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1910∼1945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中「京劇」部分的討論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李元皓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Yuan-hao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40
頁次:頁213-243
主題關鍵詞:日治時期臺灣京劇南派上海京班京劇唱片史Japanese OccupationPeking opera in TaiwanSouthern styleShanghai Peking Opera troupeHistory of Peking Opera record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4
  • 點閱點閱:73
圖書
1.黃鈞、徐希博(2001)。京劇文化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京市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1990)。中國京劇史(中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上海艺术研究所、北京市艺术研究所(1990)。中國京劇史, 上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0)。中國京劇史(上卷)。中國京劇史(上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于質彬(199401)。南北皮黃戲史述。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寅恪(2001)。陳寅恪集.詩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公博、李鍔、汪瑞炯、趙令揚(1979)。苦笑錄--陳公博回憶(1925-1936)。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洪春(1982)。京劇長談。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亞湘(20000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洪春(1985)。京劇長談。京劇長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上海艺术研究所、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中國京劇史,中卷。中國京劇史,中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小如(1996)。增補羅亮生先生遺作戲曲唱片史話訂補。吳小如戲曲文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菊人(1979)。戲考。戲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子褒(1974)。大戲考。大戲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聆音館主(1976)。戲典。戲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伯謹(1972)。國劇大成。國劇大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亞湘(2000)。日治時期臺灣京劇發展面向及文化意義。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1910-1945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亞湘(2000)。日治時期臺灣京劇發展面向及文化意義。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1910-1945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伯謹(1972)。國劇大成(第三集)。國劇大成(第三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伯謹(1972)。國劇大成(第四集)。國劇大成(第四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子褒(1974)。大戲考。大戲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聆音館主(1976)。戲典。戲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胡菊人(1979)。戲考。戲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小如(1996)。增補羅亮生先生遺作戲曲唱片史話訂補。吳小如戲曲文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鈞、徐希博(2001)。京劇文化詞典。京劇文化詞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美枝(2000)。話日治時期北管音樂風華。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1910-1945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寅恪(2001)。陳寅恪集.詩集。陳寅恪集.詩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