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黃石公三略》戰略思想之研究
作者:莊淙澍
作者(外文):ZHUANG,CONG-SHU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徐瑜
談遠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黃石公三略戰爭觀國家戰略軍事戰略野戰戰略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perspective on warnational strategymilitary strategiesstrategies of battlefield operatio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9
《黃石公三略》是我國最早的以「略」為書名,並以統軍馭將的政治謀略為內容的古代兵書。問世以來即為兵家所重,流傳甚廣。然其內容卻與《孫子兵法》不盡相同,《孫子兵法》是以軍事戰略為主,而《黃石公三略》則是以政治戰略為主,軍事戰略為輔,政治戰略的核心是建立全國共識與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軍事戰略的重點是控制要地。雖然後世各家註解與研究皆能指出《黃石公三略》是以政治戰略為主,重視人心向背與戰略要地之佔領,但卻無法解釋為何《黃石公三略》會有與其他兵書截然不同的軍事思想。因此,本研究嘗試從戰爭觀、國家戰略、軍事戰略與野戰戰略分析與理解《黃石公三略》的軍事思想。本研究發現《黃石公三略》即《黃石公書》,兩者為同書而異名,《黃石公三略》集黃老學派之大成,融合各家之所長。而且《黃石公三略》具有脈絡一致的戰爭觀與軍事思想,國家戰略、軍事戰略與野戰戰略之規劃皆源於其獨特的戰爭觀與軍事思想。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 was the first book that used the word “strategy” in the title. With a focus on army management,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 has been widely read since its publication during the Han dynasty and is regarded by many as the preeminent book concerning political schemes. The content of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Art of War, as the former mainly tackles political maneuvers, along with tips for military strategies whereas the latter is mainly about military strategies. The political maneuvers covered within its pag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wide consensus and winning the heart of the public, while the military strategies discussed therein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fortification. Although researchers and commentators in the generations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 pointed out that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 stressed political schemes, most could not offer a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of how the strategy thinking explicated by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 so mightily differs from that of other military publications. This study will pinpoint its differences through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four respects of strategy thinking covered in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 the perspective of war, national strategies, military strategies, and strategies in battlefield operations. We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Three Strategies of Huang Shigong had an alternate name: The Book of Huang Shigong. This book contained the gist of the Huang Lau school of thought and developed a consistent philosophy for war and military ideas. Many national strategic plans, military strategies, and strategies in battlefield operations have resulted from this book’s unique perspective on war and strategy thinking.
參考書目

壹、中文專書
丁肇強,1984年。《軍事戰略》。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三軍大學編譯,1995年。《美國國防部軍語辭典》。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中共軍事科學院,1992年。《戰爭與戰略研究》。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2007年。《中國歷代軍事思想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1997年。《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思想》。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中國歷代戰爭史編纂委員會,1980年。《中國歷代戰爭史第一冊》。台北:黎明文化。
中華戰略學會編,1997年。《認識戰略》。台北:中華戰略學會。
孔令晟,1995年。《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和實際作為》。台北:好聯出版社。
孔安國傳,孔穎達正義,2007年。《尚書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文榮主編,1999年。《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
王充,1966年。《論衡.自然》。引自《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第18卷。
王玉民,1994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
王先謙,1983年。《漢書補注》。台北:中華書局。
王利器撰,1987年。《新語校注》。台北:明文書局。
王秀芝,1970年。《黃石公素書三略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
王弼注、紀昀校訂,1997年。《老子道德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王雲路註譯,1996年。《新譯司馬法》。台北:三民書局。
王雲路註譯,1996年。《新譯吳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世界書局編輯部,1972年。《新校史記三家注》。台北:世界書局。
史金波,2002年。《西夏書籍的編撰和出版》,收錄於《國學研究》第1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永瑢、紀昀,2001年。《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商務書局出版社。
永瑢等撰,1985年。《四庫全書簡明目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田震亞,1993年。《中國近代軍事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安豐雄等著,2002年。《軍事學導論》。台北:揚智文化。
朱永嘉、蕭木註譯,1995年。《新譯呂氏春秋》。台北:三民書局。
朱浤源主編,2005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朱墉,1992年。《武經七書匯解》。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吳楚材,2010年。黃文琳註譯,《古文觀止》。台南:文國書局。
呂思勉,2010年。《先秦學術概論》。廣西:廣西師大出版社。
李昉,1994年。《太平御覽‧第三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李浴日主編,1957年。《中國兵學大系》。台北:世界書局出版社。
李善注,1986年。《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靜、宋立軍、張大松,1994年。《科學思維的推理藝術》。台北:淑馨出版社。
杜正勝,2004。《新史學之路》。台北:三民書局。
杜松柏,2002年。《國學治學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杜維運,1995年。《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汪宗沂輯,1991年。《太公兵法逸文》。北京:中華書局。
辛明主編,199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手冊‧空軍分冊》。青島:青島出版社。
周光培、孫進己主編,1990年。《漢魏六朝筆記小說》。遼寧:遼沈書社。
林佳龍主編,2003。《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林中斌,1999年。《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姜亦青,1982年。《黃石公三略兵法》。台北:聯亞出版社。
姜國柱,2006年。《中國軍事思想簡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姚有志主編,2005年。《戰爭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姚際恆,1966年。《古今偽書考》。台北:藝文印書館。
施子美,1992年。《施氏七書講義》。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美國國防部主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95年。《美國國防部軍語詞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
胡適,1997年。《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應麟,1968年。《四部正偽》。台北:華聯出版社。
范瞱撰,1973年。李賢等注。《新校後漢書》。台北:世界書局。
軍事科學編審委員會,1997年。《中國軍事科學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風笑天,2001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宮玉振,1997年。《白話黃石公三略導讀》。北京:時事出版社。
徐培根註譯,2000年。《太公六韜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徐復觀,1993年。《兩漢思想史》卷二。臺北:學生書局。
徐瑜,1994年。《孫子兵法》。台北:時報文化。
晁公武撰,1990年。《郡齋讀書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班固,1974年。《新校漢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
真德秀,1968年。《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翁明賢等編,2007年。《新戰略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荀況原著,蔣南華、羅書勤、楊寒清註譯,1996年。《荀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
國防部,1999年。《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編印。
國防部,2003年。《國軍軍語辭典》。九十二年修訂本。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2004年。《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市:國防部。
國防部史編局,克勞塞維茲(Karl Von Clausewitz),1991年。《戰爭論》。台北:國防部史編局。
國防部史編局,約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1995年。《戰爭的藝術》。台北:國防部史編局。
康有為,2009年。《新學偽經考》。台北:世界書局出版社。
張心瀓,1954年。《偽書通考》。上海:商務印書館。
張守節撰,1983年。《史記正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梁啟超,1987年《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許保林,1986年《黃石公三略淺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許保林,1990年。《中國兵書通覽》。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許嘉,2003年。《美國戰略思維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陳宇,2005年。《司馬法破解》。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陳伯鏗,1990年。《先秦諸子政治思想探讀》。台北:黎明文化。
陳相靈,2003年。《武經七書與當代戰爭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陳振孫,1987年。《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偉華,2003年。《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
陳鐘凡,1977年。《諸子通誼》。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傅紹傑註譯,1986年。《吳子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
傅傑,1997年。《新譯三略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彭光謙、王光緒,1989年。《軍事戰略簡論》。北京:軍事科學院。
曾振註譯,1996年。《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
焦竑,1986年。《焦氏筆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鈕先鍾,1977年。《大戰略漫談》。台北:華欣文化。
鈕先鍾,1995年。《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1998年。《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譯,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1996年。《戰略論:間接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譯,約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1999年。《戰爭藝術》。台北:麥田出版社。
黃玉章主編,1991年。《軍事戰略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黃震,1971年。《黃氏日抄》。台北:商務書局出版社。
黃樸民,2001年。《黃石公三略導讀》。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楊家駱主編,1990年。《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
楊家駱主編,1997年。《新校本隋書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
楊家駱主編,1998年。《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台北:鼎文書局。
楊家駱主編,1998年。《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台北:鼎文書局。
楊國樞,1994年。《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出版社。
楊國樞等編,1989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市:三民書局。new window
溫洪隆注譯,1996年。《新譯戰國策》。台北:三民書局。
詹哲裕,1999年。《兩漢禮法思想析論》。台北:大航家企業出版社。
趙國華,2004年。《中國兵學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齊思和,1981年。《中國史探言》。北京:中華書局。
劉仲平註譯,1984年。《尉繚子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
劉邵等撰,1965年。《皇覽》。台北:藝文印書館。
劉寅,1990年。《武經七書直解‧三略直解》。北平:解放軍出版社。
劉嶽震,2001年。《政治理論與方法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樊昊、武國祿,1992年。《國防百問》。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歐信宏、胡祖慶合譯,Joshua S. Goldstein ,2003年。《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蔣緯國,1976年。《大戰略概說》。台北:三軍大學。
談遠平,2003年。《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揚智文化。
鄭良樹,1982年。〈論〈孫子〉的作成時代〉,收錄於《竹簡帛書論文集》。台北:中華書局。new window
鄭瑗,1966年。《井觀瑣言》卷二,收錄於《百部叢刊集成》第114冊。台北:藝文印書館。
鄭學稼,1984年。《日本史(一)》。台北:黎明文化。
蕭公權,1982年。《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社。
錢穆,1998年。《先秦諸子繫年》。台北:聯經出版社。
閻鑄,1992年。《軍事戰略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駢宇騫編,2001年。《銀雀山漢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糜振玉主編,2008年。《中國軍事學術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謝祥皓,1998年。《中國兵學‧漢唐卷》。山東:人民出版社。
魏汝霖,1981年。《中國歷代名將及其用兵思想》。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魏汝霖註譯,1980年。《黃石公三略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
魏汝霖註譯,1994年。《孫子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
魏徵等撰,1966年。《群書治要》。台北:商務印書館。
藤原佐世撰,1966年。嚴一萍選輯。《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台北:藝文印書館。
嚴可均校輯,1958年。《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

貳、中文期刊

丁宏武、解光穆,2003年。〈黃石公故事獻疑〉,《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第二期,頁32-35。
王秀芝,1968年6月。〈黃石公素書三略的研究(續)〉,《台灣教育》,209期,頁8-17。
王秀芝,1968年7月。〈黃石公素書三略的研究(續)〉,《台灣教育》,210期,頁8-14。
王秀芝,1968年6月。〈黃石公素書三略的研究〉,《台灣教育》,208期,頁7-14。
何清谷,1998年10月。〈試論《黃石公三略》及其真偽〉,《歷史月刊》,頁102-107。
阮芝生,1984年7月。〈中國失傳的宋施子美撰「三略講義」—附錄整理過之原文(上)〉,《食貨月刊》,頁141-157;
阮芝生,1984年9月。〈中國失傳的宋施子美撰「三略講義」—附錄整理過之原文(下)〉,《食貨月刊》,頁211-226。
阮芝生,1971年6月。〈論留侯與三略(下)〉,《食貨月刊》,頁93-121。
知水,2000年1月。〈關於「黃帝之言」的兩個問題〉,《管子學刊》,頁38-46。
徐文助,1982年6月。〈黃石公三略研究〉,《國文學報》,第11期,頁121-148。new window
張新斌,2001年9月。〈滎陽相持与垓下對決——漢興過程中兩個關鍵時段的歷史解讀〉,《宿州學院學報》,第26卷第9期,頁123-125。
賀樹林,1999年3月。〈中國古代軍事思維方式的價值與特徵〉,《南京政治學報》,頁103-104。
黃月勝、劉光權,2004年11月。〈三略的人才收攬戰略思想及其影響〉,《江西社會科學》,頁124-127。
黃樸民,2001年3月。〈大一統兵學的奠基者———《三略》綜論〉,《軍事歷史研究》,頁132-141。
董平均、宋彩霞,2006年6月。〈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辨析〉,《晉陽學刊》,頁76-78。
劉向陽,2005年03月。〈《黃石公三略》的軍事法制思想〉,《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頁9-10。
謝國良,1995年1月。〈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概論〉,《軍事歷史研究》,頁80-86。
顏吾芟,1996年04月。〈《黃石公三略》戰略思想初探〉,《求是學刊》,頁102-103。
鐘焓,2005年6月。〈《黃石公三略》西夏譯本正文的文獻特徵〉,《民族研究》,頁85-91。

參、外文資料

Bartholomees J. Boone, ed. ,2008. 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Volume1: Theory of War and Strategy. U.S.: U.S. Army War College.
Csikszentmihalyi Mark,1994. Emulating the Yellow Emper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uangLao,180-141 B.C.E,.San Francisco: Stanford University.
Denzin Norman K.,1989. The Research Act, 3rd 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Department of Defense,1998.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US:DOD.
Gat Azar,1989. The Origins of Military Thought: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o Clausewitz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aak Alan C., 1985.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Illinois:The Dorsey Press.
Lindzey Gardner and Aronson Elliot eds.,1968.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Reading Mass.:Addison-Wesley.
Markus Keller, 1993. From “Non-action” to “Over-action” : An Analysis of the Shift of Political Paradigms inthe Second Century B.C. .Candidacy: Princeton University.
Nachmias Chava Frankfort and Nachmias David, 2000.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Ponton Geoffrey and Gill Peter, 1982. Introduction to Politics. New York: Blackwell.
Sarkesian Sam C.,1989. U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ers, Processes, and Politics. Boulder and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Schwartz Benjamin I. , 1985. 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Strauss Anselm and Corbin Juliet,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Wylie J.C.,1988. Military Strategy: A General Theory of Power Control. Bardon:Naval Institute Press.
Yarger Harry R.,2008. “The Strategic Appraisal: The Key to Effective Strategy,” in J. Boone Bartholomees, ed.,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Volume1: Theory of War and Strategy. U.S.: U.S. Army War College.

四、網路資源

國家圖書館網站,《台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國家圖書館網站,《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