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朝四史「四夷傳」纂修原因之探討--兼論南朝與域外接觸的新視野
書刊名:空大人文學報
作者:陳金城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9
頁次:頁209-248
主題關鍵詞:南朝四史四裔四夷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7
  • 點閱點閱:551
期刊論文
1.王文光、仇學琴(2008)。《史記》“四裔傳”與秦漢時期的邊疆民族史研究。思想戰線,34(2),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孔毅(1992)。沈約《宋書》的民族思想。史學史研究,1992(1),6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艾素珍(1998)。魏晉南北朝時期邊疆域外地理知識的發展。自然辨證法通訊,20(2),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重(2002)。魏晉南北朝夷蠻城市史的幾個問題。廣西民族研究,2002(2),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思偉(2002)。扶南古國初探。世界歷史,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思偉(1981)。扶南王國與古代中國的關係。東南亞研究,1981(1),6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金明(199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海外貿易。南洋問題研究,1993(4),8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高鑫(2006)。論漢代公羊學的夷夏之辨。南開學報(哲社版),2006(1),8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曉丁(1994)。從《宋書蠻夷傳》看南朝宋代與日本的關系。古籍整理,1994(1),84-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永璋(2004)。朱應、康泰南海諸國之行考論。史學月刊,2004(12),2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殿才(2009)。《漢書》中的民族史撰述。史學史研究,2009(2),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邱久榮(199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一統”思想。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3(4),45-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郎華芳。《史記》、《漢書》民族史的撰述及意義。溫州師範學院學報,21(2),4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振鐸、張華騰(1989)。吳時外國傳初探。殷都學刊,1989(3),2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連慶(1986)。孫吳時期朱應、康泰的扶南之行。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1986(4),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桐生。司馬遷有沒有突破傳統民族思想。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3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金蓮(2005)。六世紀前的交趾與內地交通。學術探索,2005(1),109-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新民(1993)。司馬遷、班固的民族觀及史學實證精神異同論--從《史記》、《漢書》「西南夷傳」談。民族研究,1993(6),66-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新科。《史記》民族列傳的價值。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32(1),2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嫦艷、顏浩(2008)。魏晉南北朝的海上絲綢之路及對外貿易的發展。歷史研究,2008(5),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賀昌群(1934)。漢以後中國人對於世界地理知識之演進。禹貢半月刊,5(3/4),291-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程舉(2002)。儒家民族觀的幾個範疇。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3(6)=23,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彭建英(1996)。論我國古代民族觀的演變。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6(3),5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葛志毅(1997)。論大一統與嚴夷夏之防。管子學刊,1997(1),6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和曼(1983)。吳國時外國傳考釋。東南亞縱橫,1983(4),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廖大珂(1994)。略論扶南的海上貿易。南洋問題研究,1994(4),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范弟(1994)。《三國志》四夷傳偏缺原因試探。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4(3),84-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顧頡剛、童書業。漢代以前中國人的世界觀念與域外交通的故事。禹貢半月刊,5(3/4),267-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何丙郁(19960600)。太乙術數與「南齊書.高帝本紀上」史臣曰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7(2),383-4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炫煜(2005)。中國中古時期與南海諸國之關係與認識--以正史記載為中心之考察(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休(197209)。春秋公羊傳注疏。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甯(1972)。春秋穀梁傳注疏。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休(197109)。春秋公羊傳注疏。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甯(1971)。春秋穀梁傳注疏。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釋法顯、楊維中(2004)。佛國記。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池萬興(1955)。司馬遷民族思想闡釋。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泰、許雲樵(1971)。康泰吳時外國傳輯註。東南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崔明德(2007)。兩漢民族關係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司馬遷(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察、姚思廉、魏徵(1972)。陳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魏收、謝崑(1998)。魏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姚察、謝炅、魏徵、姚思廉(1999)。梁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知幾、浦起龍(1993)。史通通釋.載言。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翼(1997)。二十二史劄記。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司馬光、胡三省、標點資治通鑑小組(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壽、裴松之、陳乃乾(1982)。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魏徵、令狐德棻、汪紹楹(1973)。隋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淑芬(19920000)。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約(19741000)。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子顯、王仲犖、宋雲彬(1972)。南齊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班固、顏師古(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司馬遷、裴駟、司馬貞、張守節(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壽、裴松之(195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范曄、李賢、司馬彪、楊家駱(1965)。後漢書。楚王英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延壽(1975)。南史。武帝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