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蔡培火kap臺灣文化協會ê羅馬字運動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蔣為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9:2
頁次:頁41-65
主題關鍵詞:蔡培火臺灣文化協會羅馬字運動臺語文白話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62
  • 點閱點閱:25
期刊論文
1.董芳苑(20040600)。臺語羅馬字之歷史定位。臺灣文獻,55(2),289-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洪南(1923)。誤解されたローマ。臺灣,5,4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培火(19231211)。新臺灣の建設と羅馬字。臺灣民報,13,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培火(1923)。新臺灣の建設と羅馬字。臺灣民報,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培火(19290728)。羅馬白話字的講習會決定不認可。臺灣民報,27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允言(19930200)。臺灣文字化个過去佮現在。臺灣史料研究,1,57-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毓文(19550505)。台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台北文物,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毓嵐(200309)。蔡培火與臺灣白話字運動。近代中國,155,2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毓文(1954)。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臺北文物,3(3),10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為文(20011200)。白話字,囝仔人teh用e文字?--臺灣教會白話字e社會語言學分析。臺灣風物,51(4),15-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昭文(2004)。羅馬字與文明化--臺灣文化協會時代的白話字運動。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Chiung, Wi-vun Taiffalo(2003)。Learning Efficiencies for Different Orthograph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an Characters and Vietnamese Romanization(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new window
2.戴振豐(1999)。葉榮鐘與臺灣民族運動(1900-1947)(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佩蓉(2005)。抵抗的年代.交戰的思維--蔡培火的文化活動及其思想研究(以日治時期為主)(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佳惠(2000)。白話字資料中的台語文學研究(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漢裕(2000)。政治關係:日本時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漢裕(2000)。政治關係--日本時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漢裕(2000)。政治關係--戰後。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培火(1969)。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avies, Norman(1997)。Europe: A History。London:Pimlico。  new window
6.Barclay, Thomas(1885)。Tâi-Oân-Hú-siân Kàu-Hōe-Pò。  new window
7.吳密察(2007)。文化協會在臺南展覽特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南衡(1979)。日據下臺灣新文學。臺北: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村上直次郎(1933)。新港文書。臺北:帝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漢裕(2000)。家世生平與交友。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漢裕(2000)。臺灣語言相關資料。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漢裕(2000)。臺灣語言相關資料。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漢裕(2000)。雜文及其他。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培火(1925)。Chap-Hang Koan-Kian。臺南:新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妙娟(200508)。開啓心眼:《臺灣府城教會報》與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育。臺南:人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慕真(2007)。漢字之外:台灣府城教會報kap台語白話字文獻中ê文明觀。台南:人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蔣為文(2007)。語言、文學kap臺灣國家再想像。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柏維(199306)。台灣文化協會滄桑。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臺灣,苦悶的歷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連溫卿、張炎憲、翁佳音(1988)。臺灣政治運動史。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71)。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市: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詩琅、張炎憲、翁佳音、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88)。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Seeley, Christopher(1991)。A History of Writing in Japan。E. J. Brill。  new window
24.蔣為文(20050000)。語言、認同與去殖民。臺南: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園會(19970000)。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制度。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向山寬夫、楊鴻儒、陳蒼杰、沈永嘉(1999)。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福祿壽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茂生、林詠梅(20000000)。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Ann, Heylen(2006)。Cai Peihuo and the Romanization movement in colonial Taiwan。母語文學fl母語教育中角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炎憲(2000)。蔡培火的追求與失落。蔡培火全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培火(2000)。新臺灣の建設と羅馬字。蔡培火全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培火(2000)。Chap-Hang Koan-Kian。蔡培火全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培火(1969)。本人對臺語注音符號工作的經過。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培火(2000)。臺灣光復前之經歷。蔡培火全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毓文(1979)。台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