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現代都會」的「有機中國」反歸:戰後初期文化學院的建築設計論述形構(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
書刊名: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
作者:蕭百興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
頁次:頁183-204
主題關鍵詞:建築史設計史臺灣論述分析空間性異質地方依賴的現代性計劃學都市文化本位主義中國文化學院盧毓駿學院Architectural historyHistory of designTaiwanDiscursive analysisSpatialitySpaceHeterotopiaModernity of dependencyPlanningUrbanCultural conservatismChinese Cultural CollegeYu-jun LuAcadem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2
  • 點閱點閱:27
期刊論文
1.蕭百興(19980900)。斯地降臨!?:東海神話暨其早期建築設計論述(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中)。城市與設計學報,5/6,63-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百興(20000300)。「現代都會」的「機能中國」反歸:戰後初期中原學院的建築設計論述形構(1950末∼1970初)。城市與設計學報,11/12,159-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百興(20030600)。從「初級圖案」到「基本設計」:戰後初期西方基本設計在臺灣建築學院的錯落傳播(1940s中-1970s末)。華梵學報,9,199-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榮堂、陳政雄、丁清彥、楊仁江、曾永有、李健次(19780200)。就建築論建築--談中國文化學院與建築。建築師,4(2)=38,2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百興(20030600)。物象囈語:自然秩序的社會寓言及鄉土遁逃從現代性看巴黎與勒柯布季耶的關係。華梵學報,9,177-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百興(19990300)。來自彼岸的「新」聲--戰後初期「省立工學院(省立成大)」建築設計的論述形構(1940中-1960初)。臺灣社會研究,33,133-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嚴月粧(197509)。山林中的隱者黃寶瑜。房屋市場,26,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7)。本校簡史。華岡年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8)。建築系簡介。華岡年刊,2,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文達(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陳文達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順立(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張順立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其昀(1967)。中國文化學院院歌。華岡年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6005)。由署名為「實」者所繪之「牽強附會集」漫畫。百葉窗,2(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李祺祥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安凱戎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包永杰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71)。實業計劃工學門學生張大威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藍奉禮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周克忠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69)。建築系第3屆學生黃炳輝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3,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72)。建築系第6屆學生楊平飛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6,7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廖武惠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李彥照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郭德松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69)。建築系第3屆學生葉政盛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3,3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68)。建築系第2屆學生傅博之畢業感言。華岡年刊,2,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77)。華岡精神淺說。華岡年刊,11,129-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7606)。中國文化學院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簡介。房屋市場,35,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嘉蓁、王瑞民(1985)。訪邱坤武先生。文化建築都市設計,7,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乾朗(198810)。從「盧毓駿教授文集」之出版談中國先輩建築師資料之整理。建築師,14(10)=166,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尤俊明(199003)。訪李乾朗。空間,20,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文澤(198510)。訪陳明竺先生。文化建築都市設計,7,9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鋒雄(1977)。華岡華岡。華岡年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邱中人(198510)。訪曹奮平先生。文化建築都市設計,7,9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侯靜華、傅叔宸(198510)。訪李乾朗先生。文化建築都市設計,7,11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其昀(19661031)。居住的文化。建築都市計劃與文化,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其昀(1967)。華岡興學的理想(民國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中國文化研究所開學典禮講)。華岡年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其昀(1967)。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民國五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在華岡學會致辭)。華岡年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其昀(1968)。校訓:質樸堅毅(張創辦人於民國五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開學典禮講)。華岡年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其昀(1968)。新時代的大學生(民國五十三年十月廿六日新生始業式講詞)。華岡年刊,2,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其昀(1968)。華岡之風格。華岡年刊,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其昀(197204)。華岡十年。建築都市計劃與文化,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童志祥(198510)。訪高擎天先生。文化建築都市設計,7,10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潘維和(1979)。華岡的理想與實踐。華岡年刊,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蔣中正(19601031)。總統訓示。建築都市計劃與文化,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盧偉民(1987)。古建築的新造型--代序。建築師,1987(Dec.),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盧毓駿(1954)。走向正確都市計劃思想之路(臺灣省都市計劃之評價)。今日建築,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盧毓駿(1954)。走向正確都市計劃思想之路(臺灣省都市計劃之評價)。今日建築,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盧毓駿(1954)。區域計劃之重要。今日建築,5,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盧毓駿(1955)。從新思潮看本省都市計劃與建設。今日建築,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盧毓駿(1988)。實用簡要城市計劃學。中國建築,2(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盧毓駿(19510915)。城市演進之規律與計劃之新精神。大陸雜誌,3(5),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盧毓駿(19590223)。反映有機文明的中國建築都市計劃及造園。中國一周,46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盧毓駿(196610)。實業計劃中之都市建設研究。建築都市計劃與文化,1,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盧毓駿(1966)。出席東亞都市計劃及住宅協會區域性會議報告。建築都市計劃與文化,1,1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盧毓駿(197101)。都市計劃學會會刊發刊辭。都市與計劃,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盧毓駿(195403)。談到我國城牆之另一種作用及四合式住宅--提倡城牆式集團住宅。今日建築,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盧毓駿(19570624)。美國流行日式建築。中國一周,37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林致秀(198812)。六校建築系前期畢業生座談會。建築師,14(12)=168,96-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徐進鈺(19900200)。領域取向規劃論述之檢討--傅里曼(Friedmann, John)的新民粹主義。臺灣社會研究,3(1),151-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夏鑄九(19971200)。再理論公共空間。城市與設計學報,2(3),63-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明輝(19900200)。歷史與目的--評陳忠信先生的〈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一文。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1),195-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景森(19880700)。戰後臺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2/3),9-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敖(19620200)。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文星,9(4)=52,9-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夏鑄九(19931100)。進步年代的公共性建構:劉易士.孟福與《歷史中的城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5,167-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忠信(19881200)。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認識論層次的批判。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0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賀陳詞(196608)。臺南市延平郡王祠及其他。建築雙月刊,20,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方汝鎮(196208)。我們的絆腳石--虛偽的型體革新。建築,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黃寶瑜(195403)。中國之牌樓。今日建築,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蕭百興(1998)。依賴的現代性:臺灣建築學院設計之論述形構(1940中-1960末)(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一夆(1998)。盧毓駿建築作品之形式與意涵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乃齊(1989)。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光復後台灣古蹟保存運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盧毓駿(1971)。中國建築史與營造法。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建築及都市計劃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obsbawm, Eric J.、鄭明萱(19961101)。極端的年代:1914-1991。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植明(2002)。科比意:二十世紀的建築傳奇人物柯布。台北: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rampton, Kenneth(1985)。Modern Architecture-A Critical History。London。  new window
5.Hall, P.(1988)。City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Oxford。  new window
6.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199602)。台南市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文化學院(196706)。中國文化學院概況五十五學年度。中國文化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乾朗(1992)。台灣近代建築風格。台北:室內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策縱、楊默夫(1984)。五四運動史。臺北: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Rabinow, Paul、陳志梧(1993)。空間、知識與權力:與米歇.傅寇對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格理、關華山(1995)。賀陳詞教授紀念文集。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系暨建築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毓駿(197707)。現代建築。台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盧毓駿(1988)。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Frampton, K.(1980)。Modem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New York:Thames and Hudson。  new window
15.林啟彥(199401)。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香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Frampton, Kenneth(1992)。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New York:Thames and Hudson。  new window
17.黃嘉樹(1994)。國民黨在台灣(1945-1988)。台北:大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景森(1993)。台灣的都市計畫(1895-1988)。台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史全生(199004)。中華民國文化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馮契(1989)。中國近代哲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彭懷恩(1987)。臺灣政治變遷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夏鑄九、王志弘(19930000)。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傅朝卿(19930000)。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二十世紀中國新建築官制化的歷史研究。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鐘雄(1987)。臺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康綠島(1993)。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卓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進慶、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漢(19920000)。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盧毓駿(1988)。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夏暴九(1995)。七○年代的台灣建築:七○年代台灣之空間的文化形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端仕(19540221)。都市發展的新趨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肇立(1995)。傅朝卿談「宮殿式建築與盧毓駿建築師的作品」(傅朝卿vs吳光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乾朗(1995)。盧毓駿建築師的設計作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毓生(1989)。新儒家在中國推展民主的理論面臨的困境。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社會思想論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人偉(1993)。故盧毓駿先生著述編印。文化建築30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鑄九、張景森(1993)。台灣地區國土規劃歷史的回顧與檢討。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台北:臺灣社會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秀夫(1993)。追憶先師。文化建築30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端仕(1988)。都市發展的新趨向。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費俠麗、章建剛(1991)。思想的轉變:從改良運動到五四運動(1895-1920)。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幸真、江柏焯、賴憲民(198905)。永遠的執著--專訪李乾朗老師。淡江建築十三。淡江大學建築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毓駿(197110)。孝園先生親炙瑣憶。戴季陶先生文存三續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檔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毓駿(197110)。我從工程角度了解戴故院長季陶先生。戴季陶先生文存三續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檔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盧毓駿(1988)。明堂新考--一個中國建築師想像中的中國古代明堂。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盧毓駿(1988)。中正圖書館設計之旨趣。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毓駿(1988)。近半世紀以來建築工程發展概況。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盧毓駿(1988)。三十年來中國之建築工程。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盧毓駿(1988)。實用簡要城市計劃學。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盧毓駿(1988)。城市演進之規律與計劃之新精神。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毓駿(1988)。都市計劃發展史。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盧毓駿(1988)。反應有機文明的中國建築都市計劃及造園。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盧毓駿(1988)。都市計劃之基本調查。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盧毓駿(1988)。國父實業計劃都市建設研究報告。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盧毓駿(1988)。出席東亞都市計劃及住宅協會區域性會議報告。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盧毓駿(1988)。都市計劃學會會刊發刊辭。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盧毓駿(1988)。人類尺度計劃之與依仁游藝。盧毓駿教授文集貳。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盧毓駿(1988)。談到我國城牆之另一種作用及四合式住宅--提倡城牆式集團住宅。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盧毓駿(1998)。美國流行日式建築。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盧毓駿(1988)。基本設計概論。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易勞逸、章建剛(1992)。南京時期的國民黨中國(1927-1937)。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韋慕庭、章建剛(1991)。國民革命:從廣州到南京(1923-1928)。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夏鑄九(1993)。空間形式演變中之依賴與發展--台灣彰化平原的個案。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台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明輝(1994)。牟宗三思想中的儒家與康德--戰後台灣儒家思想發展之一例。臺灣經驗 (二):社會文化篇。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史華慈、章建剛(1991)。五四及五四之後的思想史主題。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乾朗(1993)。談盧毓駿教授的建築。文化建築30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乾朗(1988)。盧毓駿教授年表。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盧偉民(1988)。古建築的新造型--代序。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盧毓駿(1988)。建築。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盧毓駿(1988)。對於整修文物古蹟應有之認識。盧毓駿教授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盧毓駿(1998)。國立台灣科學館建築設計旨趣。盧毓駿教授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系系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