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劉申叔先生及其訓詁學研究
作者:賴金旺
作者(外文):Lai,Chin-wa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柯淑齡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劉師培劉申叔訓詁訓詁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38
劉申叔師培先生,生於清末適值中國學術發展轉型之際,以其天賦異稟、勤勉精進,於其三十六年之短暫生命中,參與革命,卻又鼓吹袁氏復辟,行為反覆,頗遭非議。而其一生雖幾經流離,卻仍能著述不輟。其著作種類豐富而多元,均有重要學術價值,為民初最負盛名之青年碩學。有關其學術之研究,涉及經學、文學、禮學、政治學、倫理學、文字學者所在多有,然對其體大思精之訓詁學作全面研究者,則仍付諸闕如。申叔先生之訓詁學主要見於《左盦集》與《左盦外集》,其他散見於單篇論文者亦夥。此外,申叔先生又有針對古籍詳加校釋之專著,且有運用訓詁闡明上古社會文明之篇章。其所涉內容兼賅語源之探討,及訓詁之落實與應用,均可見其精深宏富之研究成果。本論文即以「劉申叔先生及其訓詁學研究」為題,對申叔先生之家世生平、學術淵源作深入探討,並進而闡論其訓詁學之成就與影響。全文共分八章,其內容大要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撰寫本論文之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材料與方法,並論述前人研究申叔先生語言文字學之成果。
第二章劉申叔先生之生平:先敘述申叔家世;次就申叔經歷,分四期呈現其一生之梗概;再論述申叔之交遊及其門人。
第三章劉申叔先生之學術淵源:以揚州學派、劉氏家學及西方學術三端,探究影響申叔學術思想之根源。
第四章劉申叔先生之學術:就申叔對經學、史學、子學、文學、政治學及倫理、地理、義理、藝術諸學,說明其內容及特色,彰顯其淵博之學術成就。
第五章劉申叔先生之訓詁探源:分別就其對右文之推闡、轉語之運用及事物命名之探考等方面加以討論。
第六章劉申叔先生之訓詁實踐:先就申叔於《周書王會篇》、《穆天子傳》、《琴操》、《法言》、《白虎通德論》、《晏子春秋》、《荀子》諸書所補釋,分為校勘之例與注釋之例,論證其說,並提出若干商榷;於申叔詞例歸納之作,如補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之闕者,及《荀子》、《毛詩》、及《史記》述《左傳》之詞例數種,就其所陳,逐條討論,以明其說。
第七章劉申叔先生之訓詁應用:專言申叔應用文字訓詁以考求古史之成績,依其所涉之內容,分別為名稱制度探源、考察社會演進及反映社會狀況,以觀其說之特色及影響。
第八章結論:總結申叔一生,熱衷政治,嘗有功於革命,卻轉而投身清廷,再又鼓吹帝制,成為袁氏復辟之助力。行為反覆,終遭致非議;然其於學術則多有建樹,尤其於訓詁之學成果豐碩,影響深遠,撮其要為:(一)其訓詁探源諸說,於現代同源詞研究頗有啟示;(二)其訓詁實踐諸作,於古籍整理有相當貢獻;(三)其訓詁應用,於古史研究深有助益。申叔先生堪稱為清末民初之訓詁健將。
引用及參考文獻

壹、引用文獻
一、專書
《中國大百科.語言文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
《天義》,據1907-1908年上海版影印
《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6月
《北京大學日刊》,國立北京大學編
《民報》,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58年6月
《江蘇》,江蘇同鄉會出版部編
《呂氏春秋》《叢書集成新編》2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政府公報》,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0年
《晏子春秋》,《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國故月刊》,國故月刊社編
《國粹學報》,鄧實、黃節主編
《國語》《叢書集成新編》109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無能子》,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中華諸子寶藏編纂委員會編《諸子集成續編》第十六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爾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0年12月
《臨時政府公報》,大總統府公報局編
《警鐘日報》,台北市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民國57年
〔法〕路先.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2月
〔美〕愛德華.薩丕爾著、陸卓元譯、陸志韋校訂《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5月
〔美〕路易斯.亨利.摩爾根著、楊東蒓等譯《原始社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英〕愛德華.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臺北:弘文館出版社,民國74年10月
丁 度等篇《集韻》,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75年11月
于省吾《穆天子傳新證》(《中國古文字大系.金文文獻集成》28冊),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4年12月
《雙劍誃群經新證.雙劍誃諸子新證》,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4月
小澤文四郎《儀徵劉孟瞻年譜》,臺北:大華印書館,民國57年5月
中國革命博物館整理《吳虞日記》上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天津人民出版社、百川書局出版部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臺北:百川書局,1994年12月
孔 晁注《逸周書》《叢書集成新編》11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9年10月
方光華《劉師培評傳》,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
毛 策《蘇曼殊新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
王 力《中國語言學史》,臺北:谷風出版社,民國76年8月
《中國語法理論》,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6年9月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8月
《王力語言學辭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同源字典》《王力文集》第八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漢語史稿》《王力文集》第九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王 寧《訓詁學原理》,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8月
王天海《荀子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王引之《王文簡公文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9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經傳釋詞》《經義述聞等三種》,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2年
王世儒《蔡元培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王先謙《王氏合校水經注》,臺北:中華書局,民國59年6月
《荀子集解》,臺北:正中書局,民國92年10月
《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未著錄出版時地
《釋名疏證補》《漢小學四種》,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7月
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8月new window
王更生《晏子春秋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5年8月
王念孫《高郵王氏遺書》,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6年
《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
《讀書雜志》,臺北:世界書局,民國61年4月
王俊義《清代學術探研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
王國維《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8月
《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6月
王貽樑《穆天子傳匯校集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王觀國《學林》《叢書集成新編》第1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包世臣《藝舟雙楫》《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1082冊,1997年
司馬朝軍、王文暉《黃侃年譜》,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史宗周《中國文字論叢》,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67年8月
永 瑢、紀 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10月
任繼昉《漢語語源學》,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4月
朱 星《朱星古漢語論文選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1月
朱 洪《陳獨秀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朱右曾《周書集訓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0年
朱宗萊《文字學形義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58年3月
朱榮智《新編法言》,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0年10月
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劉師培辛亥前文選》,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3年1月
江 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
何九盈等主編《中國漢字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
吳新雷等編纂《清暉山館友聲集.陳中凡友朋書札》,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系統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宋永培《當代中國訓詁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李 帆《劉師培與中西學術》,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李妙根編《國粹與西化–劉師培文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4月
《劉師培論學論政》,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8月
李國英《小篆形聲字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
李漁叔《魚千里齋隨筆》,臺北:中華詩苑,民國47年12月
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10月
沈 括《夢溪筆談》,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沈玉成、劉寧《春秋左傳學史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
沈兼士《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
沈雲龍主編《汪旭初先生遺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輯,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3年7月
汪 宇編《劉師培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1月
汪喜孫《從政錄》,《叢書集成三編》社會科學類2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85年
汪榮寶《法言義疏》,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7年6月
見蔡邕撰、黃奭輯校《琴操》,《諸子集成補編》第3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阮 元《揅經室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7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周大璞主編《訓詁學初稿》(修訂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周法高《中國語文研究》,臺北:華岡出版公司,民國64年11月
《中國語文論叢》,臺北:正中書局,民國53年10月
周祖謨《周祖謨文字音韻訓詁講義》,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2月
《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7月
宛委別藏《琴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0年10月
林慰君《林白水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8年11月
金沖及、胡繩武《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
俞 樾《諸子平議》,影印清光緒二十五年刊《春在堂全書》,臺北:環球圖書公司,1968年9月
《古書疑義舉例等七種》,臺北:世界書局,民國63年
冒懷蘇《冒鶴亭先生年譜》,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5月
姜亮夫《姜亮夫全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姚文田《古音諧》《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24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柳亞子編《南社叢刻》,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4月
《南社叢刻第二十三集二十四集未刊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4月
《蘇曼殊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9月
《南社紀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二十六輯,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5年
柳無忌《柳亞子年譜》,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5月
段玉裁《周禮漢讀考》《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禮類8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經韵樓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3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9月
洪 邁《容齋隨筆》《叢書集成三編》第7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85年
胡奇光《中國小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胡楚生《訓詁學大綱》,臺北:華正書局,民國84年9月
胡漢民《胡漢民先生文集》第二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67年11月
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唐 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頁85
《古文字學導論》,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國75年8月
唐大沛《逸周書分編句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58年12月
孫詒讓《古籀拾遺》《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24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周書斠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2月
孫雍長《訓詁原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年12月
徐 超《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
徐 鍇《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徐世昌《清儒學案》,臺北:國防研究院出版部,民國56年10月
徐通鏘《語言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桂 馥《說文解字義證》《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20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殷孟倫《子雲鄉人類稿》,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2月
殷寄明《漢語語源義初探》,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1月
班 固纂集《白虎通德論》,《四部叢刊》江安傅氏藏元大德覆宋監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班 固等撰、盧文弨校《白虎通》,《叢書集成新編》第9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郝懿行《爾雅義疏》《漢小學四種》,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7月
馬 勇編《章太炎書信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馬文熙、張歸璧編著《古漢語知識詳解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0月
高名凱《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5月
商衍鎏《清代科與考試述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二十二輯217冊,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4年10月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蔣貴麟主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第二冊),臺北:宏業書局,民國65年9月
張世南《游宦紀聞》《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張世祿《張世祿語言學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10月
張行孚《說文發疑》《說文解字詁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9年1月
張宗祥輯錄、曹錦炎點校《王安石字說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4年4月
張清常《張清常文集》第一卷,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張舜徽《清代揚州學記》,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12月
《鄭學叢著》,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6月
曹世鉉《清末民初無政府派的文化思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7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中華書局,民國67年9月
梁啟雄《荀子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2年8月
梅 鉽《青谿舊屋儀徵劉氏五世小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許威漢《訓詁學導論》(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郭在貽《訓詁學》(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9月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未著錄出版時地
郭秉剛《北大四才子.劉師培》,長春:東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
郭璞注、洪頤煊校《穆天子傳》,《叢書集成新編》10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陳 立《論語正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57年3月
陳 立撰、吳則虞點校《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8月
陳 垣《校勘學釋例》,上海:上海書店,1997年7月
陳 澧《東塾讀書記》,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6月
陳 燕《劉師培及其文學理論》,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8年9月
陳獨秀《陳獨秀音韻學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2月
陳鐘凡《陳中凡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
陸宗達《訓詁簡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年5月
《陸宗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說文解字通論》,北京:新華書店,1981年10月
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7月
章土釗《中等國文典》,民國叢書二編.語言文字類第54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浙案紀略》,柴德賡等編《辛亥革命》第三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章炳麟《訄書》,北京:新華書店,1998年6月
《國故論衡》,臺北:廣文書局,民國84年4月
《章氏叢書》,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1年4月
湯志鈞《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0月
《章太炎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0月
焦 循《雕菰集》,《叢書集成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6月
程瑤田《九穀考》《叢書集成續編》第十一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8年
《果臝轉語記》《叢書集成三編》之二十《安徽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0年
賀覺非《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護國文獻》,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
馮友蘭《三松堂自序》,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馮永敏《劉師培及其文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1年11月new window
馮自由《革命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35年5月
黃 生撰、黃承吉合按《字詁義府合按》,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10月
黃 侃《黃侃論學雜著》,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3年7月
黃永武《形聲多兼會意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1年10月
黃季剛口述、黃焯筆記《文字聲韻訓詁筆記》,臺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2年9月
黃承吉《夢陔堂文集》《國學叢書初編十種》,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6年5月
黃巽齋《漢字文化叢談》,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1月
黃懷信《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楊 泉《物理論》《叢書集成新編》2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楊 雄《法言》,《四部叢刊》影印石硯齋翻宋治平監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楊天石《尋求歷史的謎底》,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
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3月
楊亮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9年5月
楊端志《訓詁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6年11月
楊樹達《詞詮》,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7月
萬仕國《劉師培年譜》,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8月
葉賢恩《黃侃傳》,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1月
廖幼平編《廖季平年譜.附錄》,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6月
廖吉郎《新編荀子》,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91年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熊公哲《荀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11月
甄克思《社會通詮》《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西學譯著類130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趙 航《揚州學派概論》,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11月
趙元任《語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1年10月
趙振鐸《訓詁學綱要》,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10月
趙慎修《劉師培評傳》,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6月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月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9年9月
劉又辛、李茂康《訓詁學新論》,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11月
劉又辛《文字訓詁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6月
劉文淇《青溪舊屋文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5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劉成禺《世載堂雜憶》,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0年
劉志基《漢字文化綜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
劉師培口述、羅常培筆記《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58年9月
劉毓崧《通義堂文集》《叢書集成續編》「求恕齋叢書」第十五、十六函,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0年6月
劉壽曾《劉壽曾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90年4月
劉繼唐《民國人物小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81年4月
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9月
蔡邕撰、何輝遠輯校《琴操》,《古籍叢殘彙編》第4冊,北京:北京圖書館,2001年
蔡邕撰、孫星衍輯校《琴操》,《叢書集成新編》5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鄭杰文《穆天子傳通解》,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年
鄭師渠《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鄭逸梅《藝林散葉》,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
《藝林散葉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
魯 迅《魯迅全集》,臺北:谷風出版社,民國78年12月
蕭 統編、李善注《文選》,宋淳熙本重雕鄱陽胡氏臧版,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4年4月
錢 塘《溉亭述古錄》《叢書集成新編》第10冊,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民國74年
錢 繹《方言箋疏》《漢小學四種》,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7月
錢大昕《嘉定錢大昕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錢玄同《文字學音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53年
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臺北:明倫出版社,民國60年2月
駢宇騫《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春秋校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4月
鮑國順《清代學術思想論集》,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年9月
龍宇純《荀子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6年4月
戴 侗《六書故》《文淵閣四庫全書》22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
戴 震《戴震全集》,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0月
羅福惠《辛亥時期的精英文化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10月
嚴可均《說文聲類》《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2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蘇新春《漢字文化引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釋智匠撰、黃奭輯《古今樂錄》,《諸子集成補編》第3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饒宗頤《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3月
顧野王《玉篇零卷》《叢書集成新編》第3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3年


二、單篇論文
〈馬君武〉,《傳記文學》22卷4期,民國62年4月
〈張繼〉,《傳記文學》25卷5期,民國63年11月
〈陳去病〉,《傳記文學》46卷3期,民國
〈陶成章〉,《傳記文學》43卷3期,民國72年9月
〈廖平〉,《傳記文學》24卷3期,民國63年3月
〈劉師培〉,《傳記文學》23卷1期,民國62年7月
〈劉揆一〉,《傳記文學》44卷1期,民國73年1月
〈蔡元培〉,《傳記文學》23卷3期,民國62年9月
〈錢玄同〉,《傳記文學》23卷2期,民國62年8月
〈閻錫山〉,《傳記文學》26卷2期,民國64年2月
〈蘇曼殊〉,《傳記文學》24卷1期,民國63年1月
丁惟汾口述、羅家倫筆記〈劉師培做偵探的經過〉,《山東文獻》第22卷第4期,民國86年
丁興瀇〈文字學上中國古代社會勾沉〉(下),《學風》第3卷第4期
〈文字學上中國古代社會勾沉〉(上),《學風》第3卷第3期
〈文字學上中國古代貨幣鉤沉〉,《學風》第五卷第二期,民國24年
文 雷〈記馬君武〉,《中外雜誌》第2卷第2期,民國56年8月
毛新青〈劉師培新文化建構中的文學觀〉,《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7月
王 楓〈劉師培文學觀的學術資源與論爭背景〉,《學人》第13輯,1998年3月
王世華〈劉師培與章太炎的《新方言》–關於《序方言後序》和《新方言》中所紀錄的揚州話〉,《揚州學派研究》揚州 : 揚州師院學報編輯部古籍整理研究室,1987年11月
王如晨〈劉師培訓詁學成就簡論〉,《中國學研究》第4輯,濟南:濟南出版社,2001年5月
王汎森〈反西化的西方主義與反傳統統的傳統主義–劉師培與「社會主義講習會」〉,《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6月new window
王梓良〈章士釗這個人〉,《中外雜誌》第15卷第3期,民國65年10月
王森然〈劉師培評傳〉,《國風半月刊》第4卷第9期
王澤遠〈蘇曼殊〉,《中外雜誌》民國89年2月
王興亮、趙宗強〈劉師培與地方志〉,《中國地方志》2005年第3期
田漢雲〈論劉師培的詩〉,揚州師院學報編輯部古籍整理研究室編《揚州學派研究》,揚州 : 揚州師院學報編輯部古籍整理研究室, 1987年11月
申小龍〈傳統字源學論綱〉,《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3月
向 夏〈劉申叔詞例舉要商兌〉,《大陸雜誌》24卷7期,民國51年4月
向光忠〈論漢字文化蘊涵〉,《紀念王力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8月
朱雅琪〈劉師培《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探析〉,《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11期,民國94年10月new window
吳 銳《錢玄同評傳》,南昌:百花州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
吳順澤〈論音轉的性質與音轉研究的意義〉,《求索》2004年2月
李 帆〈陳獨秀與劉師培〉,《安徽史學》2001年第1期
〈劉師培與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
李 坦、田漢雲〈左盦詞箋注〉,揚州師院學報編輯部古籍整理研究室編《揚州學派研究》,揚州 : 揚州師院學報編輯部古籍整理研究室, 1987年11月
李洪岩、仲偉民〈劉師培史學思想綜論〉,《近代史研究》1994年3月
杜新艷〈俗語與駢文–劉師培的進化文學觀〉,《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月
沈 寂〈辛亥革命時期的岳王會〉,《歷史研究》,1979年第10期
周光慶〈古漢語詞源結構中的文化心理〉,《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年第4期
周卓懷〈章士釗〉,《傳記文學》29卷4期,民國65年10月
周新國〈試析1903-1908年劉師培的政治思想〉,揚州師院學報編輯部、古籍整理研究室編《揚州學派研究》,1987年11月
林 尹〈章太炎先生傳〉,《文藝復興》第2期,59年2月
〈錢玄同傳略〉,《大陸雜誌》第25卷第12期
邵鏡人〈劉師培〉,《同光風雲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95輯,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2年1月
南桂馨〈山西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辛亥革命回憶錄》,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1年
姚崧齡〈黃節(晦聞)〉,《傳記文學》28卷1期,民國65年1月
柳亞子〈曼殊新傳〉,《傳記文學》第19卷3期
胡 健〈論劉師培的美學思想〉,《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3月
胡楚生〈劉師培《攘書》探究〉,《清代學術論叢》第三輯,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11月
胡樸安〈從文字學上考見中國古代之聲韻與言語〉,《學林》第9輯,1941年7月
胡繼明〈《廣雅疏證》中的同源詞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7月
范明禮〈國粹學報〉,《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第二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夏敬觀〈廖平傳〉,《四川文獻》第14卷,民國52年10月
孫欽善〈清代考據學分期和派別〉,《中國文化月刊》2004年春之卷
孫雍長〈論聲訓的性質〉,《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2期,2001年6月
〈論聲訓源流〉,《辭書研究》2002年第3期
徐興无〈釋《春秋》必以周禮明之–讀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注例》〉,《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6年5月
桑 兵〈晚清民國時期的國學研究與西學〉,《歷史研究》1996年第5期
殷孟倫〈校書偶記–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裡的錯字〉,《子雲鄉人類稿》,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2月
袁英光、仲偉民〈劉師培與《中國歷史教科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4期
高洪鈞、王淑艷〈李泰棻小傳〉,《文教資料》1990年第1期
高洪鈞〈李泰棻論著概論〉,《文教資料》1990年第1期
張文勳〈劉文典傳略〉,《劉文典全集》第四冊,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張會恩、鍾虎妹〈劉師培文章學思想初探〉,《中國文學研究》1994年第2期
張應斌〈原始名詞與文化發生學〉,《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張寶明〈陳獨秀與劉師培的恩恩怨怨〉,《民國春秋》1995年3月
梅 鉽〈劉師培的家學淵源及其生平雜記〉,《揚州文史資料》第七輯
郭明道〈劉師培與小學〉,《社會科學家》2005年9月
陳 奇〈劉師培的今古文觀〉,《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2期
〈劉師培的地理學〉,《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劉師培的後期經學〉,《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
〈劉師培的倫理學〉,《貴州社會科學》2003年1月
〈劉師培的漢宋學觀〉,《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
陳敬之〈大江南北兩劉三–劉季平與劉師培〉(上、下),《暢流半月刊》,分別載於第18卷第12期、第19卷第1期
陳與齡《林白水先生傳略》,《傳記文學》,第15卷第1期
陳慶煌〈左盦經學綜論〉,《孔孟月刊》第23卷第11期new window
陸宗達、王寧〈淺論傳統字源學〉,《中國語文》1984年第5期
章士釗〈孤桐雜記〉,《甲寅周刊》第1卷第37號
〈書甲辰三暗殺案〉,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九輯,合訂本第5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9年12月
〈疏《黃帝魂》〉,《辛亥革命回憶錄》第一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1年8月
〈論近代詩家絕句〉,《江海學刊》1985年3期
馮永敏〈論劉師培的白話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3期
黃 侃〈太炎先生行事記〉,《制言》第41期
黃 焯〈記先從父季剛先生師事餘杭儀徵兩先生事〉,丁忱編《黃焯文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
黃世暉〈蔡孑民先生傳略〉,《蔡元培自述》,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6年9月
楊天石〈天義報、衡報〉,丁求和主編《辛亥革時期期刊介紹》(三),北京:人民出版社
楊伯峻〈黃季剛先生雜記〉,《量守廬學記》,北京:三聯書店,1985年8月
楊澤林〈從事物的特徵看名物命名〉,《山東文學》2007年1期
廖輔叔〈劉師培論音樂亦有新意〉,《音樂研究》1994年3月
臺靜農〈《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讀後〉,《龍坡雜文》臺北:洪範書店,1988年
蒙文通〈廖季平先生與清代漢學〉,廖幼平編《廖季平年譜》附錄,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
蒲偉忠〈論劉師培《左盦集》的學術思想〉,《清史研究》1992年第2期
趙炎才〈劉師培近代「私德」「公德」思想論述〉,《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11月
〈劉師培無政府主義倫理道德思想析論〉,《江海學刊》2001年第2期
劉 賾〈古聲同紐之字義多相近說〉,《制言》第九期,民國24年
劉又辛〈「右文說」說〉,《語言研究》1982年第1期
〈漢語詞族研究的沿革、方法和意義〉,《文字訓詁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6月
劉川民〈略論《方言箋疏》中的「聲轉」和「語轉」〉,《杭州大學學報》1996年12月
劉世俊、張博〈說「轉語」〉,《寧夏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鄭師渠〈晚清國粹派與社會學〉,《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
〈劉師培史學思想略論〉《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醒 囈〈記劉師培〉,《暢流》第35卷第12期
薛克謬〈論《說文解字》的亦聲部首〉,《北河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謝 康〈回憶馬君武先生〉,《中外雜誌》第20卷第1期,民國65年7月
關 國〈林白水〉,《傳記文學》32卷3期,民國67年3月
〈柳亞子〉,《傳記文學》28卷4期,民國65年4月
〈楊度〉,《傳記文學》30卷5期,民國66年5月
關國煊〈陳去病小傳〉,《傳記文學》46卷3期


三、學位論文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6年new window
柯雅藍《劉師培文字學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都重萬《劉師培對晚清史學演進的貢獻及影響》,北京: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
楊潤陸《評劉師培的語言文字觀》,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82年6月





貳、參考文獻
一、專書
《清儒學案小傳》《清代傳記叢刊》學林類.第7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4年5月
中國語言學家編寫組《中國現代語言學家》(第二分冊),北京:新華書店,1982年9月
毛遠明《訓詁學新編》,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8月
王云路《詞匯訓詁論稿》,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白兆麟《校勘訓詁論叢》,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新著訓詁學引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6月
《簡明訓詁學》(增訂本),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5年3月
石雲孫《訓詁得義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朱正海主編《揚州歷史名人》,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9月
吳孟復《訓詁通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9年11月
吳雁南《清代經學史通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
宋子然《訓詁理論與應用》,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2月
宋均芬《漢語詞匯學》,北京:知識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 帆《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清學史著述之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李建國《漢語訓詁學史》(修訂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8月
周祖謨《文字音韻訓詁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周荐著、劉叔新審訂《漢語詞匯研究史綱》,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8月
林 尹《訓詁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民83年11月
洪治綱主編《劉師培經典文存》,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8月
胡繼明《廣雅疏證同源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1月
徐 虹主編《北大四才子》,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
徐朝華《上古漢語詞匯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8月
殷寄明《漢語同源字詞叢考》,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1月
《語源學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高守綱《古代漢語詞義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年10月
張先覺《劉師培書話》,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張志毅、張慶云《詞匯語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4月
張聯榮《古漢語詞義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許嘉璐《未輟集–許嘉璐古代漢語論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2月
許蘇民《樸學與長江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陳引馳編校《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6月
陳新雄《訓詁學》(上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
《訓詁學》(下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年11月
陳應棠《毛詩訓詁新銓》,臺北:中華書局,民國58年10月
陶成章《浙案紀略》,收錄於柴德賡等編《辛亥革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陶菊隱《袁世凱演義》,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3月
喻大華《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曾昭聰《古漢語神祀類同義詞研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
華星白《訓詁釋例》,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4月
馮浩菲《中國訓詁學》,萊蕪: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
黃金貴《古代文化詞語考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臺北:大通書局,民國60年5月
賈彥德《漢語語義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路廣正《訓詁學通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
劉 琅主編《精讀劉師培》,廈門:鷺江出版社,2007年8月
劉成德《簡明訓詁學》,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劉師培《中古文學論著三種》,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
《中國中古文學講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清儒得失論–劉師培論學雜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6月
《劉師培經典文存》,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劉師培學術論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劉師培史學論著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蔣紹愚《漢語詞匯語法史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9月
盧國屏《訓詁演繹–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3月
蕭 璋《文字訓詁論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年6月
濮之珍主編《中國歷代語言學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2月
蘇新春《二十世紀漢語詞匯學著作提要.論文索引》,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8月
蘇寶榮、武建宇編著《訓詁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5年2月


二、單篇論文
化貫軍〈劉師培民族主義思想探析(1903-1907)〉,《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太 白〈黃季剛拜劉師培為師〉,《中國人才》1997年9月
方光華〈試論劉師培對《左傳》的整理和研究〉,《孔子研究》1995年第4期
毛新青、錢偉〈由「宗經」至「宗騷」–劉師培與傳統文論批評模式的現代轉換〉,《管子學刊》2008年第2期
毛新青〈思想自由與個性解放–劉師培論魏晉〉,《蘭州學刊》2008年第7期
王 凌〈有關劉師培一則早期反清史料〉,《歷史檔案》1988年第3期
王 寧〈漢語詞源的探求與闡釋〉,《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2期
〈關於漢語詞詞源研究的幾個問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1期
王汎森〈劉師培與清末的無政府主義運動〉,《大陸雜誌》,第90卷第6期
王作新〈習俗制度的漢字學考察ー兼論漢字的文化史料價值〉,《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5月
王松木〈從《果臝轉語記》談漢語語源研究的幾個重要課題〉,《訓詁論叢》第四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申小龍〈中國原始文化的結構化呈現–古漢字構形的文化解讀〉,《漢字文化》1994年第2期
〈論漢字的文化定義〉,《漢字文化》2006年第6期
白振有〈漢字蘊涵的婚姻文化〉,《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石雲孫〈禾部字追蹤〉,《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任繼昉〈漢語語源研究的方式、方法、階段論〉,《語言研究》1988年第2期,總第15期
朱信泉〈劉師培〉《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民國人物傳》一卷
朱國理〈《廣雅疏證》中的轉語〉,《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月
〈試論轉語理論的歷史發展〉,《古漢語研究》2002年第1期,總第54期
朱義祿、張新〈論劉師培的「大道為公之世」〉,《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2月
何若鈞〈論劉師培政治思想的演變〉,《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2期
吳光興〈劉師培對中國學術史的研究〉,《學人》第7輯
吳建偉〈劉師培與宋代理學研究〉,《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吳寶安〈詞源研究在文化探究上的價值〉,《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年12月
吳豔玲、高士臣〈劉師培無政府主義思想評析〉,《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
宋永培〈三十至五十年代的訓詁研究〉,《川東學刊》(社會科學版)1995年7月
〈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訓詁研究〉,《長沙電力學院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1期
李 帆〈《劉申叔遺書》編誤舉例〉,《文獻》2001年第1期
〈太章炎、劉師培、梁啟超對戴震及吳皖學術的評析〉,《黃山學院學報》第6卷第1期,2004年2月
〈民族主義與國際認同之間–以劉師培的中國人種、文明西來說為例〉,《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4期
〈歧路彷徨–也談劉師培的政治選擇〉,《文史知識》2002年第6期
〈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與近代的戴學復興〉,《安徽史學》2003年第4期
〈儀徵劉氏學術述–以劉師培為核心的探討〉,《中國文化月刊》2001年7月第256期
〈劉師培論先秦學術〉,《長白學刊》2000年第3期
李 坦〈西漢經古文學演進軌跡初探–讀劉師培《漢代古文學辨誣》有感〉,《揚州學派研究》,1987年11月
李可亭〈錢玄同與劉師培關係論述〉,《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李妙根〈論辛亥革命前後劉師培的政治思想〉,《求是學刊》,1983年第4期
李孝遷、修彩波〈劉師培論學觀初探〉,《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
李孝遷〈劉師培「古學出于史官論」探析〉,《社會科學輯刊》2001年第5期,總第136期
〈劉師培與近代清學史研究〉,《東南學術》2001年第4期
〈劉師培與近代諸子學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魏晉玄學及其學術地位的確立–劉師培論魏晉玄學〉,《江海學刊》2002年2月
李洪巖〈劉師培背叛革命公案述說〉,《文史知識》2000年第11期
李鐵軍〈談劉師培對中國近代史學的貢獻〉,《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杜學文〈從劉師培的另一面引起的話題〉,《黃河》1999年第6期
汪 東〈同盟會和《民報》片斷回憶〉,《辛亥革命回憶錄》第六冊
〈劉師培傳〉,《汪旭初先生遺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續》第4輯,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3年7月
汪春泓〈論劉師培、黃侃與姚永樸之《文選》派與桐城派的紛爭〉,《文學遺產》2002年第4期
周光慶〈漢字文化意義考釋方法新探〉,《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第5期
周作人〈北大感舊錄〉,《傳記文學》第22卷2期
周雁石〈劉申叔未刊著述介詞〉,《文教資料》1990年第1期
林旦旦〈劉師培論漢代今古文之爭〉,《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林麗月〈劉師培的史學〉,《教學與研究》第1期,民國68年2月
施秋香、佴榮本〈論劉師培的「駢文正宗」觀〉,《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
柯師淑齡〈《說文》形聲商榷〉,《先秦兩漢學術》第3期,2005年3月
〈章太炎、黃季剛二位先生師弟情誼及其古聲說〉,《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8年
〈論駢詞同音同用〉,《中國文化大學學報》第2期,1994年6月
〈潘石禪(重規)先生轉注說〉,《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3月
〈高仲華(明)先生對《說文解字》之評價及其假借說〉,《高明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學術研討會》2008年10月
洪德先〈劉師培與社會主義講習會〉,《思與言》第22卷第5期,1985年1月new window
倪 奇〈新舊交替中的劉師培〉,《安徽文學》2008年第8期
孫欽善〈清代訓詁學對「因聲求義」方法的繼承與發展〉,《北京大學中國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4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徐自華〈劉師培傳〉,《徐自華詩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5月
馬克鋒〈北京大學第二號奇人–國學大師劉師培〉,收錄《中國近代十大怪傑》,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張 杰〈魯迅與劉師培的學術聯繫〉,《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6期
張世祿〈漢語同源詞的孳乳〉,《揚州師院學報》1980年第3期
曹世鉉〈在國粹與無政府之間–劉師培文化思想管窺〉,《東方論壇》2000年第2期
曹惠民〈劉師培與《國粹學報》〉,《內蒙古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5期,2002年10月
曹靖國〈劉師培史學思想述評〉,《東北師大學報》1990年第4期
許 結〈賦學:從晚清到民國–劉師培賦學批評簡論〉,《東方叢刊》2008年第1期
許惠琪〈劉師培論「六經皆史」〉,《中國文學研究》民國95年6月
許衛平〈淺論揚州學者在方志學方面的成就〉,《揚州學派研究》,1987年11月
郭明道〈論揚州學派的學術特徵〉,《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3期,2003年5月
〈論劉師培校釋群書的方法〉,《揚州學派研究》揚州 : 揚州師院學報編輯部古籍整理研究室,1987年11月
郭院林、程軍民〈保守與激進:劉師培思想歷程分析〉,《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都重萬〈論辛亥革命前劉師培的新史學〉,《安徽史學》2004年第1期
陳 奇〈西學與劉師培的國粹研究〉,《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信仰支撐的崩坍–劉師培墮落的原因再探〉,《史學月刊》2002年第6期
〈劉師培投身革命原因新探〉,《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劉師培與暗殺王之春案〉,《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1月第1期,總第193期
陳 潔〈說長道短劉師培〉,《炎黃春秋》2000年1月
陳克明〈試論劉師培的經學思想〉,《中國文化》第15、16期,1997年
陳建初〈近十年來漢語語源研究述評〉,《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19卷第4期,1990年7月
陳紅英、歐陽恩良〈心學、民約論與劉師政治思想體系的建構〉,《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陸宗達、王寧〈論字源學與同源字〉,張之強、許嘉璐編《古漢語論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月
章玉政〈狂生本色:劉文典和他的兩位「瘋」老師〉,《江淮文史》2008年第1期
散 木〈「卿本佳人,奈何作賊」的劉師培–關於他的「激烈」和「下水」〉,《書屋》2001年第12期
曾昭聰〈從詞源學史看宋代「右文說」的學術背景〉,《古漢語研究》2002年第2期
湯志鈞〈劉師培和《經學教科書》〉,《東海學報》第33卷,1992年6月new window
〈讀《量守遺文合鈔》–黃侃與章太炎、劉師培〉,《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12月第4期
程明安〈淺論漢字的文化闡釋〉,《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馮永敏〈劉師培國語文教學思想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4卷第6期,1994new window
馮朝亮〈劉師培的無政府主義社會理想探析〉,《傳承》2008年第7期
黃宇鴻〈《說文》中古代農牧漁獵文化鉤沉–《說文》漢字民俗文化溯源研究之二〉,《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4期
黃振萍〈劉師培的白話思想及其轉變〉,《文史知識》1998年第2期
楊天石〈「社會主義講習會」資料〉,《中國哲學》第一輯
〈論《天義報》劉師培等人的無政府主義〉,《尋求歷史的謎底》,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
〈劉師培的「水災共產主義」〉,《書屋》1996年第5期
萬 易〈辛亥革命時期重要報刊作者筆名錄〉,《思與言》4卷5期
〈《劉申叔先生遺書》外佚作一組〉,《文教資料》1987年第5期
〈劉師培年表〉,《文教資料簡報》1985年第2期
〈劉師培專論目錄〉,《文教資料簡報》1985年第2期
萬仕國〈劉師培與吳虞書–論小學經學門徑〉,《文教資料》1990年第1期
經盛鴻〈民國史上最早被「誘姦」的文人劉師培〉,《傳記文學》第72卷第2期,1998年5月
〈辛亥革命中一位風雲文人的浮沉–劉師培三次思想劇變述論〉,《民國檔案》2001年4月
〈劉師培出賣張恭時間小考〉,《文教資料》1987年第5期
〈劉師培史事考訂〉,《史學月刊》1986年第3期
〈劉師培與黃侃交游二三事〉,《文教資料》1990年第1期
賈乾初〈劉師培社會主義觀試探〉,《前沿》,2006年10月
路新生〈劉師培的《左傳》學研究及其現代史學意義〉,《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7月
路新生〈劉師培的民族史研究及對蒙文通的影響〉,《史學史研究》2005年第4期
雷 平〈劉師培清學史研究斠評〉,《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
翟文奇〈劉師培無政府主義活動述評〉,《江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4期
趙 航〈「揚州學派」散論〉,《揚州學派研究》,1987年11月
趙 瑛〈劉師培與新史學思潮〉,《華夏文化》2000年第1期
趙炎才〈倫理重構中的時代性與超越性–劉師培倫理道德思想析論〉,《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清末民初的革命人格與國民人格–以劉師培與陳獨秀為中心〉,《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
〈清末民初劉師培陳獨秀人格說合論〉,《天府新論》2008年第4期
趙萬里〈劉申叔先生著述目錄〉,《北平圖書館月刊》第一卷第六號,1928年12月
趙慶云、尹巧頤〈劉師培民族主義思想初探〉,《船山學刊》2004年第3期
趙學清〈近年來部分漢字文化著作述評〉,《社會科學評論》2008年第1期
齊元濤〈漢字與文化的互證能量〉,《甘肅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劉 軍〈劉師培對傳統工藝的研究〉,《黑龍江史志》2008年第17期
劉文斌〈劉師培對《晏子春秋》研究的貢獻〉,《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劉立人〈論劉師培的文學史觀〉,《揚州學派研究》,1987年11月
劉和文〈論劉師培治文獻學方法〉,《圖書情報知識》2006年第2期
劉建臻〈劉師培與焦循–劉師培與揚州學派間關係的個案分析〉,《社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劉國恩〈漢字文化學緒論〉,《漢字文化》1995年第2期
劉寶俊〈漢字–漢族歷史文化的索引〉,《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
暴希明〈漢字構形中所見上古農耕文明〉,《語文知識》2008年第2期
樂勝奎〈中國近代文化轉的思考–以劉師培為中心〉,《人文論叢》2000年卷,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蔣 俊〈論劉師培解決中國農民間題的思路〉,《齊魯學刊》1994年第1期
蔡 毅〈怪逸橫出之才–劉文典〉,《金沙江文藝》2006年第5期
蔡蘇龍〈劉師培對陳獨秀早期思想的影響〉,《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9月
盧鳴東〈論《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中的尊王思想〉,《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6年5月
穆克宏〈劉師培與《文選》學研究〉,《許昌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錢 偉〈漢字字形文化研究論〉,《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第5期
錢志熙〈舊學之殿軍新學之開山–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文史知識》1999年第3期
謝桃坊〈批評今文經學派–劉師培在四川國學院〉,《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2期
謝棟元〈黃季剛先生與訓詁學〉,《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86年第1期
鍾如雄〈近現代「轉語」方法論之推闡〉,《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韓 偉〈漢字形體中所蘊涵的遠古狩獵的文化信息〉,《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羅正堅〈同源詞與訓詁〉,《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9年第4期
譚宏姣、張立成〈「葫蘆」命名及文化釋源〉,《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三、學位論文
毛新青《劉師培與中國文論的現代轉型》,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7月
王世中《俞曲園先生訓詁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7年new window
田信容《劉師培義理學研究》,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宋惠如《劉師培春秋左傳學之研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邱慧貞《晚清民族意識的探討–劉師培的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金曉東《劉師培的「左傳」學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7月
柯師淑齡《黃季剛先生之生平及其學術》,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1年
許惠琪《劉師培論清代學術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陳志修《儀徵劉氏「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研究》,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
陳慶煌《劉申叔先生之經學》,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0年new window
曾聖益《儀徵劉氏春秋左氏傳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4年new window
黃雅琦《劉師培之倫理思想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楊 林《劉師培民族思想探析》,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1月
趙廣洙《劉師培的無政府思想》,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趙慶云《試論劉師培早期的民族主義思想》,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
劉聯鋒《試論劉師培的多變》,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6月
繆敦閔《劉師培「禮經舊說」研究》,暨南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