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及其對臺灣的傷害
書刊名:興大人文學報
作者:黃秀政
作者(外文):Huang, Hsiu-che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6(下)
頁次:頁493-540
主題關鍵詞:二二八事件接收弊端政治壟斷經濟統制2-28 incidentReceived corruptionPolitical monopolyEconomic domin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64
  • 點閱點閱:107
1947年2月發生的「二二八事件」,是戰後臺灣史上最慘痛的不幸悲劇。此一事件發生背景,可謂錯綜複雜。本文詞從長官公署體制的特殊化、政治壟斷與接收弊端、經濟統制與民生困苦,以及社會動亂與文化隔閡四方面,對事件背景結構加以分析,得知事件的發生表面上看似為一連串的偶發衝突,但實際為各種遠因與近因累積造成的。事件從最初的導火線-單純的緝煙事件,因相關單位處理不當,而演變成為全省性的抗爭事件,僅短短數月,即在國民政府的鎮壓與安撫中迅速落幕。但此一事件對臺灣的傷害卻至深且鉅,影響深遠,不但打擊臺人心理,導致長期對政治恐懼與冷漠;造成菁英斷層,影響地方政治生態;而且有利國民黨一黨專政,阻礙民主政治發展;加深族群隔閡,不利臺灣文化的發展。
The 2-28 Incident that began in February 1947 is the most painful tragedy over the Taiwanese history.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the 2-28 Incident are very complicated. Based on the available references and materials, the article is aimed to analyze the 2-28 Incident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special system of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e political monopoly and the received corruption, the economic domination and the living poverty and the social disturbanc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2-28 Incident began with the confiscation of the contraband cigarettes in Taipei and continued to spread out to the island wide anti-government movement. Lasting for only several months, the 2-28 Incident was quickly been repressed by the authorities but the impacts following were long and substantial. The 2-28 Incident shocked the people and caused the fears and unconcern to politics among Taiwanese. The slaughter during the 2-28 Incident also leaded to the shortage of educated Taiwanese, which initiated the environments for the dictatorship of Kuomintang for the following decades. Besides, the 2-28 Incident caused the differences among races, which damage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culture.
期刊論文
1.高維民、福蜀濤(1987)。臺灣光復初時的軍紀。中華雜誌,283,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泰升(19991000)。臺灣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律體系的承接(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9(1),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佳龍(19890300)。威權侍從政體下的臺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117-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45)。國民政府公報。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仲圖。高雄市二二八事變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淑英(2003)。《民報》與戰後初期的臺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梨雲、蔣渭川(1991)。二二八事變始末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7)。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市: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立法院(1978)。中華民國法律彙編。臺北市: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省政府統計處(1947)。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度臺灣省行政紀要--國民政府年鑑臺灣省行政部份。臺北:臺灣省政府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逸舟、張良澤(1991)。二二八民變。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碧鏘、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慕雲(1948)。為臺灣說話。上海:二五記者聯誼會:中國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閩臺通訊社(1947)。臺灣政治現狀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鳴鐘、陳興唐(1989)。臺灣光復和光復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芳明。臺灣戰後史資料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德龍、陳芳明(1992)。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藍博洲。沉屍流亡二二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侯坤宏、許進發(2004)。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金島、王世勛(1988)。站在第一線。臺中:黃金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古瑞雲。臺中的風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1995)。嘉雲平野二二八。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雪姬(1995)。續修高雄市志(卷八):社會志二二八事件篇。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永熾、薛化元(1990)。臺灣歷史年表終戰1 1945-1965。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梓(1985)。臺灣省參議會史研究:變遷時代裡的一個過渡型代議機構1946-1951。臺北市: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阮美姝、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筱峰(1991)。二二八消失的臺灣菁英。臺北市:自立晚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濁流(1978)。狡猿。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 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丘念臺(1981)。我的奮鬥史。臺北:中華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金島、潘彥蓉、周維朋(2004)。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梓(1994)。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新榮(198907)。吳新榮回億錄:清白交代的臺灣人家族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瑞成(19900630)。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省參議會秘書室(1946)。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特輯。臺北市:臺灣省參議會秘書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濁流(1988)。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韓石泉(19561104)。六十回憶。韓石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明芳(1991)。謝雪紅評傳。臺北:前衛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筱峰(1998)。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筱峰(1986)。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翠蓮(19950000)。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彭懷恩(1987)。臺灣政治變遷40年。臺北市: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趙永茂(1997)。臺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臺北:翰蘆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鍾逸人(1988)。辛酸六十年。自由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峰松(1992)。有誰毁得了我們的母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秀政(20050622)。建立公義和平的社會讓悲劇不再發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閩臺通訊社(1947)。臺灣政治現狀報告書。二二八真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一鶚(1987)。陳儀在臺灣。陳儀生平及被害内幕。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明通(1993)。派系政治與陳儀治臺論。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賢龍。臺灣事變内幕記。二二八事件資料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清梅(1993)。光復初期臺灣米荒問題初探。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亮功、何漢文(1992)。調查二二八事件報告。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主席致陳儀三月虞電。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雪姬(1993)。臺灣光復初期的民變:以嘉義三二事件為例。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孟緝。臺灣省「二二八」事件回憶錄。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寬政(1992)。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數的人口學推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市: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亮功。二二八事變奉命查辦之經過。楊亮功先生年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翼中。帽簷述事。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乃德、陳明通(1993)。政權轉移和菁英流通: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三井、許雪姬(1991)。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柯遠芬(1992)。臺灣二二八事變之真相。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明通。派系政治與陳儀治臺論。臺灣光復初期歷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琴(1991)。臺灣真相。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聰榮(1993)。從民族國家的模式看戰後台灣的中國化。建立台灣的國民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雲漢(1989)。寡占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市:財團法人臺灣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亮功(1988)。二二八事變奉命查辦之經過。楊亮功先生年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連震東(1990)。臺灣人的政治理想和對做官的觀念。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亮功、何漢文(1992)。調查「二二八」事件報告。二二八事件 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旭成(1989)。二二八事件的政治背景及其影響。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白崇禧呈蔣主席三月十日簽呈。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蔣主席對臺灣民眾廣播詞。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鄂雲(1992)。看臺灣二二八問題在歷史的天平上。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炎憲(1993)。序三:走出更寬廣的遠景。辛酸六十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