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澳門詩人葦鳴跨區域文學傳播研究
書刊名:東華人文學報
作者:須文蔚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u, Wen-wei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7
頁次:頁127-155
主題關鍵詞:葦鳴華文文學文學傳播場域現代主義Cheng Wai MingSinophone literatureLiterary communicationLiterary fieldModer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3
  • 點閱點閱:64
本文以澳門詩人葦鳴的跨區域文學傳播活動為對象,採用深度訪談法,釐清葦鳴複雜的遷移與文學傳播歷程。從葦鳴身處的傳播環境,及其與社群成員互動的過程來看,他曾在澳門大學任教(1990-2000),且積極參與各式文學作品選集的編輯,其論述能力與學院教職的地位,使他很快從前衛、邊緣的位置進入文學場域的核心,帶領澳門文學的現代主義文藝風潮。不過隨著葦鳴淡出澳門文壇,亦可展現出澳門現代主義運動力量的消散,並不是因為作家創作能量的衰退,而是在媒體與學院中象徵性符號競逐的過程使然。同時,在跨區域詩學的傳播上,葦鳴的詩作多在香港發表與出版,他積極參與華文文學組織與文學獎的競逐,帶領澳門作家邁步走向世界,活躍地進行跨區域的文學傳播。藉由澳門詩人葦鳴跨區域文學傳播的研究,不難發現當代華文文學的發展,已經不是一個單純地區性的傳播行為。
期刊論文
1.朱崇科(2007)。文學空間詩學與區特質論綱─以新馬華文文學為例加以說明。香港文學,272,9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文志(200403)。開放的詮釋權--收編與逆寫。東南學術,175,16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陶里(1999)。澳門文學的再觀察。香港文學,175,1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偉明、葦鳴(20041000)。狂城亂碼的嘶鳴--與葦鳴對談。詩網絡,17,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陶里(1991)。追蹤澳門現代詩。香港文學,80,4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煒明(1995)。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澳門華文文學。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29,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黎湘萍(2004)。族群、文化身份與華人文學─以臺灣香港澳門文學史的撰述為例。華文文學,2004(1)=總6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雁斌(2002)。重現與印証歷史的歷史學─口述歷史學的客觀性質管窺。國外社會科學,200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古遠清(2008)。澳門新詩創作及其評論特徵。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4(6),34-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曉峰(1989)。澳門八十年代新詩掠影。香港文學,53,6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陶里(1991)。追縱澳門現代詩。香港文學,8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陶里(1995)。澳門新詩的發展。香港文學,13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葦鳴(2002)。二○○○年秋冬之際的現代漢俳十六首。詩網絡,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流星子(1990)。詩的匯合和思考─記香港《詩》雙月刊與澳門五月詩社詩人交流會。詩雙月刊,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潘亞暾(1987)。港臺海外華文文學現狀(六)。香港文學,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亞暾、汪義生(2000)。澳門文學四百年巡覽澳門(下)。香港文學,183,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煒明(1991)。重讀馮至。詩雙月刊,2(6)/3(1),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葦鳴(1994)。《蜉蝣體》創刊辭。蜉蝣體,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文華(1999)。失蹤少女回家之後─對澳門文學前景的展望。香港文學,17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陶里(1997)。澳門文學「三選」。香港文學,14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詩雙月刊社(1989)。創刊辭。詩雙月刊,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施建偉、汪義生(1998)。過渡期的澳門文學初探(下)。香港文學,1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國昌(1990)。澳門詩壇的開發性研究。詩雙月刊,1(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ann, Chris、Stewart, Fiona(2000)。Internet Communication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 Handbook for Researching Online。Thousand Oaks, Ca.。  new window
2.Bourdie, Pierre、Johnson, Randal(1993)。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3.Mishler, Elliot G.(1986)。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Bourdieu, Pierre、劉暉(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陶里(1995)。從作品談澳門作家。澳門: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Alexander, Victoria D.(2003)。Sociology of the Arts: Exploring Fine and Popular Forms。Malden, MA。  new window
7.Ritchie, Donald A.、王芝芝(1997)。大家來做口述歷史。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德威(2004)。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宣揚(20020000)。布爾迪厄。臺北市:生智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芳玫(1994)。解讀瓊瑤愛情王國。臺北:時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葦鳴(1988)。黑色的沙與等待。香港:華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葦鳴(1991)。血門外無血的沈思。血門外無血的沈思。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葦鳴(1995)。無心眼集。無心眼集。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葦鳴(1998)。傳說。傳說。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志良、楊允中(2001)。澳門百科全書。澳門百科全書。澳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煒明(1998)。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澳門華文文學。澳門文學評論選(上)。澳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蘆荻、盧瑋(1988)。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文學論集。澳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Verdaasdonk, Hugo(2001)。Expertise and choice behavior of cultural gatekeepers: Event history analyses of lists of bestselling fiction。Literature and Society: The Function of Literary Sociolog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New York。  new window
其他
1.王德威(20060708)。文學行旅與世界想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錦華(2002)。從Pierre Bourdieu的文化社會學看閱聽人主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匡漢(1997)。濠海幾多文心:澳門散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美筠(1990)。尋找一位澳門詩人─略述澳門新詩現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葦鳴(1990)。個人詩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須文蔚(2009)。澳門詩人葦鳴跨區域文學傳播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