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省交響樂團與臺灣文化協進會的分期發展與比較(1945-1949)
書刊名:興大人文學報
作者:邱詩珊
作者(外文):Chiu, Shih-sha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32(下)
頁次:頁1041-1100
主題關鍵詞:臺灣省交響樂團臺灣文化協進會戰後初期音樂社會史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Taiwan culture association early post-war er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3
  • 點閱點閱:102
本文主要是藉著探索省交與臺灣文化協進會在1945-1949年間的音樂會活動,來進行對戰後初期臺灣西洋古典音樂活動概況的重建。過去研多半將戰後初期視為臺灣音樂史的沙漠時期,但本研究在遍查當時報紙之音樂報導後發現:臺灣省交響樂團及臺灣文化協進會在1945-1949舉辦了數百場的音樂會,以及數十次唱片欣賞會、演講,還有音樂比賽與音樂進修班。臺灣戰後初期的音樂環境不但不是沙漠,戰後初期在臺灣歷史上所扮演的關鍵性轉折,更是鄭定當前音樂發展方向的基礎。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reestablish the activities of Taiwan Symphony Orchesera and Taiwan Culture Association, which hold activities positively at that time, the thesis tried to draw outlnre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in Taiwan masic environemtn dnvng the carly post-war ear and san it up by collecting official document, newspapers post-war era and san it up by collecting official document, newspapers and the datum from mtervewing.
期刊論文
1.徐玫玲(1997)。泗治先生的音樂一生。台灣觀點網路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筱峰(19960800)。從《民報》看戰後初期臺灣的政經與社會。臺灣史料研究,8,98-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雪姬(19911200)。臺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4),15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秦賢次(1994)。「臺灣文化」覆刻說明。《臺灣文化》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薛宗明(1997)。早期臺灣管弦樂隊的發軔(上)。省交樂訊,7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0)。傳奇人生─福建音樂學院院長蔡繼琨。每週文摘,14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郁秀(2000)。臺灣聲樂教育之先驅─懷念林秋錦教授。美育,11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薛宗明(1997)。早期臺灣管弦樂隊的發軔(下)。省交樂訊,71,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文化協進會(194609)。臺灣文化協進會章程。臺灣文化,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46)。日誌。臺灣文化,1(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瑾(1997)。一個當代音樂傳奇中的浪漫與艱辛。人民音樂,1997(10)=總37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48)。新春音樂晚會。臺灣文化,3(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46)。音樂座談會記錄。臺灣文化,1(3),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46)。音樂與美術。臺灣文化,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儀深(1991)。論臺灣二二八事件的原因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蕭阿勤(1991)。國民黨政權的文化與道德論述(1934-1991):知識社會學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純嘉(1999)。人民導報研究(1946-1947)--兼論其反映出的戰後初期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士榮(1994)。戰後台灣之文化重編與族群關係--兼以「臺灣大學」為討論例案(一九四五∼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春蘭(1995)。楊雲萍的文化活動及其精神歷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黎中光(1992)。國民政府與臺灣終戰初期的政治經濟(1945-1952),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采屏(1997)。臺灣戰後初期1945-49的現實主義美術,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家慧(1996)。太陽下的兩個作家:龍瑛宗和呂赫若,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志奇(1980)。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的分析:民國34年至41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大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1997)。臺大「四六」事件考察: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總結報告。臺北: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山本澄子(1999)。植民地臺灣の高等女学校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上原一馬(1988)。日本音樂教育文化史。日本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稱奇(2001)。撐旗的時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重修臺灣省通志。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顏廷階(1992)。中國現代音樂家傳略。中國現代音樂家傳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昭陽、吳君瑩、林忠勝(1994)。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流。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廣暉(198603)。現代中國音樂史綱。臺北:樂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德銘、莊永明(1994)。臺灣歌謠鄉土情。臺北:臺灣e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碧川(1996)。台灣現代史年表--九四五年~一九九四年。台北:一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三浦俊三郎(1991)。本邦洋樂變遷史。東京:大空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介鱗(1996)。戰後台灣史記。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賴澤涵、馬若孟、魏萼、羅珞珈(1993)。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光直(1998)。蕃薯人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鳴鐘、陳興唐(1989)。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藍博洲(2001)。藍博洲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介鱗(1996)。臺灣戰後史記。臺灣戰後史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繼琨(1995)。賀辭。臺灣省立交響樂團五十週年慶團慶特刊。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鄧漢錦(1975)。回顧卅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交響樂團卅週年團慶特刊。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盧非易(1999)。臺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臺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永烈(1989)。馬思聰傳。馬思聰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唐敏南(1999)。心中充滿感激─憶尼哥羅夫老師。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校史。福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園部三郎(1991)。音樂五十年。音樂五十年。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藤井省三(1997)。呂赫若與東寶國民劇─自入學東京專音樂學校到演出「大東亞歌舞劇」。呂赫若作品研究.臺灣第一才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460616)。人民導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9)。臺灣新生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46)。本省中學校校長會開幕,陳長官蒞會訓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忠正(1995)。榮耀抑或虛幻的臺灣經濟奇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47)。如何建設臺灣經濟,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46)。伍正謙氏獨唱會.廿九夜在中山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詠智(2001)。國賓立足臺灣大放光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1)。鈴木鎮一先生の步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45)。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招訓團員通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47)。交響樂團舉辦音樂進修班.分聲樂弦樂管樂等三組.免收學費講義由班發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4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48)。文化協進會定期舉行臺灣歌謠演奏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48)。今日國定音樂節省會熱烈慶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勝澤(1948)。在旋律中教化─介紹臺北師校音樂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48)。臺中音樂協會.召開成立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49)。臺灣文協.改進歌仔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47)。交響樂團昨晚舉行第二回露天演奏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秉顯(1948)。臺灣的音樂運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46)。臺灣民報,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47)。音樂比賽大會聽眾極為擁擠.計小提琴鋼琴聲樂三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江昭青(2001)。從四六到戒嚴.校園慘「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47)。電各縣市政府查禁日語唱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章忠信(2001)。國歌得否受著作權保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省接管計畫綱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47)。音樂節受事變影響.臺北市寂寞無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洪哲勝(2001)。臺灣新思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47)。國聲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48)。新疆青年歌舞團.昨晚表演非常盛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48)。新疆歌舞團昨抵中.本各界熱烈歡迎民聲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49)。臺大麥浪歌詠隊.昨舉行話別茶會民聲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48)。文化協會與行茶會.迎音樂家程懋筠,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49)。法紀與治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蕭新煌(1987)。解嚴後社會新秩序的改造,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