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余英時的士人論及其歷史思維--以宋代「君臣同治天下」觀為切入點
書刊名:史原
作者:楊舒雲
作者(外文):Yang Shu-yu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復刊3=24
頁次:頁123-166
主題關鍵詞:余英時同治天下廢鄉官科舉Yu Ying-ShiCo-GovernanceScholarsThe abolition of country officersImperial examin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09
  • 點閱點閱:168
期刊論文
1.楊儒賓(20031100)。如果再迴轉一次「哥白尼的迴轉」--讀余英時先生的《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當代,77=195,125-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權(2007)。為士之道--柳宗元士人論的考察。中華文史論叢,3,251-3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英時(2004)。「抽離」、「迴轉」與「內聖外王」--答劉述先先生。九州學林,2(1),30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英時(2004)。試說儒家的整體規畫--劉述先先生「回應」讀後。九州學林,2(2),297-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英時(2004)。我摧毀了朱熹的價值世界嗎?--答楊儒賓先生。當代,197,5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英時(2004)。簡單的說明。當代,198,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華瑞(2008)。宋神宗與王安石共定「國是」考辨。文史哲,1,7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儒賓(20040200)。我們需要更多典範的轉移--敬答余英時先生。當代,80=198,97-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述先(2004)。對余英時教授的回應。九州學林,2(2),294-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俊傑(20001200)。錢賓四史學中的「國史」觀--內涵、方法與意義。臺大歷史學報,26,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述先(2003)。評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九州學林,1(2),316-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德權(20041100)。「士人」合理性的重構--以柳宗元的政治社會批判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2,67-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克武(19870600)。錢穆的學術思想與政治見解。歷史學報,15,393-4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德權(20080600)。「士人入仕」的再詮釋--柳宗元〈封建論〉的一個側面。漢學研究,26(2)=53,71-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啟屏(2009)。儒學思想中的歷史觀:以出土文獻為討論起點。2009年「第四屆環中國海國際漢學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舒雲(2011)。《大學》、《中庸》經典化的一個側面--由制度與思想的互動論中唐心性之學的開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熹(2005)。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頂淵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脫脫(1975)。宋史。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德權(2008)。孤寒與子弟:制度與政治結構的探討。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英時(2006)。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英時(200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月惠(2008)。陽明後學的「克己復禮」解及其工夫論之意涵。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崑將(2008)。朱子對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章的詮釋及其繼起爭議。中日四書詮釋傳統初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俊傑(2007)。從東亞儒學視域論朝鮮儒者丁茶山對論語「克己復禮」章的詮釋。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鄧小南(2006)。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Schwartz, Benjamin I.、王汎森(2005)。中國政治思想的深層結構。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程顥、程頤、王孝魚(2006)。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魏徵(1975)。隋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竺法護(1924-1935)。大寶積經。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杜佑(1994)。通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2008)。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余英時(2006)。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余英時(200404)。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錢穆(2005)。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范鎮、汝沛(1980)。東齋記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余英時(1987)。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燾、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昌智(1992)。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渡邊信一郎、徐沖(2008)。中國古代的王權與天下秩序:從日中比較史的視角出發。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2008)。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勞思光(200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余英時(2008)。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臺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甘懷真(2004)。中國中古時期「國家」的型態。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傑(2002)。儒家論述中的歷史敘述與普遍理則。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濱口重國、黃正建(1992)。所謂隋的廢止鄉官。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本傑明.史華慈、張永堂(2006)。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史華慈論中國。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