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感時興懷到吟詠四季--魏晉至齊梁詩歌中「季節」書寫的嬗變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作者:沈凡玉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8
頁次:頁1-30
主題關鍵詞:魏晉詩齊梁詩六朝詩季節書寫時間意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8
  • 點閱點閱:222
本文以文學史的角度,探討從魏晉至齊梁詩歌中,關於「季節」書寫的變化。魏晉詩人大多遵循《詩經》、《楚辭》的傳統,藉著描寫秋景,抒發對於時間流逝的感懷。然而此類「悲秋」的季節書寫,也形成一種可供後人仿作的格套,「描寫」的成分逐漸增加。東晉、劉宋時期,玄言、山水詩中,開始轉向以遊賞的態度書寫季節美景,此傾向在齊梁詩歌中更被發揚光大。以貴遊文人為主流的齊梁詩壇,集體性將「季節」作為詠物性質的題材,細膩描寫四季之美、遊賞之樂。至梁代宮體詩人筆下,更將春、秋二季與女性之愛情或怨情相結合,使季節書寫轉向豔情化。南朝詩人重視描寫的傾向,使中國詩歌一度跳出抒情傳統中的時間悲感,展現珍惜當下,欣然面對物候變化的新風貌。
期刊論文
1.吉川幸次郎、鄭清茂(19770900)。推移的悲哀--古詩十九首的主題。中外文學,6(4),24-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吉川幸次郎、鄭清茂(19771000)。推移的悲哀--古詩十九首的主題。中外文學,6(5),113-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寄澎(19950400)。悲秋--中國文學傳統中時空意識的一種典型。臺大中文學報,7,77-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康宜(2001)。緒論。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逯欽立(1991)。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紹虞(1991)。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勰、范文瀾(1991)。文心雕龍注。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松浦久友(1993)。詩與時間。中國詩歌原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立(1990)。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聞一多(1956)。宮體詩的自贖。聞一多選集。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洪興祖(1986)。楚辭補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凌曙(1997)。春秋繁露注(卷11),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廷傑(2001)。詩品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明)張溥(1979)。梁昭明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丁福保(1976)。薑齋詩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孝綽(1999)。昭明太子集序,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姚思廉(1976)。蕭子顯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徐陵(1988)。玉臺新詠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馳(1999)。中國抒情傳統中的原型當下:「今」與昔之同在。中國抒情傳統。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