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向死而生:論屈原的死亡與不朽
書刊名:先秦兩漢學術
作者:廖棟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ao, Dong-lia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5
頁次:頁55-82
主題關鍵詞:屈原死亡不朽向死而生楚辭惜誦以致愍Qu YuanDeathThe immortalityLive with a view to deathChuc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8
  • 點閱點閱:66
期刊論文
1.李豐楙(19811200)。服飾、服食與巫俗傳說--從巫俗觀點對楚辭的考察之一。古典文學,3,7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19990300)。服飾與禮儀:〈離騷〉的服飾中心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4,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杰(2002)。屈原的詩學。深圳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志嘯(2004)。論楚騷詩學。中國文學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殷光熹。生與死:美的頌歌與悲歌──論屈原的生死觀。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儒賓(2003)。巫風籠罩下的性命之學 : 屈原作品的思想史意義。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19-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淑香(2001)。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47-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毅(2001)。楚辭中運用神話的類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雲銘(1994)。楚辭燈。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驥(1975)。山帶閣注楚辭。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烏納穆諾、蔡英俊(1982)。生命的悲劇意識。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義(1998)。楚辭詩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毅(199906)。楚辭詮微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魯瑞菁(2002)。楚辭文心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瑗、董洪利(1994)。楚辭集解。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德華(2004)。屈騷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夫之(1979)。楚辭通釋。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興祖(1995)。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eidegger, Martin、陳嘉映、王慶節(2000)。存在與時間。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2004)。林中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來(2002)。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北京: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蔣寅(2003)。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良志(2006)。中國美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熙載(1985)。藝概。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綱紀(1997)。傳統文化、哲學與美學。廣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志熙(1997)。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藤野岩友、韓基國(2005)。巫系文學論。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揚雄、汪榮寶、陳仲夫(1987)。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康韻梅(19940000)。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杜小真、卡繆(2002)。西西弗的神話。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司馬遷(1985)。史記.屈原列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陳玉。楚辭箋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姜亮夫。楚辭通故。昆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游國恩(199309)。離騷纂義。臺北:洪葉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庚。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秀山(2002)。中西智慧的貫通──葉秀山中國哲學文化論集。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許又方(2003)。時間的影跡--〈離騷〉晬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鍾書。管錐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世尚(1988)。楚辭疏。楚辭評論資料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世英(1999)。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靳鳳林(2005)。而後生──死亡現象學視閾中的生存倫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朱熹。楚辭集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藤野岩友(1986)。《楚辭》解說。楚辭資料海外編。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淑香(1992)。論詩可以怨。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牧(1974)。衣飾與追求──「離騷」與「仙后」的比較。傳統的與現代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廖棟樑(2004)。寓情草木〈離騷〉香草論及其所衍生的比興批評。李毓善教授任教輔大四十周年志慶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沈亞丹(2006)。生命的音樂化呈現──論《楚辭》的音樂性。中國美學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