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朝道德與族群慣習之間--試論清代臺灣竹塹社「異姓宗族」的形成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李季樺
出版日期:2007
卷期:57:1
頁次:頁21-69
主題關鍵詞:清代臺灣竹塹社異姓宗族賜姓漢姓七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9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李明賢(1953)。咸菜甕鄉街的空間演變。新竹縣文獻通訊,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季樺(1989)。清代「番兒至老而無妻」原因初探--以竹塹社爲例。臺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史蹟研究中心。7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春榮(2003)。族群與通婚:一個臺南山區村落的歷史人口學研究。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大型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3/09/30-2003/10/02)。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87-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季樺(2005)。文明と教化:19世紀台湾における道德規範の構築と変容(博士論文)。東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新竹縣立文化中心(1996)。采田福地--竹塹社文史專輯。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文儀(1764)。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澤民(2003)。關西坪林范家古文書集。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炎輝。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灣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1979)。廖氏大祖譜。雲林:台灣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末成道男。社會結合の特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水金(1995)。宜蘭古文書。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炎輝(1984)。清代台灣的鄉治。台北:戴炎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增田福太郎(1939)。台灣の宗教:農村を中心とゐ宗教研究。東京市:養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1993)。臺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亦園(19820000)。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豪(1957)。大甲城守。東親紀事。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麗完(1995)。沙轆社(Salach)史之考察。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英章、陳運棟(1986)。晚清臺灣北部漢人拓墾形態的演變--以北埔姜家的墾闢事業為例。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其南(1990)。「房」與傳統中國家族制度:兼論西方人類學的中國家族研究。家族與社會:台灣和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光亮(1999)。化番俚言。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臺灣生熟番紀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炎憲、李季樺(1995)。竹塹社勢力衰退之探討--以衛姓和錢姓為例。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素玢(1995)。龍潭十股寮蕭家:一個霄裡社家族的研究。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世慶、李季樺(1995)。竹塹社七姓公祭祀公業與采田福地。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詹素娟(1998)。Sanasai傳說圈的族群歷史圖像。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