
三、日文部分
(一)書籍
1. 小此木政夫編,《岐路に 立つ 北朝鮮》,東京: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1988年。
2. 山極 晃、毛里和子編著,《現代中國と ソ連》,東京: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1987年。
3. 平松茂雄,《中國の 軍事力》,東京:文藝春秋,1999年。
4. 宇野重昭,《中國と 國際關係》,京都:晃洋書房,1981年。
5. 防衛廳防衛研究所編,《東アジア 戰略概觀:1997-1998》,東京:大藏省印刷局,1998年。
6. 朱建榮《朱鎔基の 中國改革》,東京:PHP研究所,1998年。
7. 岡部達味編,《中國外交:政策決定の 構造》,東京: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1983年。
8. 武貞秀士,《防衛廳教官の 北朝鮮深層分析》,東京:KKベストセラ-ズ,1998年。
9. 關 寬治、高瀨 淨編著,《朝鮮半島と 國際關係》,京都:晃洋書房,1982年。
10. 關川夏央、蕙谷 治、NK會編著,《北朝鮮の 延命戰爭》,東京:ネスコ,1998年。
(二)期刊論文
1. 高木 誠一郎,〈冷戰後の 國際權力構造と 中國の 對外戰略:日美安保再確認を めぐつて〉,《國際問題》(東京),1998年1月號,總454號,頁2-14。
四、韓文部分
(一)專書
1. 申相振,《鄧小平死後 中國 國內情勢와 韓半島政策 展望》,울(漢城):民族統一研究院,1995年。
2. 民族統一研究院研究調整室編,《北韓情勢變化와 週邊四國 對韓半島政策(第5屆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集)》,울:民族統一研究院,1996年。
3. 民族統一研究院國際研究室編,《韓半島週邊四國 對北韓政策(第2屆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集)》,울:民族統一研究院,1992年。
4. 安仁海,《脫冷戰期 中、北韓關係 變化 研究》,울:民族統一研究院,1995年。
5. 安秉俊,《中共政治外交論》,울:博英社,1986年。
6. 宋永祐等,《韓中關係論》,울:知永社,1995年。
7. 吳承烈,《北韓과 中國 經濟關係分析》,울:民族統一研究院,1994年。
8. 金用浩,《現代北韓外交論》,울:오름,1996年。
9. 金永文,《中國外交論》,울:大旺社,1990年。
10. 金河龍,《中國政治論》,울:博英社,1986年。
11. 金東成,《中共對外政策論》,울:法文社,1988年。
12. 郭台煥,《國際政治 속 韓半島:平和와 統一構想》,울:Seoul Press,1999年。
13. 徐鎮英,《現代中國 政治와 社會變動》,울:高麗大學校出版部,1986年。
14. 徐鎮英編著,《現代中國과 北韓研究》,울:高麗大學校出版部,1987年。
15. 徐鎮英等,《中國 對外關係:東北亞 新秩序와 中國》,울:高麗大學校亞細亞問題研究所,2000年,頁1-57。
16. 許文寧,《脫冷戰期 北韓 對中國、러아關係》,울:民族統一研究院,1993年。
17. 崔春欽,《中國 對北韓政策:現況과 展望》,울:民族統一研究院,1994年。
18. 蘇致馨,《中共과 東北亞秩序》,울:간랑,1988年。
(二)期刊論文
1. 朴斗福,〈韓、中修交 以後 中國 對南北韓關係:現狀과 展望〉,《北韓學報》(漢城),第20集(1996年),頁49-8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