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精省後省之定位暨監督機制之研究—論省之法律地位與省政府功能之轉型
作者:陳朝建
作者(外文):CHEN, CHAO-CHIE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水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精省公法人派出機關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團體自治監督地方制度地方分權推進委員會Province-DownsizePublic CorporationField AgencyLocal Self-GovernanceHome Rule Unit of Local GovernmentLocal Autonomous SupervisionLocal SystemReform Committee of Local Self-Govern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5
本文以「精省後省之定位暨監督機制之研究—論省之法律地位與省政府功能之轉型」為研究題目,其研究目的有二:首先,旨在討論民國八十六年精省修憲後,省在台灣是否仍具地方自治團體公法人之地位﹔其次,則是上開精省作業後國家對省,以及省對縣市之監督機制之轉變問題,尤其是省政府轉型為地方制度改造委員會-「地方分權推進委員會」-之設計。
本文之研究架構,係運用歷史研究途徑、制度研究途徑、法律解釋研究途徑、政治系統與功能-結構研究途徑,輔以組織重整、府際關係之觀點,討論省地位之歷史變遷、國家體制與省定位之關聯、省法律定位之各可能性、省之定位如何影響監督機制之設計,並從組織重整、府際關係的觀點說明精省作為之效益,據以結論:省非公法人,省政府與省諮議會為行政院派出機關,另可再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逐步轉型為類如地方制度改造委員會-「地方分權推進委員會」-之組織,以負責監督縣市自治及規劃縣市地方制度之改革作業。
The purposes of this essay--A Study about the Legal Status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Province in Taiwan after the Province-Downsize Period--are: 1.to make sure that the province in Taiwan is not a home rule unit or legal entity any more. 2.to recognize the new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provin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Comprehensive within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structural-functional approaches are to analyze the province of Taiwan.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province is not a public corporation;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provincial council (assembly) are field agencies of Executive Yuan, but should be transformed as a reform committee of local self-governance to control and plan the affairs of tier of county and municipality government.
Keywords: Province-Downsize, Public Corporation, Field Agency, Local Self-Governance, Home Rule Unit of Local Government, Local Autonomous Supervision, Local System, and Reform Committee of Local Self-Governance.
一、中文文獻:
(一)官方文獻
內政部,1995。研商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暨中央法規調整檢討事宜會議資料,民國八十四年。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1998a。台灣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業務調整原則建議書,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台北:內政部民政司。
內政部,1998b。內政部民政司檔案-省的法律定位案,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1998c。精省後各級政府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2。地方制度改造圖貌報告(內部資料),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民政司初稿,1998。地方制度法草案總說明,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九日。台北:內政部民政司。
內政部法規會審查通過條文,1998。地方制度法草案,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十七日。台北:內政部法規會。
內政部編印,1995񝐬。地方自治論述專輯(一)、(二),民國八十四年元月與八十五年元月。台北:內政部。
立法院公報,1998a。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七卷第三十八期(上),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十四日。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立法院公報,1998b。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二百三十七輯(上)、(下):「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立法院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宣傳委員會編,1930。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說明書,民國二十九年七月。重慶:正中書局。
司法院,1998a。立法委員郝龍斌等聲請「省是否為公法人等問題特請大法官解釋聲請書」,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台北:司法院。
司法院,1998b。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七號解釋,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台北:司法院。
台大法學基金會,1999。國家機關組織法人化之研究—以港務局法人化為中心,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臺灣省通誌-卷三政事志綜說篇建制篇。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台北:眾文圖書公司印行。
台灣省地方自治誌要編輯委員會,1965。台灣地方自治誌要,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出版。南投:台灣省政府。
台灣省政府,1994。因應省縣自治法實施後地方行政機關組織與權責調適之研究,民國八十三年。南投:台灣省政府人事處。
台灣省政府,1997。台灣省政府行政精簡報告書摘要,民國八十六年。南投:台灣省政府。
台灣省政府,1998a。公道自在人心,請大家來評評理—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草案)內政部、省政府建議條文對照表。南投:台灣省政府。
台灣省政府,1998b。省於修憲停選後仍為公法人之法律意見,民國八十七年。南投:台灣省政府。
台灣省政府,2001。新政府新思維--台灣省政府職掌業務與功能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暨綜合結論及建議事項報告書,民國九十年四月。南投:台灣省政府編印。
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委員會,1999。台灣省政府組織員額調整計畫書總報告,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台北: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
台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1998a。精省不是廢省—修憲後省仍為公法人定位之法律意見,民國八十七年。南投:台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
台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1998b。省於停止自治選舉後仍為公法人之補充說明,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南投:台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
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研究考核委員會,1999。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之研究,列為省政研究發展叢書第八十六輯,民國八十八年。南投: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研究考核委員會。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96。台灣省議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專刊,民國八十五年。南投:台灣省議會。
史美強,1997。台灣省政府機關組織結構彈性化之研究,民國八十六年。南投: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研究考核委員會。
史美強,2000。如何規劃推展九十年度起精省第三階段工作以完成政府再造工程之研究,民國八十九年。南投:台灣省諮議會。
史美強、丘昌泰,1998。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八月。南投: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研究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0。現行行政層級調整問題初步研究報告,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朱武獻等,2001。地方自治法2001,民國九十年十月。台北: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
江大樹、薛化元,1998。省虛級化後台北市政因應對策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李炳南,1995。第三階段憲政改革之研究,民國八十四年八月。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書。new window
李惠宗、張壯熙,1997。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台北:內政部委託研究。
私立東海政治學系地方自治研究中心,2000。精省後地方自治監督之研究(內部資料),民國八十九年。南投:台灣省諮議會委託研究。
吳文程,1998。精省後府際關係的轉變,民國八十七年。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栭顯,2000。台灣省議會組織沿革及省諮議會之成立,民國八十九年。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黃錦堂等,1996。台北市與中央權限劃分之研究,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黃錦堂等,1999。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暨相關法制調整之研究,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楊正寬,1990。從巡輔到省主席—台灣省政府組織調適之研究,民國七十九年。南投: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楊日旭等,1991。台灣省地方自治監督功能之研究,民國八十年。南投:台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葉維銓,1999。地方政府組織調整之研究-台灣省政府組織之調整經驗,民國八十八年。台北:行政院研考會綜合計劃處。
陳立剛,2000。府際關係之重建:英國,美國中與地方政府之互對精省後我國府際關係之啟發,民國八十九年。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陽德,1999。後精省時期我國行政區劃與政府層級調整規劃研究,民國八十八年。南投:台灣省諮議會。
詹中原、黃朝盟,2000。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調整初步效益評估,民國八十九年。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期中報告)。
國家發展會議籌備委員會,1996。國家發展會議議題分析資料—憲政體制與政黨政治議題,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議題承辦機關:內政部。台北:國家發展會議籌備委員會。
施嘉明譯,1993。日本地方自治法暨地方財政法,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台北:內政部編印。
趙永茂,1999。法國區(省)制度發展過程之研究,民國八十八年。南投: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暨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改制行政院研考會地方發展處)委託研究報告。
趙永茂、黃鉦堤等,1998。地方自治立法監督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南投: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研究考核委員會。
趙永茂、黃錦堂等,1998。中央與地方分權問題暨地方府會關係之研究—省(市)與縣(市)政府案例分析,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董保城、張台麟譯,1995。德法地方自治法規彙編,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台北:內政部編印。
廖達琪,1999。省制變革後府際關係之研究,民國八十八年。南投:行政院研考會中部辦公室委託研究報告。
(二)學術研討會資料
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1988。精省後各級政府關係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台北: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中華會,1998。省是否具公法人地位座談會(座談會資料論文集),民國八十七年八月十六日。台北:中華會。
史美強,2001。當前省政府組織功能定位與發展方向之探討,發表於台灣省政府職掌業務與功能發展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九十年元月十三日。台中:東海大學省政大樓地下室會議室。
仉桂美,1999。精省後縣市政府組織功能之研究,發表於精省後新地方制度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日,地點:中興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new window
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暨訴願審議委員會,1999。地方自治監督與救濟、地方自治法學研討座談會,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與六月十六日。台北: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暨訴願審議委員會主辦。
丘昌泰,2001。建構省府的組織學習機制:角色定位與運作功能再反思,發表於台灣省政府職掌業務與功能發展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九十年元月十三日。台中:東海大學省政大樓地下室會議室。
江大樹,1998。從台灣省議會到省諮議會:組織功能與結構之調適,發表於精省後各級政府關係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地點: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
李惠宗,1999。德國地方自治監督制度之探討,發表於精省後台灣地方自治監督研究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十日。南投:台灣省諮議會。
朱國斌,1998。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平衡—對法國一九八二年地方分權法理論與實踐的考察,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地方自治研究中心與台中市議會主辦,1997。台灣地方自治實施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十九日,地點:台中市議會。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地方自治研究中心與台灣省議會主辦,1998。省議會改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三日,地點:台灣省議會朝琴紀念館。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林水波,1998。省諮議會之建置方向與追求價值,發表於省議會改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三日,地點:台灣省議會朝琴紀念館。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地方自治研究中心與台灣省議會合辦。
林朝舜,1998。台灣省現行地方自治監督實務之探討,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徐正戎,2001。從法國之府際關係,論我國現行台灣省之地位,發表於台灣省政府職掌業務與功能發展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九十年元月十三日。台中:東海大學省政大樓地下室會議室。
紀俊臣,1993。省縣自治制度之設計模式評析,發表於中華民國政治轉型的新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地點: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中國政治學會主辦。
紀俊臣,1998a。精省與新地方制度,發表於當前地方行政問題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台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new window
紀俊臣,1998b。修憲後省監督機制之設計,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紀俊臣,1999a。地方自治法規的分類與效力定位,發表於精省後新地方制度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日,地點:中興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new window
紀俊臣,2001。從地方制度法探討省府組織與運作,發表於台灣省政府職掌業務與功能發展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九十年元月十三日。台中:東海大學省政大樓地下室會議室。new window
丘昌泰,1998。建立績效導向的自治監督模式:『地方民主』衝擊下績效管理的崛起,發表於地方自治權責劃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七年。南投: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
黃錦堂,1997。由『精省』看九七憲改,發表於九七憲改之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地點: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第一會議室。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台大法學論叢主辦。new window
黃錦堂,1998。中央與地方之關係,發表於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十九日,地點: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司法院。
黃錦堂,1999。精省後北高直轄市之發展角色,發表於精省後新地方制度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日,地點:中興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
張世賢,1999。精省後縣市人事權之研究,發表於精省後新地方制度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日,地點:中興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
許壁雍,1998。地方自治監督—台北經驗,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與民眾日報共同主辦,1995。地方自治暨中央與地方權限之爭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十六至十七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與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研究考核委員會主辦,1998。修憲後地方政治與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合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二日,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主辦,1998。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至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國際會議聽。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台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委託辦理)。
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台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委託)主辦,1998。地方自治權責劃分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地點:暨南大學。南投: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劉文仕,1998。縣立法權體系概念的檢討與重建—打造二十一世界地方立法制度的基礎工程,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劉宗德、賴恒盈,1998。中央與地方人權保障效度初探,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趙永茂,1998。省政府監督縣市自治事項之途徑與方法,發表於精省後各級政府關係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地點: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
趙永茂,2001。中央、省對地方監督關係之探討,發表於台灣省政府職掌業務與功能發展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九十年元月十三日。台中:東海大學省政大樓地下室會議室。
董保城,1998。地方自治監督代執行之探討—間論省縣自治法第五十五條代行處理,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董保城,1999。精省後府會關係之研究,發表於精省後新地方制度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日,地點:中興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
陳恆鈞,1999。精省後鄉(鎮、市)地位之發展方向,發表於精省後新地方制度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日,地點:中興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
陳慈陽,1998。論對縣市之自治監督,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陳慈陽,1999。論省與縣市之監督關係—以自治監督為研究對象,發表於精省後新地方制度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日,地點:中興法商學院。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
陳朝建,1995。地方自治權之訴訟保障及其內部機關爭議之解決,發表於國家發展研究學會第一屆學術發表會(論文集),民國八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地點: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國家發展研究學會與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共同主辦。
陳朝建,1997。民主轉型與地方自治法制—論省縣自治法應有之修改,發表於台灣地方自治實施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十九日,地點:台中市議會。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地方自治研究中心主辦。
鄭梓,1998。省議會在台灣民主發展中之功能與評價,發表於省議會改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三日,地點:台灣省議會朝琴紀念館。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地方自治研究中心與台灣省議會合辦。
蔡宗珍,1998a。從憲法觀點論未來地方自治基本法的合理修正方向,載於地方自治權責劃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地點:國立暨南大學。南投:台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委託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
蔡宗珍,1998b。論地方自治之行政監督,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蘇正茂,1998。省市自治法規範下對省市自治實際運作所產生幾個問題之解決,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蕭文生,1998。地方自治之監督—論解職與停職,發表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與四日,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政大法學院主辦。
(三)書籍、期刊暨論文部分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6。邊疆政治制度史,民國五十五年十月。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自刊,台灣書店總經銷。
王名揚,1989。英國行政法,一九八九年再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王名揚,1994。美國行政法(上)、(下),一九九四年十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王怡君,1999。政府再造與新省制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王致雲,1987。中華民國憲法論文集,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再版。台北:作者自刊,三民書局代銷。
白鋼等,1996。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第一卷(總論)、第八卷(元代)、第九卷(明代)、第十卷(清代),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再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田軍,1995。憲法學原理,一九九五年初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田黎麗,1981。我國現行地方自治行政監督之研究,民國七十年六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思因主編,1994。美國,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再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何華輝,1988。比較憲法學,一九八八年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曲鴻煜,1978。台灣現行地方自治之行政監督之研究,民國六十七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研所碩士論文。
江大樹,1997a。國家發展、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劃,載於國家政策雙週刊第一四九期,頁2-4。台北:國家政策雙週刊。
江大樹,1997b。台灣省政府的組織定位與精簡方向,載於理論與政策第四十三期,頁3-17。台北:理論與政策。new window
江繼五編著,1992。地方自治論叢,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初版。台北:大中國圖書。
吳光國、鄭永年,1995。論中央-地方關係,一九九五年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吳庚,1981。從憲法的觀點談國家與次級統治團體權限之劃分,載於人與社會第八卷第二期,民國七十年六月。台北:人與社會季刊。
吳庚,1990。論憲法解釋,載於法令月刊第四十一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台北:法令月刊。new window
吳庚,1996。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增訂三版。台北:作者自刊,三民書局代銷。new window
吳庚,1999。行政爭訟法論,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初版。台北:作者自刊,三民書局代銷。
李炳南,1992。憲政改革與國是會議,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台北:永然文化。
李炳南,1994。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原稱「第二階段憲政改革之研究」),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初版。台北:月旦出版社。new window
李炳南,1997。第一階段憲政改革之研究,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出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new window
李長晏,1999。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李惠宗,1996。日本地方自治之新發展—地方分權推進法簡介,載於研考報導,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台北:研考報導。
李惠宗,1997a。地方自治之本質及地方自治團體之法律地位,載於中國地方自治,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台北:中國地方自治。
李惠宗,1997b。憲法要義,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初版。台北:敦煌書局。
李崇僖、鍾芳樺,1992。地方自治權限與自治監督—間論憲改過程中之發展趨勢,載於台大法律學刊第二十三期,民國八十一年七月。台北:台大法律系學會。
李漢祥,1987。台灣省縣間監督關係之研究,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台北: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良,2002。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以德國公法人概念與法制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四期,2002年5月。台北:月旦法學雜誌。
李建良等,1998。行政法入門,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初版。台北:月旦出版社。
李震山,1997。行政法導論,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伯輿,1974。自治監督權之研究與探討,民國六十三年九月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林水吉,1998。憲政改革與民主化—寧靜革命的歷史見證,民國八十七年四月出版。台北:作者自刊,揚智文化事業代銷。
林宗材,1993。公法人概念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禎等,1998。省虛級化之研究,載於行政管理學報第一期,民國八十七年,頁120-135。台北:行政管理學報。
林紀東,1966。行政法原論(上),民國五十五年十月臺初版。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紀東,1980。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四),民國七十九年九月五版。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林清淇,1997。我國省縣自治權與自治監督之研究,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朝舜,1994。台灣省現行地方自治行政監督功能之研究,載於研考報導第二十六期,民國八十三年元月。台北:研考報導。
林朝舜,1996。從省縣自治法研析其有關省對縣(市)自治行政監督之建構,載於研考報導第三十六期,頁47-54。台北:研考報導。
林濁水,1996。台灣省可以不要,民國八十五年。台北:林濁水國會辦公室。
林錫堯,1991。行政法要義,民國八十年元月初版。台北:法務通訊雜誌社。
美濃部達吉著,黃馮明譯,1988。公法與私法,民國七十七年五月臺三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韋慶遠主編,1993。中國政治制度史,一九九三年再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胡建森,1992。十國行政法—比較研究,一九九二年。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易進餘,1958。中央對地方政府行政監督之研究,民國四十七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研所碩士論文。
室井力著,吳微譯,1995。日本現代行政法,一九九五年第一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法治斌、董保城,1996。中華民國憲法,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志宏,1997。修憲與地方自治的地殼變動,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六期,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台北:月旦出版社。
紀俊臣,1996a。台灣地方政治轉型與自治法制設計之析論,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台北:作者自刊(時英出版社),中國地方政治學會發行。
紀俊臣,1996b。直轄市自治法制設計之評析,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台北:作者自刊(時英出版社),中國地方自治學會發行。
紀俊臣,1996c。直選總統領導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發展,載於人力發展,民國八十五年十與十一月。台北:人力發展月刊。new window
紀俊臣,1997a。新地方制度之機制設計與配套法制之立法,載於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卷第一期與第二期,民國八十六年二月。台北:中國地方自治。new window
紀俊臣,1997b。修憲後省對縣市監督之機制設計,載於國教月刊,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台北:國教月刊。
紀俊臣,1999。精省與新地方制度,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台北:時英出版社,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new window
馬起華,1991。當前政治問題研究,民國八十年元月。台北:黎明文化。
侯宜杰,1993。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一九九三年四月出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邱華君,1997。台灣地區法治化之探微,載於考銓月刊,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台北:考銓月刊。new window
岒德彰、張溶西等編,1973。中華民國憲法史料(上篇:地方憲法部分),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初版。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耿雲卿,1987。中華民國憲法論(下冊),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台北:華欣文化事業出版。
徐矛,1992。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一九九二年七月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高美莉,2001。中央對地方自治團體之自治監督及救濟途徑探討-兼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七號解釋,載於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九卷第二期。台北: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黃正雄,1996。自治法有關自治監督若干問題之檢討,收錄於地方自治論述專輯第二輯,民國八十五年一月。台北:內政部。
黃年,1998。李登輝的憲法變奏曲:十年執政同步紀實(1988-1998),民國八十七年。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黃鉦堤,1998。精省後地方自治團體立法行為之監督,載於政策與理論第十二卷第四期室,民國八十七年。台北:政策與理論。new window
黃啟禛,1997。凍結省自治選舉後中央與地方權限之劃分,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六年,頁23-28。台北:月旦出版社。
黃異,1992。行政法總論,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台北:三民書局。
黃銘輝,1998。公法人概念之學理與實務,載於憲政時代第二十四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台北:憲政時代。
黃明勇,1998。臺灣地區行政區劃調整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
黃錦堂,1995a。地方自治法治化問題之研究,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台北:月旦出版社。new window
黃錦堂,1995b。省市政治體制之研究,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一期,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出版。台北:月旦出版社。
黃錦堂,1997a。地方自治相關憲政規範之調整,載於國家政策雙週刊(國發會修憲案焦點評估),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十三日。台北:國家策研究中心。
黃錦堂,1998a。行政組織法之基本問題,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一九九八(上),頁43-81。台北:作者自刊,翰蘆圖書代銷。
黃錦堂,1998b。修憲後地方自治法之發展,載於律師雜誌第二三一期,頁49-70,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號。台北:律師雜誌通訊社。
黃錦堂,1998c。由精省看九七憲改,載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二十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七年,頁95-129。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new window
黃錦堂,2000。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民國八十九年版。台北:翰蘆出版社。
黃國鐘,1996。地方自治的前景—從台北市府會之爭談起,載於台灣法學會報第十七期,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台北:台灣法學會。
黃麟翔,1995。直轄市的區應否為自治法人—高雄市個案之檢討,收錄於地方自治論述專輯第一輯,民國八十四年一月。台北:內政部。
張正修,1998。省是否應為公法人之評議—評郝龍斌委員所提釋憲聲請書,載於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一卷第八期,頁4-11。台北:中國地方自治。
張正修,2000a。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一)--地方自治概念.國外法制及都市篇,民國八十九年。台北:學林文化事業公司。
張正修,2000b。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二)--本論,民國八十九年。台北:學林文化事業公司。
張世賢,1998。省政府職權與組織調整之研究,載於中國行政評論第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七年,頁101-120。台北:中國行政評論。new window
張知本,1975。憲法論,民國六十四年八月台三版。台北:三民書局。
張君勱,1994。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民國八十三年翻印版。台北:作者後代自刊。new window
張家洋、陳志華、甘國正等編著,1995。行政組織與救濟法,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修訂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鏡影,1971。行政法論,民國六十年七月再版。台北:作者自刊,文化大學代銷。
盛子龍,1998。精省後省之法律定位之探討,載於律師雜誌第二三一期,頁71-81,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號。台北:律師雜誌通訊社。
傅啟學,1972。中國政府,民國六十一年十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城仲模主編,1996。行政法裁判百選,民國八十五年。台北:月旦出版社。
許光輝,1999。日本地方自治演變過程及改革—對我國變革之啟示,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五期,民國八十八年二月出版。台北:月旦出版社。
許宗力、許志雄等,1992。地方自治之研究,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初版。台北:業強出版社,國家政策研究中心授權出版。new window
許宗力,1993。論國家對地方的自治監督,收錄於法與國家權力,民國八十二年年四月增訂二版。台北:月旦出版社。(原載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二十卷第二期,民國八十年六月。台北:台大法律學系。)new window
許宗力,1998。台灣省在精省後,應不具備公法人的地位,載於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版11。台北:中國時報。
許志雄,1992。憲法之基礎理論,民國八十一年十月。台北:稻禾出版社。
許志雄,1995。地方自治權的基本課題,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一期,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出版。台北:月旦出版社。new window
許崇德等主編,1994。中國憲法,一九九四年第六次印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許慶雄,1998。憲法入門(二):政府體制篇,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台北:月旦出版社。
楊世雄,1998。憲政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葛克昌,1996。國家學與國家法,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台北:月旦初版社。
商文立,1962。比較地方政治制度,民國五十一年八月初版。台北:作者自刊。
商文立,1970。中國歷代地方政治制度,民國六十九年。台北:正中書局。
曾惠絹,2000。從政策終結理論探討精省過程(1996-1998),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焜松,1998。簡介精省條例立法過程及其主要內容,載於政策月刊第四十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頁28-29。台北:政策月刊。
劉文仕,1999。地方立法權:體系概念的再造與詮釋,民國八十八年四月。台北:學林文化事業。
劉迺誠編著,1942-1943。各國地方政治制度(分:英吉利篇、法蘭西篇、美利堅篇等),民國三十一年六月與三十二年四月。台北:正中書局。
劉道義,1997。為什麼要廢省?--我國行政區劃的檢討與調整,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劉慶瑞,1980。中華民國憲法要義,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台北:作者子女自刊,三民書局代銷。
翁興利主編,2000。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的財政自主與地方自治,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台北:商鼎出版社。
梁奕耀,2001。縣市自治監督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台北:私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曹校雯,2000。台灣省政府組織變革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之豪,2001。精省後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法人格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永茂,1996。中央與地方政府權限劃分與府會衝突的改善途徑,載於研考雙月刊,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台北:研考雙月刊。new window
趙永茂,1997。修憲凍省的過程與影響,載於國家政策雙週刊第一七四期(展開地方自治新頁專輯),民國八十六年,頁2-4。台北:國家政策雙週刊。
趙永茂,1998。精省後地方政府與政治的變革方向,載於政策與理論第十二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七年。台北:政策與理論。new window
趙永茂,1999a。台灣縣級政府的自治監督及其檢討,載於政治科學論叢第十一期,民國八十八年。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科學論叢。new window
趙永茂,1999b。地方自治立法監督之研究,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趙永茂,1999c。精省後地方政府與政治的變革方向,收錄於薄慶玖教授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地方政府論叢,頁75-97民國八十八年。台北: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趙永茂,2000a。法國區政府對精省後政府組織變革的啟發-區域政府與中間機關等理論的分析,載於政策與理論第十四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九年,頁43-63。台北:政策與理論。new window
趙永茂,2000b。當前地方自治團體監督機制之評析,載於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三卷第十二期,民國八十九十二月一日出版。台北:中國地方自治。
趙永茂等,2001。府際關係,民國九十年。台北:元照出版社。
趙永茂,2002。府際整合建構治理型政府,發表於國政評論,民國九十一年五月二十一日。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趙永茂、陳文俊,1992。憲法修改後地方自治法制化及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之探討,載於中山社會科學論叢第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一年六月。高雄:中山社會科學論叢。new window
趙永清,1996。功能性、諮詢性、協調性、服務性的新省政府架構,民國八十五年。台北:趙永清國會辦公室。
董保城,1994。行政法講義(上下合訂本),民國八十三年九月。台北:作者自刊,政大圖書部代銷。
董保城譯(Ispen Jorn著),1995。地方自治行政與地方自治之監督—可能性及其界限,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四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new window
湯德宗,1998。權力分立新論,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台北:作者自刊,三民書局代銷。new window
孫健萍,1999。我國政府再造中精省三法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華,1999。精省後中央對地方的監督,載於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一期,民國八十八年,頁1-33。台北:行政暨政策學報。new window
陳淳文,2002。論法國法上之公法人,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四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社。
陳茹玄,1947。增訂中國憲法史,民國三十六年增訂版。上海:世界書局。
陳新民,1991a。憲法基本權力之基本理論(上),民國八十年九月再版。台北:作者自刊,三民書局代銷。new window
陳新民,1991b。憲法基本權力之基本理論(下),民國八十年九月再版。台北:作者自刊,三民書局代銷。new window
陳新民,1995。中華民國憲法釋論,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出版。台北:作者自刊,三民書局代銷。
陳新民,2002。台灣修憲紀實-十年憲政發展之見證(1990年~2000年),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台北:學林出版社。new window
陳敏,1998。行政法總論,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台北:作者自刊,政大圖書部代銷。
陳滄海,1995。修憲與政治的解析,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台北:幼獅圖書。
陳慈陽,1997。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台北:翰蘆圖書出版。new window
陳陽德,1992。台灣當前三大政治問題,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台北:自立晚報出版。
陳陽德、衛芷言,1997。中華民國憲法動態新論,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陳朝建,2002。地方制度法精義-逐條釋義與實務見解,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十五日。台北:內政部民政司。
陳樹村,1996。論地方自治法規,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新,1994。我國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精省委員會,1999。精省報告,載於中國地方自治月刊,第五十二卷第七期,民國八十八年,頁37-69。台北:中國地方自治月刊。
隋杜卿,1997。凍省修憲之憲政評析,載於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五卷第二期,民國八十六年。台北: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鄭牧心(鄭梓),1991。台灣議會政治四十年,民國八十年十一月。台北:自立晚報出版。
鄭賢君,2000。地方制度論,民國八十九年。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管歐,1987。地方自治新論,民國七十六年。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管歐,1996。地方自治,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台北:三民書局。
蔡志方,1995。行政法三十六講,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台北:作者自刊。
蔡秀卿,2002。日本獨立行政公法人制度,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四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社。
蔡啟清,1995。論『地方自治』與『中央地方政府關係』,載於研考報導第三十二期,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台北:研考報導。
蔡碧真,1993。地方自治監督之研究,一九九三年六月。台北:私立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震榮,1993。公法人概念的檢討,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民國八十二年。台北:月旦出版社。
蔡震榮,1994。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初版。台北:作者自版。new window
蘇詔勤,2000。我國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以委辦規則為討論中心,國八十九年二月。台北:作者自版。
謝瑞智,1993。中華民國憲法精義與立國精神,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增訂第十四版。台北:文笙書局。
謝瑞智,1994。修憲春秋:整個修憲過程的記實,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增訂版。台北:文笙書局。
謝瑞智,1996。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憲法,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出版。台北:作者自刊,學英文化代銷。
謝秉憲,1999。台灣省政府體制之典範移轉與第四階段憲改中去省自治化規定的檢討,載於立法院院文第七十二卷第三期,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台北:立法院出版。
謝瀛洲,1971。中華民國憲法論,民國六十年增訂第十四版。台北:作者自刊,司法院秘書處代銷。
薄慶玖,1991。地方自治團體的監督問題,載於理論與政策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年七月。台北:理論與政策。new window
薄慶玖,1994。地方政府與自治,民國八十三年一月。台北:五南圖書。
薄慶玖教授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9。地方政府論叢,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初版。台北:五南圖書。
羅志淵,1970。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民國五十九年四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羅孟浩(羅志淵),1975。各國地方政府,民國六十四年臺四版。台北:正中書局。
羅秉成,1994。從地方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區分論地方自治之保障,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薩孟武,1974。中華民國憲法新論,民國六十三年九月版。台北:三民書局。
薩孟武、劉慶瑞合著,1959。修訂增補各國憲法及其政府,民國四十八年十二月刊。台北:作者自刊,台大法學院代銷。
二、外文文獻:
(一)日文部分
久世公堯,1971。地方自治法:動態的地方自治制度,一九七一年修訂版。東京:學陽書房。
田中二郎,1984。新版行政法中卷(行政組織法論),昭和五十九年(一九八四年)再版。東京:弘文堂。
俵靜夫,1987。地方自治法,一九八七年。東京:有斐閣。
室井力、原野翹,1995。現代法學叢書:現代地方自治法入門,一九九五年三版。東京:法律文化社。
地方自治綜合研究所,1996。地方分權之戰略,一九九六年八月初版。東京:第一書林。
兼子仁,1988。自治体法學全集(一):自治体法學,一九八八年。東京:學陽書房。
兼子仁、礒野彌生,1989。自治體法學全集(七):地方自治法,一九八九年。東京:學陽書房。
柳瀨幹良,1954。憲法暨地方自治法,昭和二十九年(一九五四年)十月。東京:學陽書房。
雄川一郎、鹽野宏、園部逸夫等,1984。現代行政法大系第八卷:地方自治,昭和五十九年(一九八四年)七月初版。東京:學陽書房。
綿貫芳源,1979。註解地方自治法(一)、(二)、(三),昭和五十四年(一九七九年)一月初版。東京:公務職員研修協會。
(二)英、德文部分
Agranoff, Robert 1994. "Comparative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Randall Baker (ed.). Compa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Putting U.S. Public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in Context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pp.165-183.
Bakvis, Herman 1987. "Alternative models of governance: Federalism, consociationalism, and corporatism," in Herman Bakvis and William M. Chandler (eds.). Federalism 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 Lond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pp.279-305.
Caiden, Gerald E. 1991. Administrative Reform Comes Age.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 Co.
Cameron, David 2001. "The structure of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67: 121-127.
Chandler, J. A. ed. 1993. Local Government in Liberal Democracies- An introductory Survey. London: Routledge.
Chandler, R. C. and Plano, J. C. 1988.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ctionary (second edtion). U.S.: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Chiang, Ta-shu, 1999. “From the Taiwan Provincial Assembly to the Taiwan Provincial Consultative Council.” Issues & Studies Vol.35 No.2, 1-40.
Constitutional Law, reissued 1995 .Halsbury’s Statutes of England and Wales. London: Butterworths.
Council of Europe, 1985. European Charter of Local Self-Government. France:Strasbourg,15.X.
Cross, Charles Albert 1974. Principles of local government law. London: Sweet & Maxwell, 5th ed.
Dente, Bruno and Kjellberg, Francesco ed. 1988. The Dynamic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local government reorganization in western democracie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de Vries, Michiel S. 2000. "The rise and fall of decentraliz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rgument and practices in European countrie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38: 193-224.
Doherty, Kathryn M. and Clarence N. Stone 1999. "Local practice in transition: From government to governance," in Derthick Martha (ed.). Dilemmas of Scale in America''''s Federal Democrac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154-186.
Elazar, Daniel J. 1995. "From statism to federalism: A paradigm shift," Publius: The Journal of Federalism 25: 2 (Spring): 5-18.
Elazar, Daniel J. 1997. "Contrasting unitary and federal system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8: 3: 237-251.
Fincher, John H. 1981. Chinese democracy, the self-government movement in local,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politics, 1905-1914.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Flynn, Norman & Leach, Steve & Vielba, Carol 1985. Abolition or reform? : the GLC and the metropolitan county councils. London: G. Allen & Unwin.
Fordham, Jefferson Barnes 1975. Local government law : legal and related materials. Mineola, N.Y.: Foundation Press, Rev. ed.
Gargan, John J. ed. 1997. Handbook of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New York:Macel Dekker.
Hart, Sir William O. and Garner, J. F. 1973. Hart''''s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London: Butterworths, 9th ed.
Haynes, Robert J. 1980. Organisation theory and local government. London: Allen & Unwin.
Jun, Jong S. and Wright, Deil S. ed. 1996. Glob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stitutional Contexts, Policy Issues, and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Kenyon, Daphe A. and Kincaid, John ed. 1991. Competition among Stat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American Federalism. Washington, D.C.: 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
Lijphart, Arend 1984. 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Loughlin, Matin 1996a. Legality and Locality- The Role of Law in Central-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Oxford: Clarendon Press.
Loughlin, Martin 1996b. "Understanding central-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11: 2 (Summer): 48-65.
Marando, Vincent L. and Patricia S. Florestano 1990.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in Naomi B. Lynn and Aaron Wildavsky (e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Chatham, New Jerse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pp.287-317.
Marcou, Gerard. 1990. “Regional Development, Local Intervention and National Policies in France: New Tendencies.” In Robert J. Bennett (ed.) Decentralization, Local Governments, and Markets: Toward a Post—Welfare Agenda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65-281.
Marsh, David & Stoker, Gerry. 1995. 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U.S.:St. Martin’s Press.
MacCarthy, Jr. David J. 1983. Local government law in a nutshell. St. Paul, Minn.: West Pub. Co., 2nd ed.
Michio, Muramatsu, 1997. Local Power in the Japanese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sborne, David, and Ted Gaebler.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er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Ostrom, V., Bish, R. and Ostrom, E. 1988.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alifornia: ICS Press.
Opeskin, Brain R. 2001. "Mechanisms for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feder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67: 129-138.
Pagano, Michael 1998. "Good governance in federal politics: Issues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Kousar J. Azam (ed.). Federalism and Good Governance: Issues Across Cultures New Delhi: South Asian Publishers, pp.11-22.
Page, Edward C. and Goldsmith, Michael J. 1987.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est European unitary stat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Peters, B. Guy 1998. "Managing horizontal government: 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76: (Summer): 295-311.
Ranson, S., Jones, G., and Walsh, K. ed. 1985. Between Centre and Locality- The Politics of Public Policy. London: George Allens & Unwin.
Reynolds, Jr. Osborne M. 1982. Handbook of local government law. St. Paul, Minn.: West Pub. Co.
Reihard, 1984. Selbstverwaltung als Ordnungsprinzip. Muechen: Muechen Uni.
Saffell, David C. and Basehart, Harry 1998.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Politics and Public Policies (Six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Schuck, Peter H. ed. 1994. Foundations of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ott, W. Richard 1992.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Third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traayer, John A. 1983. American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Columbus: Merrill, 3rd ed.
Stoker, Gerry 1995.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73: (Spring): 101-122.
Sweet & Maxwell 1990. Encyclopedia of local government law. London: Sweet & Maxwell.
Watts, Ronald L. 2000. "Daniel J. Elazar: Comparative federalism and post-statism," Publius: The Journal of Federalism 30: 4 (Fall): 155-168.
Watts, Ronald 2001. "Models of federal power sharing,"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67: 23-32.
Wildavsky, Aaron 1998. "A bias toward federalism," in David Schleicher and Brendon Swedlow (ed.). Federalism and Political Culture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Transaction, pp.17-37.
Winter, William Orville 1981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a decentralized republic. New York: Macmillan.
Wilson, David, and Chris Game. 1998.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Second Edition.
Wright, Deil S. 1988. Understanding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Belmont: Wadsworth, Inc.
Wright, Deil S. 1998. "Federalism,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The origins, emergence, and maturity of three concepts across two centuries of organizing power by area and by function," in Jack Rabin, W. Bartley Hildreth, and Gerald J. Miller (eds.).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nd edition) New York: Marcel Dekker, pp.381-447.
Zimmerman, Joseph F. 1983. State-Local Relations: A Partnership Approach.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Zimmerman, Joseph F. 1992. "State-local relations," Contemporary American Federalism: The Growth of National Power Lond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pp.164-18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