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子君子之道的思想與歷史意涵
書刊名:正修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丁孝明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
頁次:頁1-32
主題關鍵詞:孔子君子君子儒君子之道君子之政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24
  • 點閱點閱:37
本文主在探討《論語》中,孔子「君子觀」的形成與發展。藉由對「君子」一詞的歷史考察,瞭解孔子「君子之道」的思想意缻和歷史意涵。分析文獻發展,孔子將他之前的「君子」一詞的意涵,作了刪節和擴充,並且賦於了新時代意義。在此一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如何理解孔子的「君子儒」、「君子之道」和「君子之政」的關係?如何詮釋與評判孔子「君子之道」的思想意涵和歷史意涵?就成了本文探討的重點。本文認為子第一次全面以較具體的「道德」意充實了「君子」一詞的意涵,賦於了「君子」一詞的時代意義。並且透過嚴的「君子」、「小人」之辨,釐清儒者應有的人格意涵,首創了「君子儒」一詞;通過「君子儒」的建立,以期達到仁、智、勇的理想人格境界。進而確立了「君子之道」的思想意涵;最終目的則是希望以「君子儒」行「君子之道」,以「君子之道」行「君子之政」。希望藉由教育,使平民知識份子養成具有「德能」的「君子儒」,以取代已日漸腐化的世襲貴族的「君子之道」的思想意涵,使其成為知識份子的人格理想指標,同時要求君子要能實踐「修己安人」、「博施濟眾」的「君子之政」,才算是「君子之道」的完美體現。而所首創的「君子儒」已然成為知識份子的最佳軌範,更是別具歷史意義。他的仁、智、勇三達德,不僅成為儒家君子是否「內聖」的指標,同時君子「修己安人」、「博施濟眾」更是儒家朝向「外王」與否的一個向度。此一思想意涵不但超越了「君子」一詞的原有意義,更發展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所代表的歷史意涵更是非比尋常。
期刊論文
1.林安梧(19940400)。「儒家思想與成人教育」--論孔子「仁教」哲學中的成人教育思想。鵝湖,19(10)=226,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葛榮晉(19900300)。評儒家人格要素論。孔孟月刊,28(7)=331,26-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忠道(19971000)。先秦儒道的聖人論試析。宗教哲學,3(4)=12,10-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立夫(19910400)。早期儒家人格觀及其現代意義。哲學與文化,18(4)=203,341-3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嵐(19970400)。君子、仁人、聖人--儒家理想人格簡論。孔孟月刊,35(8)=416,19-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德玉(19970600)。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論略。孔孟月刊,35(10)=418,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德文(19940600)。孟子論人格美及其塑造。孔孟月刊,32(10)=382,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潮(20000800)。儒家理想人格的三種發展模式。孔孟月刊,38(12)=456,7-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國榮(19940500)。儒家人格學說發微。鵝湖,19(11)=227,30-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柏森(19901100)。論語中理想人格之探討。中國文化月刊,133,10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饒宗頤(1954)。釋儒。東方文化,1(1),11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安梧(19950100)。論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聖之道--不離於生活世界的終極關懷。宗教哲學,1(1),123-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340000)。說儒。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233-2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佩榮、林安梧(19930600)。「人性向善論」與「人性善向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哲學雜誌,5,78-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衣俊卿(2006)。人學研究:域界釐定與範式轉換。哲學動態,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海文(2000)。「仁且智」與孟子的理想人格論。孔子研究,4,4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袁信愛(1994)。先秦人學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蕭萬源、徐遠和(1994)。中國古代人學思想概要。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蔣伯潛(1986)。廣解四書。臺灣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起鈞、吳怡(1989)。中國哲學史話。臺北市: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惠美(1988)。荀子論人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復觀(1982)。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義祿(1991)。儒家理想人格與中國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亨、朱東潤(1984)。詩經今注/詩三百篇探故。台北:漢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邦雄(1994)。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瀨生(1997)。荀子集釋。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尚明(1995)。中國人學史。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君毅(1981)。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値。台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啓超(1968)。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鮑國順(2002)。儒學研究集。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適(1992)。胡適文存。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黎明(2001)。先秦人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伯峻(198204)。論語譯注。台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杜維明、陳靜、楊儒賓(2002)。儒教。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周、郭慶藩、王孝魚(199110)。莊子集釋。臺北:群玉堂:鴻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竹添光鴻(1978)。左傳會箋。鳳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牟宗三(1976)。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弼、樓宇烈(1981)。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壽祺、張善文(2001)。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韋政通(19860131)。中國哲學思想批判。台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曾昭旭(1987)。論語的人格世界。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魏元珪(1987)。孟荀道德哲學。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紹綱(1992)。周易辭典。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段玉裁(1983)。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魏源(1980)。老子本義。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毓生(1983)。思想與人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高齡芬(1992)。王弼老學之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曾昭旭(19830000)。道德與道德實踐。臺北:漢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朱伯崑(1995)。易學哲學史。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徐漢昌(1997)。先秦諸子。臺北: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唐君毅(1984)。人文精神之重建。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勞思光(1980)。新編中國哲學史。友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鼓應(2006)。老莊新論。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司馬遷、裴駟、司馬貞、張守節(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襄民(1993)。五經全譯‧書經。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鞠曦(2001)。易道貞元。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鏡池(1979)。周易通義。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韋政通(1988)。傳統中國理想人格的分析。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唐君毅(1983)。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世瑞(1983)。墨家思想新探。台北: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楊倞、王先謙(1971)。荀子集解。台北:文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瀧川龜太郎(1976)。史記會註考證。台北:宏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弼(1980)。老子注。台北:漢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適(1986)。說儒。胡適文存。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75)。孔子與人格世界。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台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明田(1982)。先秦儒道思想的理想人格。理想與現實。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穆(1979)。中國文化與中國人。歷史與文化論叢。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