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帝國觀點下的文學想像--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妖魔化書寫
書刊名:臺灣文獻
作者:陳龍廷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55:4
頁次:頁211-245
主題關鍵詞:清代臺灣文學原住民形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3) 專書(5)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72
  • 點閱點閱:129
期刊論文
1.侯健(19740300)。「野叟曝言」的變態心理。中外文學,2(10),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雅仲(19930900)。裨海紀遊:徘徊於自我與異己之間。新史學,4(3),59-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龍廷(20030700)。相似性、差異性與再現的複製:清代書寫臺灣原住民形象之論述。博物館學季刊,17(3),91-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道兆行(1942)。飛番墓。臺灣文學,2(1),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大道兆行(1942)。續飛番墓。民俗臺灣,2(7),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淑華(2000)。劉家謀宦臺詩歌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淑慧(2000)。黃叔璥及其《臺灣使槎錄》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連橫(1964)。雅堂文集(卷二)。雅堂文集(卷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8)。臺灣雜詠合刻。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豪(1970)。臺灣詩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oucault, Michel(1969)。L’archeologie du savoir。Paris:Editions Gallimard。  new window
5.孫爾隼、陳壽祺(1961)。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倫炯(1958)。海國聞見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范咸(1961)。重修臺灣府志 : 職官.官秩。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尹士烺、李祖基(200303)。臺灣志略。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百川、林學源(1960)。樹杞林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璽(196211)。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伊能嘉矩(1997)。臺灣蕃政志。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培桂、林豪(196308)。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廷玉(1987)。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柯培元(1961)。噶瑪蘭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必昌(1961)。重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逢昶(1960)。臺灣生熟番紀事。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臺案彙錄庚集。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Foucault, Michel(1966)。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Paris:Gallimard。  new window
25.陳淑均、李祺生(1963)。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Greimas, Algirdas Julien(1983)。Du Sens II: Essais sémiotiques。Du Sens II: Essais sémiotiques。Paris。  new window
28.Greimas, A. J.(1986)。Sémantique structurale。Sémantique structurale。Paris。  new window
29.Memmi, Albert(1985)。Portrait du colonisé, Portrait du colonisateur。Portrait du colonisé, Portrait du colonisateur。Paris。  new window
30.王瓊玲(1998)。野叟曝言硏究。野叟曝言硏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壬癸(1997)。臺灣平埔族的歷史與移動。臺灣平埔族的歷史與移動。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亦園(1998)。傳說與課本:吳鳳傳說及其相關問題的人類學探討。宗教與神話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夏敬渠(1881)。野叟曝言。彙珍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高宗實錄選輯。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其南(1986)。文明結構與神話。文明結構與神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葉石濤(1999)。臺灣文學集:日文作品選集。臺灣文學集:日文作品選集。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Frazer, J. G.(1991)。金枝=The Golden Bough。金枝=The Golden Bough。  new window
其他
1.(清)紀昀(1988)。閱微草堂筆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雍正硃批奏摺選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丁紹儀(1956)。東瀛識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紀青(2003)。星雲公開信:臺灣本來沒有臺灣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左宗棠(1960)。左文襄公奏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李之芳(1970)。李文襄公奏疏與文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懿琳(2002)。後殖民史觀詮釋臺灣古典文學的一個嘗試:以明鄭時期為分析對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流求與雞籠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清)夏敬渠(1983)。野叟曝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清)陳文達(1931)。臺灣縣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明)盧若騰(1961)。島噫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